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mù jiàn ěr wén ㄇㄨˋ ㄐㄧㄢˋ ㄦˇ ㄨㄣˊ目見耳聞(目見耳聞)
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宋 蘇軾 《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 周邦彥 為何知得這等親切,似目見耳聞的一般。” 清 劉書年 《劉貴陽說經殘稿》:“以上各條,皆目見耳聞,訪之賢父老,雖未必盡合機宜,可採者當亦不少。”亦作“ 目擊耳聞 ”。 魯迅 《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我又愿意知道一點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時也找不到目擊耳聞的耆老。”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目見耳聞
成語(Idiom):目見耳聞(mù jiàn ěr wén)
發音(Pronunciation):mù jiàn ěr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見耳聞是一個動詞短語,由“目”、“見”、“耳”、“聞”四個字組成。其中,“目”表示眼睛,指親眼看到;“見”表示看到,指親眼所見;“耳”表示耳朵,指親耳聽到;“聞”表示聽到,指親耳所聞。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物,強調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目見耳聞常用于形容某人親自經歷、親自目睹或親自聽到的事情,強調事實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它也可以用來表示某人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認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目見耳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語言文化。在古代,人們沒有現代科技的便利,信息傳播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和親身經歷。因此,能夠目見耳聞的事物被認為是真實可信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見耳聞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親眼目見耳聞了他的英勇事跡。
2. 他親耳目見耳聞了那個驚人的消息。
3. 只有親自目見耳聞,才能真正了解事實真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目見耳聞”與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聯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場景,加深對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目見耳聞”相關的成語,如“耳聞目睹”、“目無法紀”等,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親耳目見耳聞了老師講的故事,非常有趣。
2. 初中生:我親眼目見耳聞了班里同學的勤奮努力,我也要加油!
3. 高中生:我親耳目見耳聞了這個城市的變化,真是令人驚嘆。
4. 大學生:我親眼目見耳聞了社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