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游注意事項
來源:查字典安全知識網 發布時間: 2017-04-20
徒步主要靠的就是雙腳,首先起步宜緩,以使自己的身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況。否則會出現心慌、頭暈及無力等問題。那么,徒步旅游需要注意什么?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徒步旅游注意事項。
1、 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 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 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 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 學會休息的步法:對于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 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 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7、 腳泡的產生是由于腳底汗濕,表皮軟化,足掌長時間著力和摩擦,促使局部組織液滲出而形成;常與鞋襪、行走的道路不平和速度不勻,以及旅 游者缺乏鍛煉等因素有關。
8、 徒步主要靠的就是雙腳,首先起步宜緩,以使自己的身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況。否則會出現心慌、頭暈及無力等問題。
9、 大步健行,所謂大步健行就是在平路及登緩坡時盡量用大步,即比平常的步幅大些,這是科學的步行方法,因為這樣在等距離里減少了雙腳的擺動,其用功就相對減少而達到節省體力的作用,開始是有些不習慣,堅持就會適應。
10、 精力集中,說話嘻戲等不僅消耗體能,同時還會分散注意力。因此,欣賞景色、交流問題、小娛樂等都必須在休息停步時進行。
11、 抵抗疲勞,當步行達到一定的路程時,人們就會出現雙腿及身體的疲勞現象,其實,這是到了體力的臨界點,堅持下去,過了這個臨界點,肌體就適應了大運動量的步行活動,疲勞感就會漸漸變弱。當然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總之不能到了極限疲勞才休息。
12、 是注意保持距離,一個隊伍在行進中必須保持一個商定的間距,一般在2~3米,前后人員都要相互照應,并且不應拉開距離,要保證隊伍的整體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應當注意這點。
13、以同節奏速度來走路。長時間步行避免疲勞的要領是:把步幅放小,以同節奏速度來走路。容易疲勞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來走路。這破壞了有 規律的節奏性。如果是長時間走路,不要慌忙。眼睛看前方,不要看鞋子,手輕握,腳踏出后,膝部伸直。將手插在口袋里,另一只手拿行李,遇到意外時很容易跌倒受傷。如手冷可以帶手套。
徒步旅游安全常識大家所熟知的骨折,通常是在車禍等外傷中由一次性暴力傷害所致。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鮮為人知的骨折,是由慢性損傷反復累積所造成,即所謂的疲勞骨折,這與反復折一根鐵絲最終使之折斷有些類似,當然,整個骨折過程要復雜得多。
疲勞骨折并不少見,可以發生在人體的許多骨骼。如跟骨、脛骨、腓骨、距骨等,而足部第二、三跖骨骨干是最為常見的發生部位。
人在旅途中,經過長途跋涉后,如果出現足前部冬痛,并且逐漸加重時,就應警惕疲勞骨折的發生。客中疼痛在休息后可以減輕,但繼續行走又會出現,即所謂不走不痛,一走就痛,越走越痛,同時出現局部腫脹和壓痛。凡出現這種癥狀,應及時到附近醫院就診。一旦被醫生懷疑為疲勞骨折,應當機立斷,中止旅游,以石膏固定后回家休養。如果繼續活動,不僅會越來越痛,而且加重周圍軟組織的損傷,可能會產生后遺癥,導致慢性疼痛。
第一跖骨較為短小者,或前足掌增寬,足橫弓塌陷者,較容易發生疲勞骨折。因此,凡有這兩類特征者,出游時尤其應該注意避免長途行走,途中適當休息,夜間睡覺時把兩腿擱高(高于心臟平面),以促進血液回流。當然,備有一雙柔軟舒適的鞋子是至關重要的,盡量不要穿皮鞋出游,尤其是女性,不要為了風度,穿高跟皮鞋出游。為慎重起見,也可以在旅游前請骨科醫生檢查,做到心中有數,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