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在第7個字的詩句
露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 出自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出自·陶淵明·飲酒
-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 -- 出自·秦觀·虞美人
-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 出自·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 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 -- 出自唐·李白·長相思三首
- 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 出自宋·毛滂·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
- 新園鎖卻愁陰,露黃漫委,寒香半畝。 -- 出自宋·吳文英·瑞龍吟·送梅津
-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 出自唐·李白·秋思
-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 出自兩漢··長歌行
-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 出自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 金風飄菊蕊,玉露泫萸枝。 -- 出自唐·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枝字
-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 出自·劉禹錫·八月十五夜玩月
- “清風水蘋葉,白露木蘭枝。”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 出自··
-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 出自··
-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遠客。 -- 出自唐·李白·擬古其一
-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 -- 出自唐·李白·初月
- 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 -- 出自唐·李白·秋夕旅懷
- 清霜入曉鬢,白露生衣巾。 -- 出自唐·李白·贈崔司戶文昆季
- 夜中聞長嘯,月露荒榛蕪。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 出自宋·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
- 玉繩慘無輝,玉露洗秋色。 -- 出自宋·蘇軾·妒佳月
- 夜風破浪碎,朝露珠璣香。 -- 出自宋·蘇軾·戲作種松
- 鉛膏染髭須,旋露霜雪根。 -- 出自宋·蘇軾·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
- 層巔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 出自宋·蘇軾·臨江仙 風水洞作
- 幽人行未已,草露濕芒屨。 -- 出自宋·蘇軾·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 我舟何時發,霜露日已寒。 -- 出自宋·蘇軾·送曹輔赴閩漕
- 披衣起周覽,飛露灑我裳。 -- 出自宋·蘇軾·牛口見月
-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 出自宋·蘇軾·陌上花三首
- 炎云駢火實,瑞露酌天漿。 -- 出自宋·蘇軾·食荔支二首
- 水天鷗鷺靜,月露松檜香。 -- 出自宋·蘇軾·小飲西湖,懷歐陽叔弼兄弟,贈趙景貺、陳履
- 玄泉傾海腴,白露灑天醴。 -- 出自宋·蘇軾·人參
- 引泉北澗分清露,開逕南山破白云。 -- 出自宋·蘇軾·萬菊軒
-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 出自宋·蘇軾·陌上花三首(并引)
- 厭浥[1]行露,豈不夙夜? -- 出自先秦·詩經·行露
-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 出自唐·杜甫·日暮
-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 出自唐·杜甫·晚晴
- 熏風行應律,湛露即歌詩。 -- 出自唐·杜甫·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
- 天寒鳥獸休,霜露在草根。 -- 出自唐·杜甫·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縣,得昏字
- 乾坤霾漲海,雨露洗春蕪。 -- 出自唐·杜甫·大歷三年春,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
- 欻思紅顏日,霜露凍階闥。 -- 出自唐·杜甫·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較熱退晚加小涼穩睡…呈元
- 晨光映遠岫,夕露見日晞。 -- 出自唐·杜甫·甘林
- 水煙通徑草,秋露接園葵。 -- 出自唐·杜甫·移居公安敬贈衛大郎鈞
- 山風猶滿把,野露及新嘗。 -- 出自唐·杜甫·豎子至
- 青山澹無姿,白露誰能數。 -- 出自唐·杜甫·雨二首
- 群花泣盡朝來露。 -- 出自宋·辛棄疾·虞美人·群花泣盡朝來露
- 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 -- 出自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 風云皆會合,雨露各沾濡。 -- 出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 菱風香散漫,桂露光參差。 -- 出自唐·白居易·秋池二首
- 秋荷病葉上,白露大如珠。 -- 出自唐·白居易·東陂秋意寄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