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在第4個字的詩句
露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出自·楊萬里·小池
- 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 -- 出自唐·宋之問·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出自·楊萬里·小池
- 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 -- 出自清·袁枚·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
-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 出自唐·馬戴·灞上秋居
- 曉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園中最上春。 -- 出自唐·杜牧·紫薇花
-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 出自唐·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 盤心清露如鉛水,又一夜、西風吹折。 -- 出自宋·張炎·疏影·詠荷葉
- 馬蹄濃露,雞聲淡月,寂歷荒村路。 -- 出自宋·張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題陳氏山居
- 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 -- 出自唐·戎昱·塞下曲·其六
-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 出自宋·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出自·楊萬里·小池
- “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 出自··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出自··
- 天清白露下,始覺秋風還。 -- 出自唐·李白·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 只知雨露貪,不聞零落盡。 -- 出自唐·李白·上清寶鼎詩
- 灑以甘露言,清涼潤肌發。 -- 出自唐·李白·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岳僧方外
- 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 -- 出自唐·李白·贈友人其一
- 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 -- 出自唐·李白·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 碧紗微露纖纖玉。 -- 出自宋·蘇軾·菩薩蠻·碧紗微露纖纖玉
- 雪浪淺,露花圓。 -- 出自宋·蘇軾·阮郎歸·歌停檀板舞停鸞
- 月明風露娟娟。 -- 出自宋·蘇軾·醉翁操·瑯然
-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 出自宋·蘇軾·醉翁操·瑯然
- 晨朝玉露下,滴瀝投滄海。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草頭秋露流珠滑。 -- 出自宋·蘇軾·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縷。 -- 出自宋·蘇軾·東坡八首
- 凄涼雨露三年後,仿佛塵埃數字余。 -- 出自宋·蘇軾·回先生過湖州東林沈氏,飲醉,以石榴皮書其
- 朝來白露如細雨,南山不見千尋剎。 -- 出自宋·蘇軾·九日黃樓作
-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燒空紅佛桑。 -- 出自宋·蘇軾·正月二十六日偶與數客野步嘉祐僧舍東南野人
- 由來警露鶴,不羨撮蚤。 -- 出自宋·蘇軾·正輔既見和復次前韻慰鼓盆勸學佛
- 九天雨露圣恩深,萬里扶搖云外廓。 -- 出自宋·蘇軾·送馮判官之昌國
- 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 -- 出自宋·蘇軾·擷菜
-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 出自宋·蘇軾·題楊次公春蘭
- 香余白露乾,色映青松高。 -- 出自宋·蘇軾·和陶己酉歲九月九日
- 凄涼雨露三年后,仿佛塵埃數字馀。 -- 出自宋·蘇軾·回先生過湖州東林沈氏飲醉以石榴皮書其家東
- 夜深風露滿中庭,惟見孤螢自開闔。 -- 出自宋·蘇軾·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 霏霏雨露作清妍,爍爍明燈照欲然。 -- 出自宋·蘇軾·雨中明慶賞牡丹
- 漏蘭零露落,庭度獨蜩啼。 -- 出自宋·蘇軾·戲作切語竹詩
- 謂行多露。 -- 出自先秦·詩經·行露
- 年年霜露隔,不過五湖秋。 -- 出自唐·杜甫·歸雁
- 蘭摧白露下,桂折秋風前。 -- 出自唐·杜甫·遣興五首
- 石門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 出自唐·杜甫·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
-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書求。 -- 出自唐·杜甫·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
- 截承金露盤,裊裊不自畏。 -- 出自唐·杜甫·枯楠
-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 -- 出自唐·杜甫·觀薛稷少保書畫壁
- 非關風露凋,曾是戍役傷。 -- 出自唐·杜甫·又上后園山腳
- 味如甘露漿,揮弄滑且柔。 -- 出自唐·杜甫·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
- 天香染露,曉來衣潤誰整。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對花何似
- 一枝風露濕,花重入疏欞。 -- 出自宋·辛棄疾·臨江仙·逗曉鶯啼聲昵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