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在第12個字的詩句
陵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晏嬰不滿六尺長,高節萬仞陵首陽。 -- 出自宋·蘇軾·送劉道原歸覲南康
-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
- 作品賞析葉矯然:同題始皇陵詩,王維“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許渾“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惟拜孝文陵”,元好問“無端一片云亭石,殺 -- 出自唐·王維·過始皇墓(時年十五,一作二十一)
- 歡娛此事今寂寞,惟有年年陵樹哀。 -- 出自唐·孟浩然·長樂宮
- 窮冬萬木立枯死,玉艷獨發陵清寒。 -- 出自宋·歐陽修·和對雪憶梅花
- 石翁石媼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 -- 出自宋·楊萬里·未到丹徒二十里間,見石翁石婆
- 扁舟明日浮古汴,回首逡巡陵谷變。 -- 出自宋·蘇轍·中秋見月寄子瞻
- 伯牙骨朽今幾年,叔夜《廣陵》無續弦。 -- 出自明·劉基·舊在杭時為冷起敬賦泉石歌亂后失之今起敬為
- 君不見關東夜飛赤白丸,昭陵玉匣秋風酸。 -- 出自明·劉基·為本大師題唐臨晉帖
- 重君誓心一何極,澗底松兮陵上柏。 -- 出自宋·王禹偁·和馮中戍爐邊偶作
- 書生骫骳笑法令,弦歌不媿陵陂中。 -- 出自宋·晁補之·送直閣杜君章守齊
- 合家慟哭出門送,獨驅匹馬陵山巔。 -- 出自唐·薛逢·鑷白曲
- 正目極空寒,蕭蕭漢柏愁茂陵。 -- 出自宋·張炎·憶舊游 登蓬萊閣
- 生入朝,身已老,有淚猶沾茂陵草。 -- 出自明·李東陽·牧羝曲
- 白日沉山水歸海,寒暑頻催陵谷改。 -- 出自明·高啟·姑蘇雜詠 南園
- 城南鐵騎柴奚車,焚蕩輔郡陵別都。 -- 出自宋·晁說之·南門
- 同時謁帝評事,回首不忘茂陵。 -- 出自宋·劉克莊·題同班小錄
- 頭上天,戴昏曉,千金去買零陵之匕刃,虞丘孝子心始了。 -- 出自元·楊維楨·虞丘孝子詞
- 扇犀輕按,袖羅低掩,一曲廣陵春。 -- 出自元·張翥·太常引·素娥風韻自天真
- 相看醉舞倡樓月,不覺隋家陵樹秋。 -- 出自宋·陳羽·廣陵秋夜對月即事
- 虛孰高名擅顧陸,僅識妙思陵莊騷。 -- 出自宋·陳造·次韻解禹玉
- 雞聲不貸擁被溫,又控罷驂陵險阻。 -- 出自宋·陳造·檢旱宿香云
- 詩壇自昔隱一敵,意匠超忽陵高深。 -- 出自宋·陳造·再次韻呈林子長郎中二首
- 執版仰看上官面,可復直氣陵群豪。 -- 出自宋·陳造·贈解禹玉
- 雨瀟瀟兮洞庭,煙霏霏兮黃陵。 -- 出自宋·曹勛·湘妃怨
- 吾聞祖龍制六合,欲以盛氣陵華戎。 -- 出自宋·廖行之·賦壓波亭呈益陽趙宰
- 更上石頭,重登鐘阜,畫作金陵考古圖。 -- 出自宋·程珌·沁園春·君有新詞
- 更將百壺扶醉膽,喜余鼻息陵煙虹。 -- 出自宋·魏了翁·湖北提刑林寺丞赴召以書索詩
- 這仲子蔬園,三公不換,況東陵自來瓜美。 -- 出自宋·陳韡·哨遍·多病倦游
- 是時咸洛塵霾昏,阡原變徙陵欲翻。 -- 出自宋·岳珂·王操之舊京帖贊
- 阿{上彌下女}開絳幔,大陵共爐亭。 -- 出自宋·王邁·送朱君錫珪尉德化二首
- 瀑布香爐齊五老,層層爽氣陵秋。 -- 出自宋·張輯·臨江仙·迢遞關山身歷遍
- 或后或先,相推相遜,等是延陵德澤流。 -- 出自宋·曾寓軒·沁園春·運在東南
- 精衛精衛汝不知,滄海終有陵谷時。 -- 出自宋·胡仲弓·精衛
- 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 -- 出自宋·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 秋娘渡口山橫處,舊曾尋、五陵芳躅。 -- 出自元·邵亨貞·蔬簾淡月 和黃伯成吳興道中韻
- 三山咫尺非遙遠,長春玉館,陵溪兩岸,滿目瓊花。 -- 出自元·侯善淵·采桑子·吾輩可傷嗟
- 倦翼才還,蒼顏易得,零落江陵千樹。 -- 出自元·張伯淳·齊天樂 次韻謝倦翁
- 鬢雪難消,君恩莫報,五鬼欺陵不可降。 -- 出自元·劉敏中·沁園春 韓云卿 司邀賞牡丹,且云, 芍藥有
- 雪艷明秋瓊肌沁露,香滿西陵浦。 -- 出自元·張野·念奴嬌 白蓮用仲殊韻
- 六陵草沒迷東西,冬青花落陵上泥。 -- 出自明·貝瓊·穆陵行(并序)
- 贈君桃核大如杯,歸植茂陵陵上土。 -- 出自元·張憲·瑤池曲
- 天翻地覆神鬼怒,九廟成灰陵骨露。 -- 出自元·張憲·抱遺老人玉帶生歌(有序)
- 申生死為恭子,寧哥墓曰惠陵。 -- 出自宋·陳杰·述往二首
- 干戈流徙人物換,水火崩騰陵谷轉。 -- 出自宋·陸文圭·北入穆陵皆山石崩沙風塵起行人良苦因作
- 劉晨長嘯出天臺,填填浩氣陵寒{上雨下忽}。 -- 出自宋·彭郁·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 明朝棹開落塵境,恍如夢破陵谷遷。 -- 出自宋·史堯弼·留題丹經卷后
- 非身非句,絕毫絕釐,慈氏少陵安得知。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零二首
- 昔在英豀識仇遠,憶意別來陵谷變。 -- 出自宋·釋文珦·書仇遠吟卷后
- 玉華山來自何處,巉巉拔立陵紫煙。 -- 出自宋·宋球·玉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