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在第4個字的詩句
耳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齊餓死終無成。 -- 出自唐·李白·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蘇軾云是偽作 )
- 同觀洗耳人,千古應無愧。 -- 出自唐·李白·棲賢寺
-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二十四
- 前瞻馬耳九仙山。 -- 出自宋·蘇軾·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 玉钚墜耳黃金飾。 -- 出自宋·蘇軾·菩薩蠻·玉環墜耳黃金飾
- 肉芝石耳不足數,醋芼魚皮真倚墻。 -- 出自宋·蘇軾·鰒魚行
- 自知醉耳愛松風,會揀霜林結茅舍。 -- 出自宋·蘇軾·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 世間馬耳射東風,悔不長作多牛翁。 -- 出自宋·蘇軾·書晁說之考牧圖后
- 人皆有耳目,夫子曠與婁。 -- 出自宋·蘇軾·和陶貧士七首
- 世人重耳輕目前,區區張李爭媸妍。 -- 出自宋·蘇軾·贈潘谷
- 久安儋耳陋,日與雕題親。 -- 出自宋·蘇軾·和陶與殷晉安別
- 關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詩。 -- 出自宋·蘇軾·十月二十日,恭聞太皇太后升遐,以軾罪人,
- 去自去耳,吾何駛而追? -- 出自宋·蘇軾·白鶴吟留鐘山覺海
- 來自來耳,吾何妨而拒? -- 出自宋·蘇軾·白鶴吟留鐘山覺海
-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 出自先秦·詩經·卷耳
-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 -- 出自唐·杜甫·秋雨嘆
- 頭上銳耳批秋竹,腳下高蹄削寒玉。 -- 出自唐·杜甫·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 出自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 安得遺耳目,冥然反天真? -- 出自唐·白居易·題贈定光上人
- 殺聲入耳膚血憯,寒氣中人肌骨酸。 -- 出自唐·白居易·五弦彈-惡鄭之奪雅也
- 一聲來耳里,萬事離心中。 -- 出自唐·白居易·好聽琴
- 先生兩耳不須洗,利名不到先生耳。 -- 出自宋·陸游·飲酒
- 老翁兩耳聵,無地著戚欣。 -- 出自宋·陸游·風云晝晦夜遂大雪
- 雨聲聒耳不停點,云氣冒山殊未開。 -- 出自宋·陸游·十月八日九日連夕雷雨
- 事近接耳目,誕信良易知。 -- 出自宋·陸游·書里中事
- 漫向我耳邊,作萬般幽怨。 -- 出自宋·柳永·秋夜月
- 曾頰倚耳,曲眉規只。 -- 出自先秦·屈原·大招
-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 出自唐·李賀·高軒過(韓員外愈、皇甫侍御湜見過,因而命作。)
- 去自去耳,吾何闕而追。 -- 出自宋·王安石·白鶴吟示覺海元公
- 歡囂滿耳不可洗,此水泠泠空在山。 -- 出自宋·王安石·鮑公水
- 帝與鑿耳目,賢愚遂殊品。 -- 出自宋·王安石·酬王伯虎
- 高蟬感耳仿妨靜,赤日焦心不廢涼。 -- 出自宋·王安石·清風閣
- 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鈞。 -- 出自唐·劉禹錫·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
- 多年洗耳避世喧,獨臥寒巖聽山溜。 -- 出自宋·歐陽修·贈許道人
- 癡兒掩耳謂雷作,◇婦驚窺疑釜鳴。 -- 出自宋·歐陽修·有贈余以端溪綠石枕與蘄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
- 欲將兩耳目所及,而與造化爭毫纖。 -- 出自宋·歐陽修·紫石屏歌
- 兇徒側耳潛愜心,悍臣破膽皆杜口。 -- 出自唐·柳宗元·相和歌辭·東門行
- 丁寧附耳莫漏泄,薄命正值飛廉慵。 -- 出自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 天雖高,耳屬地。 -- 出自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 褰旒去耳纊,調和進梅鹽。 -- 出自唐·韓愈·苦寒
- 人生馬耳射東風,柳色桃花卻長久。 -- 出自宋·楊萬里·行路難五首
- 只悲熊耳甲,誰怨褭蹄金。 -- 出自宋·楊萬里·路逢故將軍李顯忠以符離之後私其府庫怨而潰
- 不應踰耳順,便返白云鄉。 -- 出自宋·楊萬里·錢仲耕殿撰侍郎挽詩二首
- 細吹病耳颼颼響,徐弄輕衫拂拂長。 -- 出自宋·楊萬里·晚步追涼二首
- 奸聲入耳佞入心,侏儒飽飯夷齊餓。 -- 出自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立部伎
- 懼聾摘耳,效痛嚬眉。 -- 出自唐·元稹·君莫非
-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 -- 出自明·唐寅·警世
- 平生盈耳。 -- 出自南北·謝靈運·答中書詩
- 有言屬耳。 -- 出自南北·謝靈運·答謝諮議
- 巖壑寓耳目,歡愛隔音容。 -- 出自南北·謝靈運·酬從弟惠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