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在第9個字的詩句
烽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 出自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犬羊散盡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宮。 -- 出自宋·蘇軾·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
- 幾變雕墻幾變灰,舉烽指鹿事悠哉。 -- 出自宋·蘇軾·驪山三絕句
- 要須此慓悍,氣壓邊烽急。 -- 出自宋·蘇軾·贈狄崇班季子
- 西極最瘡痍,連山暗烽燧。 -- 出自唐·杜甫·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
- 鴨綠桑乾盡漢天,傳烽自合過祁連。 -- 出自宋·陸游·書事
- 從軍昔戍南山邊,傳烽直照東駱谷。 -- 出自宋·陸游·冬夜聞雁有感
- 須信時平邊堠靜,傳烽夜夜到西樓。 -- 出自宋·陸游·敘州
- 墨莊沉寇壘,琴屋燼烽煙。 -- 出自元·王冕·寄申屠僉事
- 黃云壓城闕,斜照移烽壘。 -- 出自唐·錢起·廣德初鑾駕出關后登高愁望二首
- 城上卓旌旗,樓中望烽燧。 -- 出自宋·王禹偁·對雪
- 賜庖飛騎促,勞飲釂烽傳。 -- 出自宋·宋祁·車駕出獵和丁學士
- 漢郡接胡庭,幽并對烽壘。 -- 出自唐·張說·送李侍郎迥秀薛長史季昶同賦得水字
- 從今巂州路,無復有烽煙。 -- 出自唐·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營
- 偃武修文九圍泰,沉烽靜柝八荒寧。 -- 出自隋··明堂樂章·舒和
-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塵。 -- 出自明·高啟·與劉將軍杜文學晚登西城
- 起望此時憂更切,邊烽不隔遠峰西。 -- 出自明·高啟·暫宿行營舟中二首
- 戰地春來血尚流,殘烽缺堠滿淮頭。 -- 出自宋·劉克莊·贈防江卒六首 其五
- 猶憶樓船建黃鉞,夕烽明滅照龍灣。 -- 出自宋·劉克莊·又即事四首
- 北望煙鋪驃騎營,虜烽無火楚天晴。 -- 出自唐·皎然·送裴參軍還下邳舊居
-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 -- 出自明·李攀龍·塞上曲
- 磧凈山高見極邊,孤烽引上一條煙。 -- 出自唐·劉言史·賦蕃子牧馬
- 春冬見巖雪,朝夕候烽煙。 -- 出自唐·席豫·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 緩帶撫雄邊,一面滅烽休役。 -- 出自宋·王之望·好事近·緩帶撫雄邊
- 閬風蓬頂,自來不見烽戍。 -- 出自宋·沈端節·念奴嬌·尋幽覽勝
- 雖是幕府文書,玉關烽火,暫送平安信。 -- 出自宋·張紹文·酹江月/念奴嬌 淮城感興
- 柵壕三面斗,箭盡舉烽頻。 -- 出自唐·李約·從軍行三首
- 聲寒通節院,城黑見烽樓。 -- 出自唐·喻鳧·題弘濟寺不出院僧
- 長公促一瞑,癡愿瘞烽燧。 -- 出自近代·陳三立·贈汪社耆
- 可能無策上凝旒,夕烽猶照萬兜鍪。 -- 出自宋·劉宰·再用韻呈用席者
- 訟爭細毛發,吏議舉烽爝。 -- 出自宋·陳襄·送李惟肖尉尤溪
- 戍卒催完燈下甲,急烽連人雪中城。 -- 出自宋·李復·答李公蘊
- 堯舜既授受,邊障息烽燧。 -- 出自宋·劉應時·史太師病愈未果走賀誕辰伊邇作古詩三首寄之
- 拋江春浪靜,傳柝夜烽收。 -- 出自宋·劉植·琵琶亭下問舟
- 鯨浪粘天思渡海,狼烽照夜憶游邊。 -- 出自宋·釋善珍·寄見首座
- 聲利洶金鼓,耳目易烽燧。 -- 出自宋·汪炎昶·題王伯畏清心堂
- 廩粟未紓民瘼急,邊烽誰解上憂寬。 -- 出自宋·王遂·送王冠卿罷郡歸
- 川原厭膏血,關山接烽燧。 -- 出自宋·衛博·送楊舒州
- 組練如霜未倒戈,狼烽斥候通灤河。 -- 出自明·黃哲·費將軍凱還歌
- 西南猶戰壘,春夏更烽煙。 -- 出自明·梁有譽·喜歸述懷留別李于鱗王元美徐子與宗子相四子
- 憶余昔度關頭云,邊烽初息無妖氛。 -- 出自明·林春澤·居庸歌贈張心齋侍御
- 崚嶒艮岳盡奇石,銷烽飲鏃成飛煙。 -- 出自明·馬之駿·宣和玉磬歌為祠山道士作
- 戍鼓寒沉龍塞月,夕烽晴照雪山云。 -- 出自明·蘇祐·李牧祠下眺望作
- 王庭去幕南,塞下消烽燧。 -- 出自明·唐時升·送殷無美先生之南都三首
- 胡騎盡從青海至,邊烽遙傍黑山紅。 -- 出自明·王問·聞警
- 犬羊散盡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宮。 -- 出自宋·蘇軾·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
-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 出自宋·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 戰地春來血尚流,殘烽缺堠滿淮頭。 -- 出自宋·劉克莊·贈防江卒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