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在第9個字的詩句
河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 -- 出自唐·蘇颋·汾上驚秋
- 愿銜眾禽翼,一向黃河飛 -- 出自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一
-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峰西。 -- 出自·韓翃·宿石邑山中
-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 出自唐·李白·太原早秋
- 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 出自先秦··精衛填海
-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 出自清·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 出自唐·李商隱·嫦娥
-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 -- 出自宋·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出自唐·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
-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云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 出自唐·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 出自·李清照·漁家傲
-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出自··
-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炎赫五月中,朱曦爍河堤。 -- 出自唐·李白·登黃山凌□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 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 出自唐·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 造天關,聞天語,長云河車載玉女。 -- 出自唐·李白·飛龍引
- 走馬紅陽城,呼鷹白河灣。 -- 出自唐·李白·南都行
- 西行有東音,寄與長河流。 -- 出自唐·李白·送族弟凝至晏□ 單父三十里 【土固】
- 思君無歲月,西笑阻河梁。 -- 出自唐·李白·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 出自唐·李白·寓言三首
- 弄景奔日馭,攀星戲河津。 -- 出自唐·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懷
- 驚云辭沙朔,飄蕩迷河洲。 -- 出自唐·李白·贈崔郎中宗之 時謫官金陵
- 睡眼忽驚矍,繁燈鬧河塘。 -- 出自宋·蘇軾·湖上夜歸
- 黃樓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殺。 -- 出自宋·蘇軾·九日黃樓作
- 白發故交空掩卷,淚河東注問蒼旻。 -- 出自宋·蘇軾·和王斿二首(斿,平父子。)
- 定非郊與島,筆勢江河寬。 -- 出自宋·蘇軾·次韻毛滂法曹感雨詩
- 坐知千里足,初覺兩河深。 -- 出自宋·蘇軾·次韻朱光庭喜雨
- 君看劉李末,不能保河關。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劉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
- 飯豆羹藜思兩鵠,飲河噀水賴長霓。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
- 此外有黃樓,樓下一河水。 -- 出自宋·蘇軾·答王鞏(鞏將見過,有詩自謂惡客,戲之。)
- 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龜山背。 -- 出自宋·蘇軾·龜山辯才師
- 莫言清潁水,従此隔河漢。 -- 出自宋·蘇軾·新渡寺席上次趙景貺陳履常韻送歐陽叔弼比來
- 青丘已吞云夢芥,黃河復繚天門帶。 -- 出自宋·蘇軾·復次放魚前韻答趙承議陳教授
- 坡陀太行麓,洶涌黃河翻。 -- 出自宋·蘇軾·送魯元翰少卿知衛州
- 掛空如水鑒,寫此山河影。 -- 出自宋·蘇軾·和黃秀才鑒空閣
- 樹高傾隴鳥,池浚落河魴。 -- 出自宋·蘇軾·大老寺竹間閣子
- 此外有黃樓,樓下一河水,美哉洋洋乎,可以療饑并洗耳。 -- 出自宋·蘇軾·答王鞏
- 使其開口言兮,豈惟河漢無極驚余心。 -- 出自宋·蘇軾·山坡陀行
- 上黨攙天碧玉環,絕河千里抱商顏。 -- 出自宋·蘇軾·和人假山
- 路窮驚石斷,林缺見河奔。 -- 出自宋·蘇軾·是日自磻溪將往陽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
- 欲除苦海浪,先干愛河水。 -- 出自宋·蘇軾·葉濤致遠見和二詩復次其韻(濤顛倒元韻。)
- )何當請長纓,一戰河湟復。 -- 出自宋·蘇軾·和王晉卿(并敘)
- 自此養鉛鼎,無窮走河車。 -- 出自宋·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
- 果然石門開,中有銀河傾。 -- 出自宋·蘇軾·碧落洞(在英州下十五里。)
- 綿綿葛藟[1],在河之滸。 -- 出自先秦·詩經·葛藟
-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 出自唐·杜甫·新婚別
- 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 -- 出自唐·杜甫·即事
-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 出自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 繡衣黃白郎,騎向交河道。 -- 出自唐·杜甫·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 出自唐·杜甫·塞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