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在第14個字的詩句
杖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噫,風塵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雙杖兮吾將曷從。 -- 出自唐·杜甫·桃竹杖引,贈章留后(竹兼可為簟,名桃笙)
- 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盤狹路,拄杖倚墻東。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頭白齒牙缺
- 朱顏暈酒,方瞳點漆,閑傍松邊倚杖。 -- 出自宋·辛棄疾·鵲橋仙·朱顏暈酒
- 天臺四萬八千丈,明年照我扶藜杖。 -- 出自宋·陸游·長生觀觀月
- 長眉老仙乘白云,握手授我綠玉杖。 -- 出自宋·陸游·五月二十三夜記夢
- 忽逢先生自天降,手扶太一青藜杖。 -- 出自宋·楊萬里·跋袁起巖所藏後湖帖并遺像一軸,詩中語皆檃
- 閶闔晴開映蕩蕩,安得仙人九節杖。 -- 出自宋·楊萬里·類試所戲,集杜句跋杜詩,呈監試謝昌國察院
- 紫霞蒲萄動春浪,腰鼓騰雷盤錦杖。 -- 出自元·王冕·錢塘紀行
- 謾說休文圍帶減,吾年四十還須杖。 -- 出自清·陳維崧·懷阮亭
- 無因得似灌園翁,十畝春蔬一藜杖。 -- 出自唐·陸龜蒙·江邊
- 乘濤鼓枻何當往,愛惜水仙桃竹杖。 -- 出自宋·晁補之·答陳屨常秀才謔贈
- 從來窮巷說多泥,自是泥深勞拄杖。 -- 出自宋·朱翌·大雪
- 何曾臨水惜芒鞋,郤解逢人拈拄杖。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寄答晁無咎
- 高堂華發親老矣,四海無家寄幾杖。 -- 出自宋·王令·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陽
- 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 -- 出自明·高啟·姑蘇雜詠 陽山(在城西北,古名秦余杭山,
- 嫩如秦時童女登蓬瀛,手攜綠玉杖徐行。 -- 出自宋·謝枋得·菖蒲歌
- 老翁長須更廣顙,路逢百錢掛藜杖。 -- 出自宋·王之道·漁村落照
- 似我竹溪茅屋,欲曉未明天氣,扶杖繞籬看。 -- 出自宋·王質·水調歌頭·花上插蒼碧
- 心期休卜紫姑神,文章曾照青藜杖。 -- 出自宋·楊無咎·踏莎行·燈月交光
- 興來亦欲強登臨,龍鐘未免扶藜杖。 -- 出自宋·吳芾·耿曼老將命鄉邦見過匆遽言別復作詩送之
- 明朝幽徑一丈泥,淺猶沒屨深沒杖。 -- 出自宋·李流謙·七月十七日游浮山值夜未快所觀急歸作詩
- 耕父荷鋤歌召杜,腐儒秉筆愧鄒杖。 -- 出自宋·虞儔·喜雨呈太守
- 斯辰聊用祝龜齡,他年端合扶鳩杖。 -- 出自宋·郭應祥·踏莎行·自昔中元
- 攜手錦江箍隱,覿面墨池玄叟,扶杖蜀君平。 -- 出自宋·魏了翁·水調歌頭·牛酒享賓客
- 德威堂中有漢本,袞繡晝扶靈壽杖。 -- 出自宋·岳珂·文忠烈治裝帖贊
- 左按天孫織錦絲,右斡仙人飛海杖。 -- 出自宋·姚勉·聽箏
- 不知引入市塵壺,丹瓢猶掛蒼龍杖。 -- 出自元·張雨·踏沙行
- 客久看遍門前山,兀倚湖光壁掛杖。 -- 出自近代·陳三立·庸庵尚書至自滬三月八日攜猶子子式命汽車招
- 起死禁不祥,幸有這個{按,指拄杖}在。 -- 出自宋·釋道璨·偈頌十八首
- 弓刀自帶封侯相,黃金不博青藜杖。 -- 出自宋·艾性夫·與褾軸工鄭老
- 蜀賈無時市枸醬,漢使不復問邛杖。 -- 出自明·吳國倫·閣鴉行
- 予戟戈劍利兵鋒,瓶缽螺巾寶錫杖。 -- 出自宋·李復·襄州大悲像
- 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更聽拄杖子露個消息。 -- 出自宋·釋師范·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 枯松下,盤陀上,獨坐大方,橫按拄杖。 -- 出自宋·釋曇華·平江虞祖道寫頂相求贊
- 貪看巖頭瀑布飛,坐來忘卻青藜杖。 -- 出自宋·釋文珦·仗錫山中
- 攪叢林人七八處,今行而據;握拄杖子四十年,師坐而橫。 -- 出自宋·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 衲僧氣宇如王,溈山笠子,志公拄杖。 -- 出自宋·釋智朋·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 林下道人,坐則禪板蒲團,用則拄杖拂子,無非仰答圣恩。 -- 出自宋·釋智朋·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 仙翁一笑白云上,贈我長房青竹杖。 -- 出自宋·熊克·葛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