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在第1個字的詩句
方在第一個字的詩句
- 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 -- 出自魏晉·曹植·雜詩七首·其一
-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 出自唐·韋應物·觀田家
- “方知不材者,生長漫婆娑。”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 出自唐·李白·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
- 方知黃鶴舉。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十五
- 方陳五餌策,一使胡塵清。 -- 出自唐·李白·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 方知一玉真。 -- 出自唐·李白·系尋陽上崔相渙其二
- 方希佐明主,長揖辭成功。 -- 出自唐·李白·東武吟 ( 一作出東門后書懷留別翰林諸公 )
- 方士三山路,漁人一葉家。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苒苒中秋過
- 方右靨勻酥,花須吐繡,園林排比紅翠。 -- 出自宋·蘇軾·哨遍·睡起畫堂
- 方見了,管須低聲說與。 -- 出自宋·蘇軾·殢人嬌
- 方春節(jié)抱甲,漸老根生須。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方其盛壯時,爭奪肯少安。 -- 出自宋·蘇軾·甘露寺
- 方其欲合時,天匠麾月斧。 -- 出自宋·蘇軾·白水山佛跡巖(羅浮之東麓也,在惠州東北二
- 方其未定間,人力破陰騭。 -- 出自宋·蘇軾·子由生日
- 方愁后會遠,未暇憂歲夕。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
- 方將怨無襦,忽復歌緇衣。 -- 出自宋·蘇軾·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
- 方知陽氣在流水,沙上盈尺江無澌。 -- 出自宋·蘇軾·江上值雪效歐陽體限不以鹽玉鶴鷺絮蝶飛舞之
- 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 -- 出自宋·蘇軾·題盧鴻學士堂圖?此詩當為蘇轍作?
- 方憂集暮雪,復喜迎朝暾。 -- 出自宋·蘇軾·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
- 方傾安仁醽,莫遣公遠嗅。 -- 出自宋·蘇軾·洞庭春色
-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煩一呼。 -- 出自宋·蘇軾·送喬仝寄賀君六首
- 方瞳正碧貌如圭,六月相逢萬里歸。 -- 出自宋·蘇軾·附米黻所作挽詩五首
- 方其夢時了非無,泡影一失俯仰殊。 -- 出自宋·蘇軾·六觀堂老人草書詩
- 方定之時慧在定,定慧寂照非兩法。 -- 出自宋·蘇軾·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
- 方丈門開怪不迎,給孤邀供未還城。 -- 出自宋·蘇軾·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見,留二絕
- 方饑須糧,已濟無舟。 -- 出自宋·蘇軾·和陶歸去來兮辭
- 方愁後會遠,未暇憂歲夕。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除日見寄
- 方將華省起彈冠,忽憶釣臺歸洗耳。 -- 出自宋·蘇軾·送江公著知吉州
- 方隨長風卷,忽值絕澗分。 -- 出自宋·蘇軾·云龍山觀燒得云字
- 方將雀鼠偷太倉,未肯衣冠掛神武。 -- 出自宋·蘇軾·寄劉孝叔
- 方當入奏事,清廟陳璠玙。 -- 出自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一題: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
- 方傾安仁醽,(潘岳《笙賦》云:披黃苞以授柑,傾綠瓷以酌醽)。 -- 出自宋·蘇軾·洞庭春色(并引)
-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 出自先秦·詩經·玄鳥
- 方何為期? -- 出自先秦·詩經·小戎
-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 -- 出自先秦·詩經·節(jié)南山
-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師干之試。 -- 出自先秦·詩經·采芑
- 方叔率止,乘其四騏,四騏翼翼。 -- 出自先秦·詩經·采芑
-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旂旐中央。 -- 出自先秦·詩經·采芑
- 方叔率止,約軝錯衡,八鸞玱玱。 -- 出自先秦·詩經·采芑
- 方叔率止,鉦人伐鼓,陳師鞠旅。 -- 出自先秦·詩經·采芑
- 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 出自先秦·詩經·采芑
- 方叔率止,執(zhí)訊獲丑。 -- 出自先秦·詩經·采芑
- 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 出自先秦·詩經·行葦
- 方期沆養(yǎng)游,零落匪所思。 -- 出自·毛澤東·五古·挽易昌陶
-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 出自唐·杜甫·無家別
-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 出自唐·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 方丈涉海費時節(jié),懸圃尋河知有無。 -- 出自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 方圓茍齟齬,丈夫多英雄。 -- 出自唐·杜甫·牽牛織女
- 方冬合沓玄陰塞,昨日晚晴今日黑。 -- 出自唐·杜甫·復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