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在第11個字的詩句
啼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
-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fēng)雨。 -- 出自金·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 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 出自明·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閨
- 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 -- 出自宋·仲殊·訴衷情·寶月山作
- 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 -- 出自宋·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jié)
-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 出自宋·吳文英·風(fēng)入松·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
- “天香月色同僧室,葉落猿啼傍客舟。”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 出自··
- “紛紛花落門空閉,寂寂鶯啼日更遲”全詩鑒賞 -- 出自··
- 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鶯啼空斷腸。 -- 出自宋·蘇軾·續(xù)麗人行
- 煙紅露綠曉風(fēng)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 出自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披錦亭
- 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 -- 出自宋·蘇軾·木蘭花令 次馬中玉韻
- 那知昨夜香閨里,更有偷啼暗別人。 -- 出自宋·蘇軾·席上代人贈別三首
-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 出自宋·辛棄疾·清平樂 博山道中即事
- [貞元末,城中復(fù)為墮馬髻、啼眉妝也。 -- 出自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 山鷓鴣,朝朝暮暮啼復(fù)啼,啼時露白風(fēng)凄凄。 -- 出自唐·白居易·山鷓鴣
- 莫教遷客孀妻聽,嗟嘆悲啼(讠尼)殺君。 -- 出自唐·白居易·雨中聽琴者彈別鶴操
- 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徑,怕啼鶯見。 -- 出自宋·陸游·水龍吟·樽前花底尋春處
- 今日疾稍間,天氣亦清廓;啼鳥寒不歸,可以侑吾酌。 -- 出自宋·陸游·感懷
- 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明月中。 -- 出自宋·陸游·三峽歌
- 雨聲不斷睡愈美,窗白鴉啼攬衣起;呼兒燒兔傾濁醪,又倚胡床雨聲里。 -- 出自宋·陸游·雨聲
- 頓寬公賦私逋責(zé),一洗兒啼婦嘆聲。 -- 出自宋·陸游·秋獲後即事
- 騎驢夜到蒼溪驛,正是猿啼月落時。 -- 出自宋·陸游·自春來數(shù)夢至閬中蒼溪驛五月十四日又夢作兩
- 行人困苦泥沒胯,居人悲啼江入舍。 -- 出自宋·陸游·大雨踰旬既止復(fù)作江遂大漲一
- 爭似和鳴偕老,免教斂翠啼紅。 -- 出自宋·柳永·集賢賓·小樓深巷狂游遍
-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 出自唐·李賀·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 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 -- 出自唐·李賀·黃家洞
- 翩聯(lián)桂花墜秋月,孤鸞驚啼商絲發(fā)。 -- 出自唐·李賀·李夫人歌
- 洞庭帝子一千里,涼風(fēng)雁啼天在水。 -- 出自唐·李賀·帝子歌
- 洞庭明月一千里,涼風(fēng)雁啼天在水。 -- 出自唐·李賀·帝子歌
- 月風(fēng)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 出自唐·李賀·屏風(fēng)曲
- 天寒雁度堪垂淚,日落猿啼欲斷腸。 -- 出自唐·孟浩然·登萬歲樓
- 如今拋擲長街里,露葉如啼欲恨誰? -- 出自唐·劉禹錫·楊柳枝
- 水流月落知何處,花發(fā)鶯啼又一春。 -- 出自宋·秦觀·廣陵五題其五次韻子由題光化塔
- 寶唾拾未盡,--孟郊玉啼墮猶鎗。 -- 出自唐·韓愈·城南聯(lián)句
- 千回鳥信說眾諸,百過鶯啼說長短。 -- 出自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 鳴鳩喚雨知喚晴,水車夜啼聲徹明。 -- 出自宋·楊萬里·憫旱
- 若問山僧作麼生,日晏鶯啼眠不醒。 -- 出自宋·楊萬里·送曾無逸入為掌故
- 風(fēng)吹日炙衣滿沙,嫗牽兒啼投店家。 -- 出自宋·楊萬里·過招賢渡
- 東房少婦婿從軍,每聽烏啼知夜分。 -- 出自唐·王昌齡·烏棲曲 [一作李端詩]
- 感君此曲有深意,昨日烏啼桐葉墜。 -- 出自唐·元稹·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
- 日高蘚雜蝸粘壁,雨過鶯啼葉滿城。 -- 出自明·唐寅·和石田先生落花詩(二十首)
- 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鴂。 -- 出自宋·姜夔·八歸 湘中送胡德華
- 羅衾獨擁黃昏,春來幾點啼痕。 -- 出自近代·王國維·清平樂·斜行淡墨
- 洞門無鎖城門近,轉(zhuǎn)午雞啼日正長。 -- 出自宋·范成大·四月五日集陳園照山堂
- 佳期在,歸時待把,香袖看啼紅。 -- 出自宋·晏幾道·滿庭芳·南苑吹花
- 夜夜魂消夢峽,年年淚盡啼湘。 -- 出自宋·晏幾道·河滿子·綠綺琴中心事
- 天河漫漫北斗粲,宮中烏啼知夜半。 -- 出自唐·王建·舞曲歌辭·白纻歌二首
- 天河漫漫北斗璨,宮中烏啼知夜半。 -- 出自唐·王建·白纻歌二首
- 除書近拜侍臣去,空院鳥啼風(fēng)竹前。 -- 出自唐·王建·尋補闕舊宅
- 翠屏瀑水知何在,鳥道猿啼過幾重。 -- 出自唐·劉長卿·送惠法師游天臺,因懷智大師故居
- 孤峰絕島儼相向,鬼嘯猿啼垂女蘿。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黿頭山神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