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 -- 出自宋·蘇軾·約公擇飲是日大風
- 王師宿梁益,行臺護諸將;腐儒忝辟書,萬里至渭上。 -- 出自宋·陸游·歲暮感懷以余年諒無幾休日愴已迫為韻
- 夜分燈暗月入戶,賦詩肯道儒冠誤。 -- 出自宋·陸游·讀書至夜半燈盡欲睡慨然有感
- 即今臺省盛諸賢,細思寧是儒冠誤! -- 出自宋·陸游·木瓜舖短歌
- 廣文坐上新彈冠,蕭爽不作儒生酸。 -- 出自元·王冕·送章德遠教官自湘湖歸慈湖
- 躬道德,崇學問,稽古訓,訪群儒。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談兵究弊又何益,萬口不謂儒者知。 -- 出自宋·梅堯臣·醉中留別永叔子履
- 津頭吏卒雖捕獲,官司直惜儒衣裳。 -- 出自宋·梅堯臣·聞進士販茶
- 為善本求鄉里稱,浩嘆正坐儒冠誤。 -- 出自宋·朱翌·簡宗人利賓
- 今代風流漱石公,吏事直以儒雅緣。 -- 出自宋·朱翌·題孫倅面山軒詩
- 自顧光陰迫下舂,猶欲拭目儒術功。 -- 出自宋·陳著·贈郡經歷韓君美
- 宇宙中間道最大,禪仙并立儒為尊。 -- 出自宋·毛滂·王治中招余飲丹陽劉公雪苑英公在座主人俾余
- 逢時有用真才出,知己不遭儒者輕。 -- 出自宋·劉過·贈鄂渚李廣文
- 末禍休冤黃綬欺,初謀已被儒冠誤。 -- 出自宋·曾豐·過滕吊秦
- 古調不同俗調,后儒多異先儒。 -- 出自宋·劉克莊·縱筆六言七首
- 精神坐照吏奸破,政事流從儒術出。 -- 出自宋·洪咨夔·和趙保之青田即事
- 如麻雨腳未肯斷,便有餓死儒冠憂。 -- 出自宋·洪咨夔·和子有雨有述懷
- 倦客身同舟不系,輕帆來訪儒仙。 -- 出自宋·葛勝仲·臨江仙·倦客身同舟不系
- 且袖今時宰相手,領取前輩儒生酸。 -- 出自宋·李石·千葉梅
- 奔走頻驚使節光,叨逾敢嘆儒冠誤。 -- 出自宋·王之望·再和
- 千里江山供勝踐,尊俎延登儒雅。 -- 出自宋·沈端節·念奴嬌·重陽恁好
- 比來長掾宰如君,退食時惟儒士親。 -- 出自宋·衛宗武·代餞行
- 六桂傳家,三槐植庭,箕裘大儒。 -- 出自宋·李團湖·沁園春·六桂傳家
- 有橫槊新詩,投壺雅唱,將武儒文。 -- 出自元·劉敏中·木蘭花慢 會有詔止征南之行,復以木蘭花慢
- 正故里梅花,才傳春信,先認儒流。 -- 出自元·吳氏女·木蘭花慢 和鄭禧
- 楊花春岸秋莼鱸,在在著此儒仙臞。 -- 出自宋·陳傅良·題瑞安宰朱元成乃祖云壑莊圖
- 南遷閩嶠已三世,土風正坐儒冠錯。 -- 出自宋·敖陶孫·再用韻酬陳秘校來擊楫清中原之志故中間多
- 掀髯聽講《陰符經》,誰道儒生不堪將。 -- 出自明·程敏政·拱北樓(在天津城上,劉憲副所建)
- 古禮僅存吏治落,農極憔悴儒尤貧。 -- 出自宋·方回·丁戊行
- 江真浙右喬木國,小卻管領儒簪紳。 -- 出自宋·方回·贈江東李提學
- 金牛走敵猛將有,沔州斬賊儒生無。 -- 出自宋·胡榘·濠梁凱歌
- 嗟余時作蓬萊客,賦詠登臨儒者職。 -- 出自宋·錢公輔·蓬萊行
- 江頭風雨暗行李,習氣雖洗儒生酸。 -- 出自宋·孫應時·和陳及之
- 園林寂寂鹿為文,野服翩翩儒亦仙。 -- 出自宋·游酢·春日山行有感
- ”大閽笑絕倒,以掌拍其肩:“小儒強解事,未悟磨兜堅。 -- 出自明·郭登·梟
- 少年不用悲秋蓬,致身豈但儒冠中。 -- 出自明·徐賁·次韻王止仲見寄并柬郡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