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在第1個(gè)字的詩句
隔在第一個(gè)字的詩句
- 隔船安穩(wěn)歸人夢(mèng),前路迢遙去客情。 -- 出自明·李流芳·錫山夜別閑孟子薪彥逸及從子宜之兒子杭之二
- 隔歲鄉(xiāng)書絕,新寒酒病生。 -- 出自宋·張?jiān)仭たh齋秋夕
- 隔湖千嶂?jǐn)啵鏊环甯摺? -- 出自宋·釋智圓·孤山詩三首
- 隔云清磬山傍寺,照水孤燈渡口船。 -- 出自宋·釋智圓·浙江晚望
- 隔在荒外,嗟爾并人。 -- 出自宋·石介·宋頌九首·六合雷聲
- 隔瓤銀葉嫩,透膜玉漿寒。 -- 出自宋·陶弼·荔支
- 隔生始見斯文貴,未死誰鄰此老窮。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讀攖寧詩集效其體寄荊門趙守二首
- 隔宿不見之,已作老聃黑。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跋羅商卿守黑銘
- 隔江遙望小蓬萊,滿眼風(fēng)光入壽杯。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大人生朝六首·康孫
- 隔日意猶凄,三秋間何酷。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擬送陳正己赴沅江令
- 隔江東望越州山,七載重來喜破顏。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錢塘道中望越州山
- 隔關(guān)愁暝早,入直愛官清。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送客北關(guān)回赴省宿次韻和楊秘書
- 隔宵猶一見,千古遂相分。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挽善化沈令
- 隔岸誰家蓋茆竹,軒楹閴寂無來往。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題畫扇
- 隔樹見秋燈,青熒更可愛。 -- 出自宋·王铚·賦得隔樹見秋燈
- 隔歲梅花新舊恨,入春山色古今愁。 -- 出自宋·王铚·送史純夫出疆
- 隔水群山森夏木,白云樓起媚遙岑。 -- 出自宋·張嵲·澗邊
- 隔水不容招手喚,曲窗已有畫眉人。 -- 出自宋·朱槔·二詩寄德粲并簡(jiǎn)內(nèi)觀諸友
- 隔籬聽得農(nóng)家語,雨過田田麥含肥。 -- 出自宋·陳傅良·晚春二首
- 隔水佳人久不逢,只應(yīng)我懶或君慵。 -- 出自宋·陳傅良·或以詩送來禽次韻奉酬
- 隔林休厭荷池小,風(fēng)葉時(shí)傳潑雨聲。 -- 出自宋·張镃·即事
- 隔路望小家,緋桃篠枝齊。 -- 出自宋·張镃·往逸村雪中上船
- 隔竹紅梅酷似桃,政宜修澗綠周遭。 -- 出自宋·張镃·書蒼寒堂壁二首
- 隔城更有青山在,朝揖吾家出好詩。 -- 出自宋·張镃·登梅橋望桂隱
- 隔簾微見龍顏啟,緣是優(yōu)人有笑聲。 -- 出自宋·武衍·恭謝慶成詩十闋
- 隔墻應(yīng)是梅花,敝卻貂裘尚未歸。 -- 出自宋·武衍·孤山訪梅不遇簡(jiǎn)知己
- 隔簾燕子偏饒舌,不管春愁卷作詩。 -- 出自宋·武衍·寄社友
- 隔澗竹扉深,蒼童引客尋。 -- 出自宋·趙師秀·訪韓仲止不遇題澗上
- 隔屋聞讀書,玉樹鏘琳球。 -- 出自宋·劉宰·訪陳廷瑞有感
- 隔墻更喚符夫子,青眼相看忘汝?duì)枴? -- 出自宋·劉宰·畏雨不出簡(jiǎn)張端袤昆仲符伯籌諸兄
- 隔溪啼鳥弄新音,繞岸蒲牙迸綠簪。 -- 出自宋·劉宰·感春
- 隔籬庵舍極瀟灑,萬竹中間著小亭。 -- 出自宋·趙汝鐩·午炊溪店
- 隔江誰掉高名麗,滿載鸕鶿捉錦鱗。 -- 出自宋·樂雷發(fā)·小檥袁家窯竹居買酒
- 隔溪竹外無人見,自有香來不用尋。 -- 出自宋·張道洽·詠梅雜詩
- 隔墻秋更迥,殘柳夕陽初。 -- 出自宋·陳起·秋步吳濟(jì)川別業(yè)
- 隔千里兮共明月,何似寒灰相對(duì)撥。 -- 出自宋·葛天民·寄楊誠齋
- 隔籬人語自喧嘲,緊閉苔扉不許敲,談麈帶塵懸屋角,牽牛承露上林梢。 -- 出自宋·葛天民·平居遺興
- 隔浦飛秋葉,開窗看夕山。 -- 出自宋·許月卿·閒賦
- 隔云聽得東方笑,三度曾偷碧樹桃。 -- 出自宋·王镃·游仙詞三十三首
- 隔岸梧桐易憔悴,未霜葉落滿河舟。 -- 出自宋·王镃·吳山旅樓秋望
- 隔墻風(fēng)落閑花片,日日飛來入硯池。 -- 出自宋·王镃·月洞書屋
- 隔岸誰家起,青燈遠(yuǎn)樹邊。 -- 出自宋·王镃·早行
- 隔江風(fēng)雨晴影空,五月深山護(hù)微雪。 -- 出自宋·林景熙·冬青花
- 隔江風(fēng)雨清影空,五月深山護(hù)微雪。 -- 出自宋·林景熙·冬青花
- 隔岸行人莫偷盼,干將莫邪光粲粲。 -- 出自明·張羽·吳宮春詞擬王建
- 隔林看日落,出戶對(duì)天行。 -- 出自宋·艾可翁·家兄有和再用韻
- 隔兩輩帝摯禪位把兄弟讓,那唐堯雖是個(gè)神圣也遭了磨難。 -- 出自清·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
- 隔林大呼谷與應(yīng),掉尾竟去無徘徊。 -- 出自明·沈周·移席茅山東頂徐永年避酒而去作歌嘲之
- 隔岸明疏葉,長(zhǎng)天隱去檣。 -- 出自·李瀅·東古寺
- 隔林幢影招青鳥,出洞簫聲送彩鸞。 -- 出自明·方勉·題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