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在第6個字的詩句
通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掃除凈,自是通明秘奧。 -- 出自元·馬鈺·清心鏡 贈小李仙
- 凈里清中,自通玄奧。 -- 出自元·馬鈺·清心鏡 楊待韶求問
- 澄清淇寂深通奧。 -- 出自元·馬鈺·香山會 次重陽韻
- 赴蓬瀛,玉路通。 -- 出自元·馬鈺·搗練子 離塵
- 些玄妙,悟來通曉,雖老不為遲。 -- 出自元·馬鈺·滿庭芳 和芝陽靈元子衛信道韻
- 處端望,師兄通妙幾前。 -- 出自元·譚處端·神光燦 寄長生劉師兄
- 無高下,但能通般若,總證牟尼。 -- 出自元·丘處機·沁園春 贊佛
- 一言半語相通。 -- 出自元·白樸·清平樂 題闕
- 仲尼仁義古通今。 -- 出自元·尹志平·巫山一段云 勸世
- 一時勘破古通今。 -- 出自元·尹志平·江城子·修行還悟宿根深
- 身寄塵寰,性通天外,萬事難索惹。 -- 出自元·尹志平·無俗念 繼人韻
- 照徹千峰,明通萬壑,坐覺心歡悅。 -- 出自元·尹志平·無俗念 大安山棲云觀中秋賞月
- 知一貴知二,通變乃達常,不逆復不億,抑亦先覺良。 -- 出自清·乾隆·雜詩
- 獨憐復古非通變,翻使燕兵釁可乘。 -- 出自清·乾隆·謁明太祖陵
- 定知仙筆可通神,恐有六丁隨霹靂。 -- 出自明·李東陽·題沈啟南所藏郭忠恕雪霽江行圖真跡
- 西接林薄南通塘,低者出地高出墻。 -- 出自明·李東陽·題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筆長句
- 終教筆硬可通神,且賞骨多能勝肉。 -- 出自明·李東陽·題陸寬瘦竹卷
- 閔奇思之不通兮,將去君而高翔。 -- 出自先秦·宋玉·九辯
- 由來忠孝易通神,優利華丞識后身。 -- 出自清·曾國藩·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
- 其間脈終要通融。 -- 出自宋·陳普·孟子·博學反約
- 全收全放不通風,點破將來已不中。 -- 出自宋·釋寶印·頌古十八首
- 兒孫用得親,通身是眼目。 -- 出自宋·釋普度·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礙處非墻壁,通處沒虛空。 -- 出自宋·釋師觀·偈頌七十六首
- 窮則變,變則通。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學之玄妙似通神,鳳翼藏珠豈易落。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舟車有利便通津,斟量難事日其新。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民間天上事,通理一言之。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薄德終慚舉,通才例上居。 -- 出自宋·宋太宗·句
- 曲巷公渝濫,通衢亂溺溲。 -- 出自宋·曾豐·廣州二首
- 興以致潔,感通神明。 -- 出自隋·佚名·紹興以后祀感生帝十六首
- 南溟浮天,旁通百茲。 -- 出自隋·佚名·淳祐祭海神十六首
- 鏘若環佩,誠通于幽。 -- 出自隋·佚名·大觀祀社稷九首
- 得一流玄澤,通三御紫宸。 -- 出自隋··中宗祀昊天樂章·告謝
- 羅浮峨眉互通達,別有路往非人途。 -- 出自明·高啟·姑蘇雜詠 洞庭山
- 波聲有喜咸通汴,云影相隨直到秦。 -- 出自宋·晁說之·過洛陽贈親舊
- 欲招程子看通典,兼起歐公講擊辭。 -- 出自宋·劉克莊·書感
- 亢桑姑射神通小,惟有君侯立動天。 -- 出自宋·劉克莊·喜雨口號九首呈潘侯
- 伯倫舊與吾通譜,欲往從之喚不醒。 -- 出自宋·劉克莊·病起十首
- 并驅華轂適通逵,中路安知判兩岐。 -- 出自宋·劉克莊·讀邸報二首
- 信庵丞相如通訊,為說狂生霜滿頭。 -- 出自宋·劉克莊·送胡叔獻被召二首
- 少留樓上三通鼓,休記云間第一歌。 -- 出自宋·劉克莊·又和宋侯三首
- 明時性學尤通顯,卻悔從初業小詩。 -- 出自宋·劉克莊·偶賦
- 蝸牛廬只依通德,蟲蠹書猶在善和。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
- 因存橘樹斜通徑,伯礙荷花小著橋。 -- 出自宋·劉克莊·為圃二首
- 病來清瘦欲通仙,深炷香篝掃地眠。 -- 出自宋·劉克莊·問友人病
- 薰蕕理欲迷通義,袞斧忠邪害恕心。 -- 出自宋·劉克莊·遺編
- 漢廷儒術多通顯,不說公孫說董生。 -- 出自宋·劉克莊·送赴省諸友·鄭耕道
- 幽士慕鱗潛,通人笑蚓廉。 -- 出自宋·劉克莊·追用南塘韻題尹剛中潛齋
- 呼兒出門看,通夕知幾遍。 -- 出自宋·曾幾·寒雨浹旬終不成雪
- 身全五福仍通貴,造物因公勸善人。 -- 出自宋·周必大·敷文閣學士李仁甫挽詞十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