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在第5個(gè)字的詩句
通在第五個(gè)字的詩句
- 誰遺五丁通蜀險(xiǎn),擘開雙劍倚天長(zhǎng)。 -- 出自宋·程公許·劍門
- 運(yùn)河今乃通車轍,眢井誰能舉桔槔。 -- 出自宋·程公許·夏早奉詔余杭疏決歸上封事
- 萬一郵傳通,庶幾信息聞。 -- 出自宋·程公許·去歲重陽日得彥威信附六月間二小倒及從弟倒
- 我昔宿命通,曾結(jié)它生緣。 -- 出自宋·岳珂·春晴將游玉淵踐吳季謙待制馮可久武博山行之
- 老臣何路通忱悃,圣主無私燭物情。 -- 出自宋·岳珂·二十七日復(fù)有旨除帥江西一旬之間兩奉除音再
- 奇才逸思通千古,留待南宮眼為青。 -- 出自宋·岳珂·米元章姑孰詩帖贊
- 自憐生長(zhǎng)通德鄉(xiāng),每沐達(dá)尊垂異識(shí)。 -- 出自宋·王邁·闕題
- 苦學(xué)心能通造化,擇交足不出門庭。 -- 出自宋·王邁·游溫陵得未得之士四人作四愛詩·贈(zèng)來叔泰來
- 文章政事通楓陛。 -- 出自宋·程正同·賀新郎·久矣無循吏
- 片心天地通,助順知已許。 -- 出自宋·陽枋·紹慶府教廳瑞麥
- 超然天地通。 -- 出自宋·陽枋·壽李夔州乃
- 鰲山涌翠,通宵脆管繁弦。 -- 出自宋·趙以夫·燕春臺(tái)·錦里春回
- 養(yǎng)成猿鶴通人語,放去牛羊識(shí)路歸。 -- 出自宋·宋自遜·山家
- 黃色作橋通九霄,水晶為簾掛千尺。 -- 出自宋·留元崇·羅浮
- 爐亭暖徹通宵火,魚板驚殘向曉眠。 -- 出自宋·王柏·題承庵二首
- 風(fēng)散亂云通去驛,雨消殘雪助歸期。 -- 出自宋·周弼·七里瀨
- 只留一徑通飛鳥,其間想透三仙島。 -- 出自宋·周弼·題葛稚川移家圖
- 萬目競(jìng)拚通夕看,兩眉贏得片時(shí)開。 -- 出自宋·李曾伯·辛亥元夕坐間和劉景文韻
- 萍蓬江海通吳會(huì),蘭芷汀洲帶楚騷。 -- 出自宋·李曾伯·登妙高臺(tái)
- 不斷山光通百粵,無邊春思渺三湘。 -- 出自宋·李曾伯·禁煙日登嵯峨閣和方孚若韻
- 是非頗亦通千古,義利那能立兩間。 -- 出自宋·徐寶之·寄潘子善
- 爭(zhēng)如絳蠟通宵照,玉葉金須色愈滋。 -- 出自宋·趙孟堅(jiān)·高渭南席上燭照牡丹
- 畫橋百步通南北。 -- 出自宋·王氏·菩薩蠻·橫湖十頃琉璃碧
- 雁來信可通,豈若重會(huì)逢,恨無健羽翮,萬里飛相從。 -- 出自宋·衛(wèi)宗武·劉錦山自衡州歸復(fù)書仍貽之詩
- 但愿官民通有無,莫令租吏打門叫呼疾。 -- 出自宋·利登·野農(nóng)謠
- 多少清芬通鼻觀,何殊滿架拆東風(fēng)。 -- 出自宋·史鑄·木香菊
- 萬頃洪流通大海,向波濤、闊處興云務(wù)。 -- 出自宋·姚勉·賀新郎·劍吼蛟龍怒
- 葉餐曉露通仙藥,子爇宵煙謁帝香。 -- 出自宋·姚勉·贈(zèng)陳柏堂道士
- 蓬弱此路通,只界一斥鹵。 -- 出自宋·胡仲弓·海月堂觀濤
- 問訊既不通,去就當(dāng)早決。 -- 出自宋·胡仲弓·送方衣民罷官東歸
- 雁書乏便通巡道,鶴勁長(zhǎng)延望叔倫。 -- 出自宋·胡仲弓·寄戴石屏
- 誰將一線通天竅,輸與高人著眼看。 -- 出自宋·胡仲弓·題山居十絕·一線天
- 謝娘庭院通芳徑。 -- 出自宋·江開·杏花天·謝娘庭院通芳徑
- 巫姒鑿開通浩浩,女媧煉熟補(bǔ)蒼蒼。 -- 出自宋·王奕·石塘歌呈吳侍郎
- 潮落潮生通氣息,帆來帆去動(dòng)毫毛。 -- 出自宋·王奕·題金山金鰲閣
- 成江路還通,變陸路更長(zhǎng)。 -- 出自宋·黎廷瑞·古離別
- 六籍既淹通,異聞更博洽。 -- 出自宋·黎廷瑞·忠烈侯酷好山水作葬書以行於世元翁其族子傳
- 卜鄰倘許通來往,分我南山一片云。 -- 出自宋·陳紀(jì)·夜夢(mèng)游一野人家萬竹蒼寒老翁款留意甚厚予題
- 相尋無路通。 -- 出自宋·仇遠(yuǎn)·阮郎歸·桃花坊陌散香紅
- 腐儒都不通人事,冷掾何曾似宦游。 -- 出自宋·仇遠(yuǎn)·和胡定甫
- 鄰僧亦有通文者,常把詩來惱漫郎。 -- 出自宋·仇遠(yuǎn)·元友山新山新居
- 未欠三杯通大道,且欣九日是明朝。 -- 出自宋·仇遠(yuǎn)·明朝
- 山中終是通人跡,不似圍棋在橘間。 -- 出自宋·仇遠(yuǎn)·四皓圖
- 恩流昭感通,報(bào)稱示豐腆。 -- 出自宋·董嗣杲·鈞天曲
- 釀漿可問通仙醉,捻餅須知漬蜜供。 -- 出自宋·董嗣杲·松花
- 水脈窨花通活港,洞基壘石走空云。 -- 出自宋·董嗣杲·云洞園
- 不教蓬徑通。 -- 出自宋·張淑芳·更漏子·墨痕香
- 青鳥耗難通。 -- 出自宋·程節(jié)齋·木蘭花慢·西風(fēng)吹昨夢(mèng)
- 靈竿有節(jié)通天去,至藥無根得地生。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自曉谷神通此道,誰將理性欲修真。 -- 出自唐·呂巖·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