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在第10個字的詩句
通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驅車振楫越山川,候曉通宵冒煙雨。 -- 出自唐·權德輿·黃蘗館
- 啟閉千門靜,逢迎兩掖通。 -- 出自唐·權德輿·送李城門罷官歸嵩陽
- 唯應杯中物,醒醉為窮通。 -- 出自唐·權德輿·早發(fā)杭州泛富春江寄陸三十一公佐
- 藜床清夢飛為蝶,竹杖通靈化作龍。 -- 出自唐·王翰·和王道錄韻其人嘗住茅山
- 眉間入靜三辰影,肘后通靈五岳圖。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懷華陽潤卿博士三首
- 尊中若使常能淥,兩綬通侯總強名。 -- 出自唐·陸龜蒙·看壓新醅寄懷襲美
- 端然潔白心,可與神明通。 -- 出自唐·陸龜蒙·素絲
- 仰攀人屢息,直下騎才通。 -- 出自唐·杜審言·度石門山
- 凈林新霽入,規(guī)院小涼通。 -- 出自唐·王灣·奉和賀監(jiān)林月清酌
- 連云積石阻,計日安波通。 -- 出自唐·錢起·送襄陽盧判官奏開河事
- 那知幽石下,不與武陵通。 -- 出自唐·錢起·藍田溪雜詠二十二首·石井
- 藹藹鳳凰宮,蘭臺玉署通。 -- 出自唐·司空曙·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 雨后園林好,幽行迥野通。 -- 出自唐·司空曙·題鮮于秋林園
- 誰言路遐曠,宮徵暗相通。 -- 出自唐·司空曙·為李魏公賦謝汧公
- 貸布憐寧與,無金命未通。 -- 出自唐·李端·長安感事呈盧綸
- 蓬瀛三島至,天地一壺通。 -- 出自唐·李端·雪夜尋太白道士
- 斷續(xù)來方盡,潺湲咽又通。 -- 出自唐·李端·宿深上人院聽遠泉
- 楚縣入青楓,長江一派通。 -- 出自唐·李端·送夏中丞赴寧國任
- 舊宅在山中,閑門與寺通。 -- 出自唐·李端·題山中別業(yè)
- 鳥道高原去,人煙小徑通。 -- 出自唐·張祜·題松汀驛
- 曉霽憑虛檻,云山四望通。 -- 出自唐·張祜·題樟亭
- 遠射門斜入,深排馬迥通。 -- 出自唐·張祜·觀泗州李常侍打球
- 莫得偎*,全憑覺悟,神通勇猛賽關張。 -- 出自宋·無名氏·錦堂春 此下原有神光燦修行之士一首未注名
- 奏音人語絕,清韻佩聲通。 -- 出自宋·無名氏·冊上公太常奏雅樂
- 輕衣塵跡化,凈壁繢文通。 -- 出自宋·無名氏·白受采
- 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 出自宋·無名氏·笙磬同音
- 君王愛石丑,百孔皆相通。 -- 出自宋·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十
- 不知野僧歸,石徑寒易通。 -- 出自宋·梅堯臣·送允從上人還廬山
- 不有行人至,安知與郡通。 -- 出自宋·梅堯臣·再寄歙州潘伯恭
- 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 -- 出自宋·梅堯臣·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汝見贈述詩
- 手中把筆衵小字,字以通情形以觀。 -- 出自宋·梅堯臣·當世家觀畫
- 勉哉梅夫子,塞者終自通。 -- 出自宋·梅堯臣·冬夕會飲聯(lián)句
- 眼生眾禽噪,雖近未由通。 -- 出自宋·梅堯臣·感二鳥
- 欲問梨花發(fā),江南信始通。 -- 出自宋·梅堯臣·梨花憶
- 峽猿初入聽,蠻語未全通。 -- 出自宋·梅堯臣·送劉子思殿丞宰巫山
- 聲顏雖不接,翰墨遽能通。 -- 出自宋·梅堯臣·太廟致齋答韓舍人簡
- 不知從何時,更使人蹤通。 -- 出自宋·梅堯臣·楊公蘊之華亭宰
- 俗與華人似,言從左衽通。 -- 出自宋·梅堯臣·丁端公北使
- 其頭戢戢筠篋盈,出自通印時所評。 -- 出自宋·梅堯臣·和答韓子華餉子魚
- 羨公有小勝昔賢,高門通車千萬年。 -- 出自宋·梅堯臣·邵郎中姑蘇園亭
- 英靈當自伏,教化已先通。 -- 出自宋·梅堯臣·送宋端明知成都
- 矯志合其情,乃是吾徒通。 -- 出自宋·梅堯臣·送楊辯青州司理
- 昭亭潭上水,下與九江通。 -- 出自宋·梅堯臣·與潯陽舍弟別
- 雨闊沙痕漲,灣平野色通。 -- 出自宋·梅堯臣·過白水
- 誠知大君德,照耀無不通。 -- 出自宋·梅堯臣·朝日
- 此乃事可久,山深山自通。 -- 出自宋·梅堯臣·送施景仁太博提點江南坑冶
- 屢刺莓苔破,深穿苑圃通。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楊州許待制竹拄杖
- 亂山云木古,側徑野泉通。 -- 出自宋·梅堯臣·鄭戭及第東歸後赴洋州幕
- 嵐氣滴空無限翠,泉聲通夕有何冤。 -- 出自宋·王禹偁·和仲咸詩六首之一和與喻豐陽夜話
- 吹擊雖殊致,聲音忽暗通。 -- 出自宋·王禹偁·笙磬同音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