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第7個字的詩句
言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云往不還。 -- 出自魏晉·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
- 門有車馬客,駕言發故鄉。 -- 出自魏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
-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 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 出自五代·李煜·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 -- 出自魏晉·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出自·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
-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 出自··
-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 出自唐·李白·古朗月行
- 富貴日成疏,愿言杳無緣。 -- 出自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 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 -- 出自唐·李白·九日登山
- 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 -- 出自唐·李白·望夫石
- 誰道溟渤深,猶言淺恩慈。 -- 出自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 足系一書札,寄言難離群。 -- 出自唐·李白·學古思邊
- 五月思貂裘,謂言秋霜落。 -- 出自唐·李白·游水西簡鄭明府
- 積骨成巴陵,遺言聞楚老。 -- 出自唐·李白·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
- 所以陳片言,片言貴情通。 -- 出自唐·李白·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 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 -- 出自唐·李白·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 心垢都已滅,永言題禪房。 -- 出自唐·李白·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
- 沉湎呼豎子,狂言非至公。 -- 出自唐·李白·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 滅跡遺紛囂,終言本峰壑。 -- 出自唐·李白·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牛滯東魯。 -- 出自唐·李白·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時凝弟在席
- 卜地初晦跡,興言且成文。 -- 出自唐·李白·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 學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 -- 出自唐·李白·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贈別 【此水旁】
- 酬贈非炯誡,永言銘佩紳。 -- 出自唐·李白·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贈別 【此水旁】
- 昔去有好言,不言久離別。 -- 出自唐·李白·代贈遠
- 于闐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 出自唐·李白·于闐采花
- 高論何崢嶸,微言何渺茫。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道逢陽虎呼與言,心知其非口諾唯。 -- 出自宋·蘇軾·戲子由
- 世事非吾事,駕言歸路尋。 -- 出自宋·蘇軾·歸去來集字十首
- 兩鶴摧頹病不言,年來相繼亦乘軒。 -- 出自宋·蘇軾·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
- 孟德黠老狐,奸言嗾鴻豫。 -- 出自宋·蘇軾·和陶雜詩十一首
- (故人史生為余言:嘗見海賈云中秋有月,則是歲珠多而圓,賈人常以此候之,雖相去萬里,他日會合相問,陰晴無不同者。 -- 出自宋·蘇軾·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 千歲厭世去,此言乃籧篨。 -- 出自宋·蘇軾·讀道藏
- 苦誓指黃壤,要言刻青瑯。 -- 出自宋·蘇軾·次丹元姚先生韻(〔底本二首詩合為一首,今
- 培塿無松柏,駕言此焉游。 -- 出自宋·蘇軾·雷州八首
- 君不見韓生自言無所學,廄馬萬匹皆吾師。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書李伯時所藏韓干馬
- 隱幾頹如病,忘言兀以喑。 -- 出自宋·蘇軾·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構一茅堂予以其所處最為深
- 人物一衰謝,微言難重尋。 -- 出自宋·蘇軾·張安道見示近詩
- 愿子事篤實,浮言掃譫諄。 -- 出自宋·蘇軾·用前韻再和孫志舉
- 夜聞三人笑語言,羽衣著屐響空山。 -- 出自宋·蘇軾·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于馮當世者
- 問客何所須,客言我愛山。 -- 出自宋·蘇軾·答王鞏(鞏將見過,有詩自謂惡客,戲之。)
- 請問樂全堂,忘言老尊宿。 -- 出自宋·蘇軾·贈眼醫王生彥若
- 物役會有時,星言従高駕。 -- 出自宋·蘇軾·余自城中還道中云氣自山中來如群馬奔突以手
- 問我何年歸,我言歲在東。 -- 出自宋·蘇軾·潁州初別子由二首
- 相與訪名山,微言師忍粲。 -- 出自宋·蘇軾·往在東武與人往反作粲字韻詩四首今黃魯直亦
- 晚途流落不堪言,海上春泥手自翻。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郁林
- 杜口如今不復言,龐公為人不曲局。 -- 出自宋·蘇軾·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此詩為黃庭堅作?
- 兩鶴催頹病不言,年來相繼亦乘軒。 -- 出自宋·蘇軾·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繼入
- 浮云軒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難入手。 -- 出自宋·蘇軾·送張嘉州
“言”同音字
- 腌
- 黬
- ?
- 焱
- 嵼
- 檐
- 蜒
- 欕
- 溎
- 淊
- 醶
- 鬳
- 炏
- 齞
- 喦
- 爓
- 顩
- 剡
- 埏
- 烻
- 炎
- 眼
- 訮
- 齴
- 研
- 厭
- 厭
- 嚈
- 猒
- 顏
- 顔
- 嚴
- 乵
- 儼
- 偃
- 偐
- 傿
- 儼
- 兗
- 兗
- 剦
- 匽
- 厴
- 厳
- 厴
- 咽
- 唁
- 啱
- 喭
- 噞
- 嚥
- 嚴
- 囐
- 堰
- 塩
- 墕
- 壛
- 壧
- 夵
- 奄
- 妍
- 妟
- 姲
- 姸
- 娫
- 娮
- 嫣
- 嬊
- 嬮
- 嬿
- 孍
- 宴
- 巖
- 崦
- 嵃
- 嵒
- 嵓
- 嶖
- 巌
- 巖
- 巗
- 巘
- 巚
- 延
- 弇
- 彥
- 彥
- 懨
- 愝
- 懕
- 懨
- 戭
- 扊
- 抁
- 掩
- 揅
- 揜
- 敥
- 昖
- 晏
- 暥
- 曕
- 曣
- 曮
- 棪
- 椻
- 椼
- 楌
- 樮
- 檿
- 櫩
- 歅
- 沇
- 沿
- 淹
- 渰
- 渷
- 湮
- 滟
- 演
- 漹
- 灎
- 灔
- 灧
- 灩
- 煙
- 焉
- 焔
- 焰
- 煙
- 熖
- 燄
- 燕
- 牪
- 狿
- 珚
- 琂
- 琰
- 甗
- 鹽
- 硯
- 硏
- 硯
- 硽
- 碞
- 礹
- 筵
- 篶
- 簷
- 綖
- 縯
- 罨
- 胭
- 臙
- 艷
- 艶
- 艷
- 莚
- 菸
- 萒
- 蔅
- 虤
- 蝘
- 衍
- 裺
- 褗
- 覎
- 觃
- 觾
- 言
- 訁
- 詽
- 諺
- 讌
- 讞
- 讠
- 諺
- 讞
- 豓
- 豔
- 贋
- 贗
- 贗
- 躽
- 軅
- 遃
- 郔
- 郾
- 鄢
- 酀
- 酓
- 釅
- 醃
- 醼
- 釅
- 閆
- 閹
- 閻
- 閆
- 閹
- 閻
- 隁
- 隒
- 雁
- 顏
- 饜
- 饜
- 騐
- 験
- 騴
- 驗
- 驠
- 驗
- 魘
- 魘
- 鰋
- 鳫
- 鴈
- 鴳
- 鶠
- 鷃
- 鷰
- 鹽
- 麣
- 黡
- 黤
- 黫
- 黭
- 黶
- 鼴
- 鼴
- 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𡚇
- 𢌨
- 𤜵
- 𤟟
- 𦎣
- 𦧡
- 𩷑
- 𪒠
- 𪗙
- 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