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第7個字的詩句
而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看看,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 -- 出自宋·釋宗演·頌古二十四首
- 貌古而清,語俚而新。 -- 出自宋·釋宗元·贊五祖和尚
- 不留而照,不待而鳴。 -- 出自宋·釋祖欽·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萬法無根,人何而立。 -- 出自宋·釋祖欽·法立上人
- 百煉精金,由指而繞。 -- 出自宋·釋祖欽·了明上人
- 佛不遠(yuǎn)人,即心而證。 -- 出自宋·釋祖珍·偈三十五首
- 置之銀絲籠,因而入羅幌。 -- 出自宋·舒岳祥·十蟲吟
- 雨后月明,如醉而醒。 -- 出自宋·舒岳祥·雨后月明起坐戲成
- 二事在躬,日躋而新。 -- 出自宋·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 請一得三,誠退而喜。 -- 出自宋·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 與賢并進(jìn),得圣而師。 -- 出自宋·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 漁陽之士,得跂而及。 -- 出自宋·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 燁燁神芝,不根而植。 -- 出自宋·蘇頌·正月一日皇帝御大慶殿受文武百僚朝賀行上壽
- 任公子之投竿而釣兮,五十犗以為餌。 -- 出自宋·孫因·越問·魚鹽
- 視青兗豫,不物而估。 -- 出自宋·汪炎昶·上李侯
- 不疾不速,不察而明。 -- 出自宋·吳愈·三清閣
- 海珍蔌兮雜錯而致態(tài)。 -- 出自宋·鮮于侁·九誦·堯祠
- 乘風(fēng)而來,泛月而歸。 -- 出自宋·謝用賓·澹巖
- 山水陽膻,一洗而空。 -- 出自宋·邢凱·上丞相平淮頌
- 精誠潛交,已事而竣。 -- 出自宋·學(xué)士院·紹興二十八年祀圜丘
- 謂天蓋高,陽噓而生。 -- 出自宋·學(xué)士院·紹興二十八年祀圜丘
- 謂地蓋厚,陰翕而成。 -- 出自宋·學(xué)士院·紹興二十八年祀圜丘
- 德閑而泰,功勞而決。 -- 出自宋·學(xué)士院·寧宗郊祀二十九首
- 莫神乎于,陽噓而生。 -- 出自宋·學(xué)士院·寧宗郊祀二十九首
- 地載萬物,陰翕而成。 -- 出自宋·學(xué)士院·寧宗郊祀二十九首
- 萬壑之風(fēng),不琴而弦。 -- 出自宋·于石·紫薇翁歌
- 兩山之云,不爐而煙。 -- 出自宋·于石·紫薇翁歌
- 雪也在山,我取而餐。 -- 出自宋·袁甫·和韓履善韻
- 蒼龍宛轉(zhuǎn)鱗之而,此君寂寞清且高。 -- 出自宋·袁說友·陳日華刪定讀書林
- 十失為一次,望而知謂神。 -- 出自宋·張景脩·題寧國縣十全堂
- 烝哉斯人,胡然而天兮,王師于鑠。 -- 出自宋·張載·燕歌行
- 天錫寮符,分熾而昌。 -- 出自宋·真宗·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廟二十一首
- 到晚歸不去,因而此宿休。 -- 出自宋·鄭起·宿虎丘
- 謙以自牧,雖晦而光。 -- 出自宋·鄭裕·一經(jīng)堂
- 實浮于名,雖抑而揚(yáng)。 -- 出自宋·鄭裕·一經(jīng)堂
- 吾子命名,既擇而詳。 -- 出自宋·鄭裕·一經(jīng)堂
- 樂明美報意遠(yuǎn)而,兩宮睿筭南山齊。 -- 出自宋·朱汝賢·題秩巴寨
- 吾聞仙人不食而長生,何得有此鹽米之空名。 -- 出自元·周砥·張公洞
- 奈何一氣,形隔而虧。 -- 出自明·陳第·感古十四首
- 覽回文之縱橫而詠胡笳之悲歌兮,則陳哀思而何所補(bǔ)于三綱? -- 出自明·葛高行文·撫玉鏡
- 為武義王世名而作也。 -- 出自明·何白·獨(dú)漉篇(有序)
- 念我所思,中道而別。 -- 出自明·黃肅·白頭吟
- 此方真教,由聞而入。 -- 出自明·九皋聲公·飛鯨樓詩
- 我遭猛虎,曷為而可? -- 出自明·黎擴(kuò)·行路難
- 鼎沉而起,星墜而升。 -- 出自明·茅元儀·送錢受之侍郎枚卜罷歸一篇(崇禎元年)
- 水歸其壑,榮變而衰。 -- 出自明·梅守箕·送潘景升北游八首
- 稱大隱,可居廛,而今堪作火中蓮。 -- 出自明·香嚴(yán)和尚·東山顧命歌
- 拜手稽首,載辭而歸。 -- 出自明·朱椿·送希直先生還漢中詩
- 沔彼江漢,亦合而流。 -- 出自明·朱椿·送希直先生還漢中詩
- 客有哀時失職而聽者,淚淋浪以沾襟。 -- 出自唐·李白·幽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