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在第3個字的詩句
簪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籬疏簪菊種,石古絡(luò)藤花。 -- 出自宋·葉茵·道院
- 自愧簪纓趨仕路,翻憐泉石屬僧家。 -- 出自宋·安稹·飛來山
- 一為簪纓縛,屢感歲月除。 -- 出自宋·孔武仲·憶九江呈李端叔
- 冠蓋簪纓頻枉駕,暴風(fēng)驟雨幾回輪。 -- 出自·何滿子·廬山
- 上堂簪履集,出門笳鼓鳴。 -- 出自宋·晁公溯·寄瀘南子止兄
- 久叨簪紱裔,初筮帝王州。 -- 出自宋·陳宓·送圭子赴淮南總所排岸任
- 子方簪筆侍丹墀,憂國忘家世所知。 -- 出自宋·陳洙·寄唐子方殿院
- 殿中簪筆英風(fēng)凜,直比朱弦清玉壺。 -- 出自宋·程壯·送徐殿院去國
- 從以簪纓貴,來羞俎豆珍。 -- 出自宋·戴栩·賀丞相家廟詩
- 纖莖簪間導(dǎo),繁蕊珥交垂。 -- 出自宋·刁繹·雨后城上種蜀葵效轆轤體聯(lián)句
- 家人簪珥舊,草草亦梳妝。 -- 出自宋·方回·癸未至節(jié)以病晚起走筆戲書紀(jì)事排悶十首
- 時花簪數(shù)枝,悠漾泳金鯽。 -- 出自宋·方回·寫心五首
- 漢廷簪紱簉金張,初服逡巡返士鄉(xiāng)。 -- 出自宋·方回·次韻仇仁近有懷見寄十首
- 幸脫簪冕梏。 -- 出自宋·方回·秀山霜晴晚眺與趙賓暘黃惟月聯(lián)句
- 冠梳簪珥向曉賣,百偽一真無關(guān)譏。 -- 出自宋·方回·三月二十九夜二更杭火焚花巷壽安坊至四月一
- 壺公簪紱數(shù)如沙,三世青云在一家。 -- 出自宋·方孝能·句
- 更喜簪紳趨燕銜,南山祝圣愿同傾。 -- 出自宋·傅察·天寧節(jié)馬前口號
- 轅門簪履集,陵寢旆旌揚。 -- 出自明·蔣山卿·奉送白巖相公扈蹕凱旋三十韻
- 持囊簪笏紫霄間,聲價高於萬斛山。 -- 出自宋·李思衍·萬斛山
- 我疑簪組成為縛,空仰吾師去路塵。 -- 出自宋·呂端·送英公大師歸終南
- 故府簪裾空墮淚,高原松槚已成陰。 -- 出自宋·蘇頌·中書令程文簡挽辭三首
- 重陪簪橐聯(lián)鑣出,仍得篇章滿篋攜。 -- 出自宋·蘇頌·重次前韻奉酬子由子開叔貢三舍人二首
- 內(nèi)朝簪橐虛嚴(yán)直,故國山川想舊游。 -- 出自宋·蘇頌·又送石舍人
- 未拋簪組真朝隱,更有田園即世仙。 -- 出自宋·蘇頌·龍舒太守楊郎中示及諸公題詠洛陽新居見邀同
- 適俗簪袂取縈挽,累人口腹得嶇崎。 -- 出自宋·蘇籀·連雨偶成二首
- 千官簪笏儼成行,春逐鑾輿出建章。 -- 出自宋·孫何·正旦病中
- 葛巾簪下無多發(fā),茅舍門前有好山。 -- 出自宋·湯莘叟·句
- 滿壁簪業(yè)墨未昏,牽情一夜役吟魂。 -- 出自宋·汪炎昶·余于汪推官別墅睹壁間蜀道山水欲賦未能一夕
- 塵滿簪纓緇滿衣,幾人真解棄如泥。 -- 出自宋·王洋·寧夏糜公范
- 從來簪折瓶沈事,已在雙鬟暗合時。 -- 出自宋·蕭澥·讀文君白頭吟
- 南浦簪纓盛,西山衣缽傅。 -- 出自宋·熊夢渭·挽徐吏部
- 不作簪紳念,唯使水竹居。 -- 出自宋·喻良能·獨善堂
- 菊花簪雪鬢,桑落滟金荷。 -- 出自宋·喻良能·湖上用王茂材同年韻
- 曾無簪筆朝端用,何以修文地下為。 -- 出自宋·喻良能·挽周判院
- 久慚簪笏未歸去,且喜妻孥共此來。 -- 出自宋·張伯玉·舟次子陵釣臺
- 買花簪稚安,送米贈窮鄰。 -- 出自宋·趙庚夫·歲除即事
- 靜籠簪玉朝云合,暮到杯金夜月斜。 -- 出自宋·鄭俠·次韻余卒籠碧軒
- 茉莉簪花艷,稌粳釀酒甜。 -- 出自明·鄧渼·春日述懷寄湯義仍四十韻
- 一時簪冕屬高風(fēng),百年文藻懷芳?屬。 -- 出自明·劉炳·題夏博士晉王羲之右軍像
- 小臣簪筆還朝晚,路繞芙蓉小苑西。 -- 出自明·劉炳·文樓早朝柬程邦民諸公
- 病拋簪紱風(fēng)塵外,老愧詩名五十聞。 -- 出自明·陸俸·除夕
- 若非簪組系,便可老農(nóng)同。 -- 出自明·陸釴·次韻王元勛主事
- 黼座簪裳列俊髦,禁闈環(huán)佩立仙曹。 -- 出自明·宋訥·壬子秋過故宮(十九首)
- 少無簪組念,雅志在丘岑。 -- 出自明·童冀·效陶彭澤
- 朅來簪此扈仙蹕,欲補(bǔ)造化難為功。 -- 出自明·曾棨·贈筆工陸繼翁
- 久忘簪組累,不待休沐暇。 -- 出自明·張宣·與慈邑諸公會宿茅甫生駐鶴樓得夜字
- 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 白發(fā)簪花不解愁。 -- 出自宋·黃庭堅·南鄉(xiāng)子·諸將說封侯
- 暖梳簪朵事登樓,因掛垂楊立地愁。 -- 出自唐·薛能·柳枝詞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