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6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皇皇駟馬威,秦趙昔臨按。 -- 出自宋·劉子翚·和安汝功采紫竹杖篇
- 漸夜深,月滿秦淮,煙籠寒水。 -- 出自宋·汪元量·鶯啼序 重過金陵
- 蕭蕭終日聲秦篁,一洗鄭衛無伊涼。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胡德輝松軒時乞兵戍淮
- 使君行樂處,秦箏弄哀怨,云鬢分行。 -- 出自宋·張元干·風流子·飛觀插雕粱
- 濤江君去訪秦望,丘壑我歸為楚狂。 -- 出自宋·張元干·次韻送友人過山陰郡時夜別於舟中
- 一時分付與秦娥。 -- 出自宋·周紫芝·鷓鴣天·年少登高意氣多
- 不知將軍妻,秦宮婦。 -- 出自元·楊維楨·梁家守藏奴
- 石扼僰,左控秦。 -- 出自元·楊維楨·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
- 匠人久失職,秦人已開阡。 -- 出自元·楊維楨·匠人篇
- 青山何罪受秦赭,翠黛依然生遠愁。 -- 出自元·楊維楨·題錢選畫長江萬里圖
- 兵前坤軸延秦火,亂后天河斷漢槎。 -- 出自元·楊維楨·贈饒白雪教諭攝懷安尹
- 漢惟欒大顯,秦竟羨門欺。 -- 出自明·李夢陽·冬日靈濟宮(十六韻)
- 羅敷小家女,秦氏有高樓。 -- 出自明·李攀龍·陌上桑
- 越客本浩蕩,秦箏何激揚。 -- 出自明·林鴻·月夜聞李生彈箏歌
- 連營國步分秦土,繪袞王章入漢儀。 -- 出自明·林鴻·賦得無諸城送浦舍人源歸晉陽
- 板居未變先秦俗,刳木猶疑太古舟。 -- 出自明·楊慎·嘉陵江
-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臺金闕九仙家。 -- 出自唐·李顯·立春日游苑迎春
- 漢闕中黃近,秦山太白連。 -- 出自唐·李乂·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 漢畤結愁陰,秦陵下悲霰。 -- 出自唐·李乂·故趙王屬贈黃門侍郎上官公挽詞
- 漢祚又千年,秦原草還綠。 -- 出自唐·于濆·秦原覽古
- 巨靈何忍擘,秦政肯輕移。 -- 出自唐·齊己·假山
- 商云盤翠險,秦甸下煙平。 -- 出自唐·齊己·送人游雍京
- 坐客無勞起,秦簫曲未終。 -- 出自唐·張易之·侍從過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風字應制
- 半身落日離秦樹,一路平蕪入楚煙。 -- 出自唐·沈彬·句
- 蜀音連井絡,秦分隔褒斜。 -- 出自唐·薛能·西縣途中二十韻
- 河微臨巨勢,秦重載奇形。 -- 出自唐·薛能·華岳
- 晉聚應搜火,秦喧定走車。 -- 出自唐·薛能·寒食有懷
- 春色華陽國,秦人此別離。 -- 出自宋·陳羽·西蜀送許中庸歸秦赴舉
- 源桃默無言,秦人獨長嗟。 -- 出自唐·獨孤及·傷春懷歸
- 漢塞隔隴底,秦川連鎬池。 -- 出自唐·獨孤及·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
-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 出自唐·吳融·山居即事四首
- 叢祠一炬照秦川,雨散云飛二十年。 -- 出自唐·吳融·叢祠
- 曾拋釣渚入秦關,今卻持竿傍碧灘。 -- 出自唐·吳融·閿鄉寓居十首·釣竿
- 欲問俞跗術,秦亡世少傳。 -- 出自宋·王珪·英宗皇帝挽詞五首
- 韓公堆上望秦川,渺渺關山西接連。 -- 出自唐·崔滌·望韓公堆
- 灞水歡娛地,秦京游俠窟。 -- 出自唐·韋元旦·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月字
- 梁邸調歌日,秦樓按舞時。 -- 出自唐·徐晶·贈溫駙馬汝陽王
- 魏珠能燭乘,秦璧許連城。 -- 出自唐·韋嗣立·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
- 漢主探靈怪,秦王恣游陟。 -- 出自唐·宋務光·海上作
- 水陸風煙隔,秦吳道路長。 -- 出自唐·張諤·送李著作倅杭州
- 郢曲西陵渡,秦官使者車。 -- 出自唐·嚴維·酬王侍御西陵渡見寄
- 趙瑟多愁曲,秦家足艷妝。 -- 出自唐·楊凝·春情
- 惜哉吳王墓,秦帝欲開破。 -- 出自宋·陳堯佐·吳王墓
- 楚子揚軍聲,秦師師處白。 -- 出自宋·滕宗諒·劍聯句
- 莫辭別酒傾秦地,且聽離歌唱渭城。 -- 出自宋·強至·送人還闕
- 兩經辟命住秦關,府罷東隨相國還。 -- 出自宋·強至·離京兆日獨里人葉舜舉秘丞胡從道戶曹遠餞至
- 從來強作游秦計。 -- 出自宋·吳則禮·虞美人·從來強作游秦計
- 愧無好語贈秦嶺,猶想柁樓縈戍山。 -- 出自宋·吳則禮·三堂書懷
- 漢水追前策,秦原憶舊耕。 -- 出自宋·張栻·送少隱兄赴興元幕
- 巫峽波濤壯,秦山檜柏蒼。 -- 出自宋·張栻·送祖七倒西歸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