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10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莫言閩海少飛雁,何事秦淮多鯉魚。 -- 出自明·林鴻·寄王六校文兼似吳二太守
- 送君遠行役,覲省入西秦。 -- 出自明·林鴻·送殷秀才之武功
- 紫綃揮斷淚闌干,窗下秦箏獨自彈。 -- 出自明·謝榛·春怨
- 荀卿將入楚,范叔未歸秦。 -- 出自明·謝榛·行路難
- 行藏不可問,獨鶴下西秦。 -- 出自明·謝榛·寄懷許伯誠
- 羸牛服鹽車,遙遙西入秦。 -- 出自明·楊基·出臺復還洪都
- 誰言后代無高手,奪得秦皇鞭鬼鞭。 -- 出自唐·齊己·謝荊幕孫郎中見示樂府歌集二十八字
- 片言酬鑿齒,半偈伏姚秦。 -- 出自唐·齊己·寄峴山愿公三首
- 歲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 -- 出自唐·盧仝·月蝕詩
- 蘇秦北游趙,張祿西入秦。 -- 出自唐·盧仝·感古四首
- 淚垂非屬峴,腸斷固由秦。 -- 出自唐·崔湜·至桃林塞作
- 舊論已浮海,此心猶滯秦。 -- 出自唐·薛能·春早選寓長安二首
- 戒途飛萬里,回首望三秦。 -- 出自唐·張文琮·昭君怨
- 羞將離恨向東風,理盡秦箏不成曲。 -- 出自唐·姚氏月華·相和歌辭·怨詩二首
- 樓臺爭聳漢,雞犬亦嫌秦。 -- 出自唐·劉言史·題茅山仙臺藥院
- 祗役匪遑息,經時客三秦。 -- 出自唐·獨孤及·三月三日,自京到華陰,于水亭獨酌,寄裴六
- 洞庭正波蘋葉衰,豈是秦吳遠別時。 -- 出自唐·獨孤及·李張皇甫閻權等數公并有送別之作見寄因答
- 少年事遠游,出入燕與秦。 -- 出自唐·獨孤及·壬辰歲過舊居
- 解舞何須楚,能箏可在秦? -- 出自唐·吳融·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 似玉曾夸趙,如云不讓秦。 -- 出自唐·吳融·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 解織宜名蕙,能歌合姓秦。 -- 出自唐·吳融·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 伴雨聊過楚,歸云定占秦。 -- 出自唐·吳融·即席
- 雨臺誰屬楚,花洞不知秦。 -- 出自唐·吳融·倒次元韻
- 身隨渭水看歸遠,夢掛秦云約自回。 -- 出自唐·吳融·離岐下題西湖
- 絕跡思浮海,修書懶寄秦。 -- 出自唐·吳融·荊州寓居書懷
- 斗艷何慚蜀,矜繁未讓秦。 -- 出自唐·孫魴·主人司空后亭牡丹
- 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 -- 出自宋·王珪·詠漢高祖
- 玉階未放金書榜,誰識秦關舊棄繻 -- 出自宋·王珪·較藝書事再呈永叔并同院諸公
- 日斜鍾阜煙凝碧,霜落秦淮水慢流。 -- 出自唐·徐珩·和虞智父登金陵清溪閣
- 少女風游兌,姮娥月去秦。 -- 出自唐·唐遠悊·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 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 -- 出自唐·于季子·詠項羽
- 百戰方夷項,三章且代秦。 -- 出自唐·于季子·詠漢高祖
- 杜陵猶識漢,桃源不辨秦。 -- 出自唐·喬侃·人日登高
- 詎念昔游者,只命獨留秦。 -- 出自唐·崔日知·奉酬韋祭酒偶游龍門北溪,忽懷驪山別山,因
-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 -- 出自唐·盧僎·途中口號(一作郭向詩)
- 云間辭北闕,樹里出西秦。 -- 出自唐·李嘉祐·贈衛南長官赴任
- 上將還專席,雙旌復出秦。 -- 出自唐·皇甫曾·送李中丞歸本道(一作送人作使歸)
-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 出自唐·皇甫曾·送人還荊州(一作李嘉祐詩)
- 安知汝與我,乖隔同胡秦。 -- 出自唐·于逖·憶舍弟
- 瑤華瓊蕊種何年,蕭史秦嬴向紫煙。 -- 出自唐·楊凝·唐昌觀玉蕊花
- 雖知自是文章得,須待秦臺寶鑒明。 -- 出自宋·鄭獬·張李二君獲薦喜而成篇兼簡岑令蔣掾
- 黠羌初負漢,儒將續臨秦。 -- 出自宋·強至·北京判府司徒侍中生日三十四韻
- 念公詩句情無極,更聽秦民話去思。 -- 出自宋·強至·依韻酬獻陳州王密學見寄二首
- 還將感時淚,對酒灑咸秦。 -- 出自宋·強至·長安春日
- 阻傍嚴公住浣花,喜從秦地見高牙。 -- 出自宋·強至·送成都舊尹趙龍圖至驪山作
- 眼驚梁苑花枝靜,心豁秦川酒盞空。 -- 出自宋·強至·送史正孚
- 滲野今豐魏,飄筵昔瑞秦。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司徒侍中雪二十韻
- 我來踏雪走函關,下視秦川坦如坻。 -- 出自宋·范祖禹·長安
- 吾若邶鄘甘退舍,君如秦楚正連衡。 -- 出自宋·吳則禮·次毛澤民曾公卷韻
- 道舊嗟游楚,論文偉過秦。 -- 出自宋·吳則禮·憶昨呈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