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十二度圓皆好看,就中圓極在中秋。 -- 出自宋·孫復·中秋月
- 會稽山碧人多秀,賀監(jiān)湖清月正秋。 -- 出自宋·孫固·送程給事知越州
- 逸勢瀉歸滄海遠,冷聲分作太湖秋。 -- 出自宋·孫何·吳江
- 空江水落魚龍夜,故國云深鴻雁秋。 -- 出自宋·孫應時·答任檢法
- 偏將好句招詩社,不起爭心效弈秋。 -- 出自宋·孫應時·答任檢法
- 驊騮隴孤長鳴日,鷹隼霜天得意秋。 -- 出自宋·孫應時·答任檢法
- 待倚高樓吹鐵笛,為君極意作吟秋。 -- 出自宋·孫應時·和真長木犀
- 即是孤帆行萬里,空懷一日過三秋。 -- 出自宋·孫應時·發(fā)嘉州答張倅用前韻
- 民言總信清如水,天賜常教大有秋。 -- 出自宋·孫應時·送趙清臣善湘明府民謠六韻
- 樽俎樓臺一長嘯,江山風月幾清秋。 -- 出自宋·孫應時·游凌云峰答陳同年韻
- 芙蓉滿意留連客,橙橘隨時斷送秋。 -- 出自宋·孫應時·章荊州再招宴渚宮重湖
- 一官何用落邊州,索漠風煙兩見秋。 -- 出自宋·孫應時·寄高司戶
- 馬前雁蕩風煙里,幾許新詩答素秋。 -- 出自宋·孫應時·送趙舜臣知溫州
- 清尊近對灑云濕,烏帽高尋洞卉秋。 -- 出自宋·孫應時·爰亞夫自涪陵以小舟追路相送及予於櫪木觀下
- 數(shù)樹寒梅香較晚,一坡修竹意藏秋。 -- 出自宋·孫應時·再答陳同年游字韻紀龍巖之集
- 千峰影底鳴雙澗,三伏日中含九秋。 -- 出自宋·孫應時·與趙伯藏信叟游天衣寺
- 可能無意山陰雪,空復相思楚澤秋。 -- 出自宋·孫應時·和答吳斗南中秋見懷并約五子合見過
- 更看霜天晴夜月,幌然如過洞庭秋。 -- 出自宋·湯莘叟·題舫齋
- 行止何期南又北,交情又見夏還秋。 -- 出自宋·唐良驥·贈金仁山
- 麥田濛濛連千疇,去年見種今見秋。 -- 出自宋·唐仲友·游蓋竹山
- 卞云苕月柴門靜,菱雨蘋風野艇秋。 -- 出自宋·滕元發(fā)·送俞汝尚致仁還鄉(xiāng)
- 碧桃千樹鎖金嗣,玉笙嘹亮天風秋。 -- 出自·童童·題王子晉
- 不分桂籍一毫月,枉踏槐花十八秋。 -- 出自宋·汪圣權·句
- 名在丹臺公勿虛,會嗤蓬顆露清秋。 -- 出自宋·汪炎昶·曹主簿涇自卜壽藏追范石湖韻謹依虛谷使君例
- 因公重慨浮生事,落葉寒云渺渺秋。 -- 出自宋·汪炎昶·曹主簿涇自卜壽藏追范石湖韻謹依虛谷使君例
- 斷虹閣盡芳草雨,孤雁點破南云秋。 -- 出自宋·汪炎昶·登樓
- 風洋霞光笛聲晚,云壓雁影芒花秋。 -- 出自宋·汪炎昶·汪顏復秋江堂
- 無韓妙筆見無由,一馬長鳴塞草秋。 -- 出自宋·汪炎昶·先世藏減筆盡馬甚精妙因亂失之追悼賦比
- 書聲夜尋嶺猿苦,想見燈火虛堂秋。 -- 出自宋·汪炎昶·休寧朱肖嚴葺其先大父岐山書為堂藏修之所而
- 遍舟綠水霜天曉,夾岸丹楓澤國秋。 -- 出自宋·汪應辰·題清虛庵皇甫真人坦之隱居
- 時人莫道身骸小,蓋得君王萬萬秋。 -- 出自宋·汪應辰·御殿瓦
- 照我獨成孤影客,忘形相占一天秋。 -- 出自宋·汪真·中秋見月
- □□□□□□□,□值凄涼八百秋。 -- 出自宋·王壺·游浯溪
- 地接荊門形勢遠,氣連吳會物華秋。 -- 出自宋·王亢·句
- 人歸依舊野花笑,玉冷幾經(jīng)墳樹秋。 -- 出自·王山·憶盈肥題玉女池二首
- 當戶曉山青倚漢,傍簷風竹冷敲秋。 -- 出自宋·王隨·句
- 雨霽煙波帆掛曉,月明樓閣笛橫秋。 -- 出自宋·王隨·句
- 淮源千古貫中州,南北分來九十秋。 -- 出自宋·王遂·謝趙廬州送淮白
- 風雷激烈龍池夜,草木凄涼雁寒秋。 -- 出自宋·王陶·佛教光寺
- 聞說下帷書已就,愿從繁露識春秋。 -- 出自宋·王淹·寄蔣季莊
- 邦家襲慶因前續(xù),岳瀆儲精自幾秋。 -- 出自宋·王洋·帥相生日二首
- 補巾稀疏三日澤,栽培飽滿一年秋。 -- 出自宋·王洋·喜雨
- 時豐報祀拂黃收,共說金穰更幾秋。 -- 出自宋·王洋·和谹父小雨秋涼
- 如翁須著第一流,藝能飽勝三千秋。 -- 出自宋·王洋·劉行簡以自題所車墨竹詩見示依韻酬之
- 社友書來頻寄語,山翁鬢已不禁秋。 -- 出自宋·王洋·以越箋與三四弟有詩次韻
- 共醉元龍百尺樓,方知塵世已高秋。 -- 出自宋·王洋·和谹父樓字
- 四時各有宜人處,只怕蕭蕭風雨秋。 -- 出自宋·王洋·四月二十九日迓伯氏久渴得雨田父交賀而行客
- 埋骨西湖土一丘,殘陽荒草幾在秋。 -- 出自宋·王英孫·岳王墓
- 兩階屢舞苗民格,何況金穰歲有秋。 -- 出自宋·王志道·和半庵慶成詩韻
- 新霜太液雁初下,岸柳蕭疏又見秋。 -- 出自宋·王仲修·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