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在第10個字的詩句
碧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老蛟脫鱗乾見骨,厥孫碧絲作須發。 -- 出自宋·楊萬里·胡達孝水墨妙絕一世,為余作枯松孫枝石間老
- 中涵雙桂影,倒臥一天碧。 -- 出自宋·楊萬里·秋暑
- 榕樹梢頭訪古臺,下看碧海一瓊杯。 -- 出自宋·楊萬里·三月晦日游越王臺二首
- 帝將北斗酌天酒,冰桃碧藕脯麒麟。 -- 出自宋·楊萬里·圣筆石湖大字歌
- 吾家子云來得得,為攜碧酒買白魚。 -- 出自宋·楊萬里·赴調宿白沙渡,族叔文遠攜酒追送,走筆取別
- 讀書臺北山更多,又似碧海躍萬波。 -- 出自宋·楊萬里·寄題安福劉道協涌翠樓
- 何當踞龜食蛤蜊,大嚼碧藕嬉瑤池。 -- 出自宋·楊萬里·寄題永新昊天觀賀知宮方外軒
- 腳底一朵云,乘之繞空碧。 -- 出自宋·楊萬里·寄題袁機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抗云亭
- 腳蹈雞翹豹尾間,心飛碧岫白云端。 -- 出自宋·楊萬里·送吳敏叔待制侍郎
- 樓上青編入骨香,樓前碧岫透簾光。 -- 出自宋·楊萬里·題劉翔卿蔚然樓二首
- 寶氣不自中,白虹貫空碧。 -- 出自宋·楊萬里·題張季長少卿飾庵,名取告詞云"學足以自飾
- 跳入廣寒宮里坐,下看碧玉鏡中天。 -- 出自宋·楊萬里·小箬舟中望月
- 偶上伏龜樓上望,一環碧玉缺城西。 -- 出自宋·楊萬里·與次公幼輿二子登伏龜樓
- 意行到南園,杏子半紅碧。 -- 出自宋·楊萬里·折杏子
- 忽然流下片蒼苔,一朵碧云影千里。 -- 出自宋·楊萬里·南溪細陂
- 一別姑蘇江上臺,綠波碧草恨悠哉。 -- 出自宋·楊萬里·遣騎問訊范明州參政,報章寄二絕句和韻謝之
- 知是六朝何帝陵,摩挲碧蘚俱無語。 -- 出自宋·楊萬里·再賦石翁石婆
- 赤日中涂綠樹陰,肯將碧繖借行人。 -- 出自宋·楊萬里·過玉山東三塘五首
- 莫道無人逕亦窮,尚余碧筱伴青楓。 -- 出自宋·楊萬里·過真陽峽六首
- 池水初生蓋玉沙,雨余碧草臥堤斜。 -- 出自宋·楊萬里·新晴西園散步四首
- 湖小洲渚聯,澹淡煙景碧。 -- 出自唐·王昌齡·岳陽別李十六越賓
- 佳氣盤未央,圣人在凝碧。 -- 出自唐·王昌齡·風涼原上作
- 露網褭風珠,輕河泛遙碧。 -- 出自唐·元稹·含風夕
- 霽水遠映西川時,閑望碧雞飛古祠。 -- 出自唐·韓翃·贈別成明府赴劍南
- 花底紅絳鄭袖擎,盤中碧果秦宮取,天生靈物得人憐,過者須來鸚鵡邊。 -- 出自宋·姜夔·鳥夜啼
- 蠢蠢楊柳初學線,茸茸碧草漸成茵。 -- 出自宋·朱淑真·春陰古律二首 其一
- 共登臨處,飄風袂、倚空碧。 -- 出自宋·范成大·夢玉人引·共登臨處
- 放開十二峰頭色,重賦碧叢高插天。 -- 出自宋·范成大·將至巫山遇雨
- 孤撐紫玉樓,橫絕太霄碧。 -- 出自宋·范成大·天都峰
- 不知山幾重,杳杳入叢碧? -- 出自宋·范成大·千石嶺
- 真陽鋸千崖,營道鏟寸碧。 -- 出自宋·范成大·嘲峽石
- 客舟來遲佳景盡,但見碧樹愁春霜。 -- 出自宋·范成大·清江道中橘園甚夥
- 去年雙燕欲歸時,還是碧云千里、錦書遲。 -- 出自宋·晏幾道·虞美人·濕紅箋紙回紋字
- 遠煙收盡水溶溶,飛雁碧云中。 -- 出自宋·晏幾道·燕歸梁·蓮葉雨
- 仙人藥光明夜燭,種杏碧山如種玉。 -- 出自宋·周邦彥·仙杏山
- 濁鏡在兩眸,看朱忽成碧。 -- 出自宋·周邦彥·游定夫見過晡飯既去燭下目昏不能閱書感而賦
- 潺湲冒田水,去作澗底碧。 -- 出自宋·周邦彥·楚村道中
- 明蒙竹間亭,天暖幽桂碧。 -- 出自唐·王建·題壽安南館
- 定訪玉泉幽院宿,應過碧澗早茶時。 -- 出自唐·張籍·送枝江劉明府
-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 出自唐·孟郊·巫山曲
- 洞庭如瀟湘,疊翠蕩浮碧。 -- 出自唐·孟郊·游韋七洞庭別業
- 望夫石,夫不來兮江水碧。 -- 出自唐·孟郊·望夫石
- 巴山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 出自唐·孟郊·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二首
- 萬里喪蛾眉,瀟湘水空碧。 -- 出自唐·孟郊·琴曲歌辭·湘妃怨
- 家人想何在,庭草為誰碧。 -- 出自唐·劉長卿·京口懷洛陽舊居,兼寄廣陵二三知己
- 潢潦今正深,陂湖未澄碧。 -- 出自唐·劉長卿·送元八游汝南
- 色混元氣深,波連洞庭碧。 -- 出自唐·劉長卿·送杜越江佐覲省往新安江
- 山居秋更鮮,秋江相映碧。 -- 出自唐·劉長卿·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
- 江流入空翠,海嶠現微碧。 -- 出自唐·劉長卿·登揚州棲靈寺塔
- 舊國人未歸,芳洲草還碧。 -- 出自唐·劉長卿·寄李侍御
“碧”同音字
- 嬶
- 萆
- 薜
- 痺
- 禆
- 綼
- 臂
- 賁
- 賁
- 佊
- 佖
- 俾
- 偪
- 匕
- 咇
- 嗶
- 啚
- 嗶
- 坒
- 堛
- 壁
- 夶
- 奰
- 妣
- 妼
- 婢
- 嬖
- 屄
- 幣
- 幣
- 幤
- 庇
- 廦
- 弊
- 弻
- 弼
- 彃
- 彼
- 必
- 怭
- 怶
- 愊
- 愎
- 敝
- 斃
- 朇
- 朼
- 柀
- 柲
- 梐
- 楅
- 榌
- 比
- 畢
- 毖
- 斃
- 毞
- 毴
- 沘
- 湢
- 潷
- 滭
- 潷
- 濞
- 煏
- 熚
- 狴
- 獘
- 獙
- 珌
- 璧
- 畀
- 畁
- 畢
- 疕
- 疪
- 痹
- 皕
- 睤
- 睥
- 碧
- 秕
- 筆
- 筆
- 篳
- 箅
- 箆
- 篦
- 篳
- 粃
- 粊
- 縪
- 繴
- 罼
- 聛
- 腷
- 舭
- 芘
- 苾
- 蓽
- 荸
- 萞
- 蓖
- 蓽
- 蔽
- 蜌
- 螕
- 袐
- 裨
- 襞
- 襣
- 觱
- 詖
- 诐
- 豍
- 貏
- 貱
- 贔
- 赑
- 蹕
- 蹕
- 躃
- 躄
- 辟
- 逼
- 避
- 邲
- 鄙
- 鄨
- 鄪
- 鉍
- 鎞
- 鏎
- 鐴
- 鉍
- 閇
- 閉
- 閟
- 閉
- 陛
- 鞸
- 韠
- 飶
- 饆
- 馝
- 駜
- 驆
- 髀
- 髲
- 魓
- 鮅
- 鰏
- 鲾
- 鵖
- 鷝
- 鷩
- 鼊
- 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𠓵
- 𠨒
- 𠨘
- 𡚁
- 𡚤
- 𣦢
- 𤐸
- 𤗚
- 𤹝
- 𧥑
- 𨐨
- 𨢡
- 𨻼
- 𪐄
- 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