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在第7個字的詩句
目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開目即是今,轉(zhuǎn)目已成昨。 -- 出自宋·梅堯臣·飲劉原甫舍人家同江鄰幾陳和叔學(xué)士觀白鷴孔
- 新陰六街樹,遠目萬家煙。 -- 出自宋·梅堯臣·游園晚歸馬上希深命賦
- 空拳入場屋,拭目看京師。 -- 出自宋·王禹偁·謫居感事
- 人傳到遷客,面目敦慙怍。 -- 出自宋·王禹偁·酬種放徵君一百韻
- 躍身入三館,爛目閱四庫。 -- 出自宋·王禹偁·暴富送孫何入史館
- 事無事奈何,舉目誰與比。 -- 出自宋·邵雍·觀棋大吟
- 四面溪山徒滿目,九秋宮殿自危空。 -- 出自宋·邵雍·秋游六首
- 舉步圖籍中,開目今古間。 -- 出自宋·邵雍·寄謝三城太守韓子華舍人
- 神仙不可見,滿目空云煙。 -- 出自宋·邵雍·女幾祠
- 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 -- 出自唐·朱慶馀·旅中過重陽
- 漁火煙村,但觸目傷離緒。 -- 出自宋·晁補之·惜奴嬌·歌闋瓊筵
- 成敗關(guān)心不瞑目,我今無此只應(yīng)閑。 -- 出自宋·晁補之·松菊堂讀史五首
- 居然身出定,面目本來儼。 -- 出自宋·晁補之·次開祖使君韻兼呈端叔大夫圣域長老
- 長年始羞悔,耳目尚聰明。 -- 出自宋·晁補之·感興五首次韻和李希孝四
- 溪水灣環(huán)繞天目,山間古邑三百家。 -- 出自宋·晁補之·苕霅行和于潛令毛國華
- 七牛蹴河猶怒目,一牛從能往不復(fù)。 -- 出自宋·晁補之·用谷字韻答提刑毅父治河橋
- 秋水故應(yīng)旋面目,順流東望為君慚。 -- 出自宋·晁補之·魚溝遇大水
- 一到菊坡分品目,玉盤盂可次金鈴。 -- 出自宋·朱翌·園中即事
- 從此慈悲修廣目,得爭開處便爭開。 -- 出自宋·朱翌·乞雙峰山頻婆果
- 縹緲鴻鵠上,眾目焉能玩。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答秦少章
- 師儒有韓孟,拭目互驚惋。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答秦少章
- 河嶺尚堪供極目,少年為句未須哀。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春懷
- 津津爽氣貫眉目,十五男兒萬里身。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答學(xué)者四首
- 古寺風(fēng)雨余,觸目初邂逅。 -- 出自宋·陳師道·送法寶禪師
- 北行萬里更眾目,寇卿好事不計費。 -- 出自宋·陳師道·謝寇十一惠端硯
- 勝游欲盡無窮目,未到桃源客已迷。 -- 出自宋·陳師道·初到錦城
- 故著江山供極目,正將強健人新年。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寇秀才寄下邳家兄
- 圍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 出自宋·陳師道·和寇十一同登寺山
- 檣燈接疏星,奪目粲不數(shù)。 -- 出自宋·陳師道·和魏衍元夜同登黃樓
- 我家山水間,耳目厭華麗。 -- 出自宋·陳師道·平翠閣
- 故著連峰當極目,回看幽徑遶雙林。 -- 出自宋·陳師道·和魏衍同登快哉亭
- 清秋一鶚上,拭目萬人看。 -- 出自宋·陳師道·送張支使
- 吾發(fā)白且老,面目又塵土。 -- 出自宋·陳著·戴帥初九日無憀以滿城風(fēng)雨近重陽為韻七首袖
- 和詩不盡意,極目萬山中。 -- 出自宋·陳著·次韻雪竇主同少野見寄
- 列岫窗分真面目。 -- 出自元·姬翼·侍香金童·天壤之間
- 把玩新編重品目,卅年惆悵溯詩盟。 -- 出自當代·錢鐘書·馬先之[厚文]屬題詩稿
- 遙知花艷驚郎目,幾曲新詩播郢樓。 -- 出自宋·宋祁·寄令狐揆二首
- 舟行不礙動,縱目望聯(lián)堤。 -- 出自宋·宋祁·舟中三首
- 危欄真可倚,極目盡高原。 -- 出自宋·宋祁·晚眺
- 縮毛驚莋馬,埋目憚吳牛。 -- 出自宋·宋祁·答朱彭州喜雪
- 雙林今奄忽,淚目送風(fēng)幡。 -- 出自宋·宋祁·悼祚禪師二首
- 擁褐蒲團深閉目,老人于此有工夫。 -- 出自宋·張耒·偶成
- 自我官窮山,耳目如聾昏。 -- 出自宋·張耒·感春
- 悠悠山川闊,寸目羅萬景。 -- 出自宋·張耒·石樓
- 長河秋雨漲,極目漫難分。 -- 出自宋·張耒·蔡河漲二首
- 可憐千里傷心目,不待琵琶淚滿衫。 -- 出自宋·張耒·題江州琵琶亭
- 小兒名阿幾,眉目頗疏明。 -- 出自宋·張耒·阿幾
- 憶昨淮陽把酒,目前惟欠山林。 -- 出自宋·張耒·干明院門望江山懷淮陽城南步二首
- 勝事欲歌紛滿目,煙霞深處欲誅茅。 -- 出自宋·張耒·過少室
- 堅筋及奔馬,瑩目察秋毫。 -- 出自宋·張耒·食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