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在第5個(gè)字的詩句
目在第五個(gè)字的詩句
- 驟雨歇、極目蕭疏,塞柳萬株,掩映箭波千里。 -- 出自宋·柳永·定風(fēng)波·佇立長堤
- 盡日憑高目,脈脈春情緒。 -- 出自宋·柳永·西平樂·盡日憑高目
- 蛾眉曼睩,目騰光些。 -- 出自先秦·屈原·招魂
- 嬉光眇視,目曾波些。 -- 出自先秦·屈原·招魂
- 亂曰:曼余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shí)? -- 出自先秦·屈原·九章之三 哀郢
- 帝與鑿耳目,賢愚遂殊品。 -- 出自宋·王安石·酬王伯虎
- 見山不礙目,聞水不逆耳。 -- 出自宋·王安石·書八功德水庵
- 瞰崖聊寄目,萬物極纖穠。 -- 出自宋·王安石·靈山寺
- 晴光送遠(yuǎn)目,勝氣入幽襟。 -- 出自唐·張九齡·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臺(tái)
- 低回轉(zhuǎn)美目,風(fēng)日為無暉。 -- 出自唐·劉禹錫·馬嵬行
- 目,方寸度大鈞。 -- 出自唐·劉禹錫·有僧言羅浮事,因?yàn)樵娨詫懼?/a>
- 孤城寄遠(yuǎn)目,一寫無窮已。 -- 出自唐·劉禹錫·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因令屬和
- 風(fēng)物清遠(yuǎn)目,功名懷寸陰。 -- 出自唐·劉禹錫·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簡諸僚故
- 風(fēng)光徒滿目,云霧未披襟。 -- 出自唐·劉禹錫·樂天是月長齋鄙夫此時(shí)愁臥里閭非遠(yuǎn)云霧難披
- 勝概紛滿目,衡門趣彌濃。 -- 出自唐·岑參·因假歸白閣西草堂
- 停鞍暫游目,茫洋肆驚眺。 -- 出自宋·歐陽修·代書寄尹十一兄楊十六王三
- 欲將兩耳目所及,而與造化爭毫纖。 -- 出自宋·歐陽修·紫石屏歌
- 倚危樓極目,無情細(xì)草長天色。 -- 出自宋·歐陽修·感庭秋/撼庭秋
- 但倚樓極目,時(shí)見棲鴉。 -- 出自宋·秦觀·望海潮·梅英疏淡
- 西岑極遠(yuǎn)目,毫末皆可了。 -- 出自唐·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
- 霜清徹兔目,風(fēng)急吹雕毛。 -- 出自唐·溫庭筠·過西堡塞北
- 墜絮傷春目,春濤廢夜眠。 -- 出自宋·范仲淹·送韓瀆殿院出守岳陽
- 泰山不礙目,疾雷不經(jīng)耳。 -- 出自宋·范仲淹·贈(zèng)棋者
- 杳靄何驚目,鮮妍欲蕩魂。 -- 出自宋·晏殊·海棠
- 黃帝有四目,帝舜重其明。 -- 出自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 今天只兩目,何故許食使偏盲。 -- 出自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 --韓愈精光目相射,劍戟心獨(dú)在。 -- 出自唐·韓愈·斗雞聯(lián)句
- 皈時(shí)記面目,城里指云端。 -- 出自宋·楊萬里·路口回望方山
- 老夫與寓目,亦為一餐然。 -- 出自宋·楊萬里·遼車灘
- 一字入人目,蜇出兩睫雨。 -- 出自宋·楊萬里·讀唐人于濆、劉駕詩
- 泛覽昏夜目,詠謠暢煩膺。 -- 出自唐·元稹·秋堂夕
- 驅(qū)令選科目,若在闠與闤。 -- 出自唐·元稹·臺(tái)中鞫獄,憶開元觀舊事,呈損之,兼贈(zèng)周兄
- 遙聞不瞑目,非是不憐吳。 -- 出自唐·元稹·哭呂衡州六首
- 悠然送春目,八荒誰與群。 -- 出自唐·元稹·遣春十首
- 相歡常滿目,別處鮮開眉。 -- 出自唐·元稹·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
- 所期人拭目,焉肯自佯盲。 -- 出自唐·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 巖壑寓耳目,歡愛隔音容。 -- 出自南北·謝靈運(yùn)·酬從弟惠連
-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 -- 出自宋·朱淑真·謁金門 春半
- 北宮雖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齊聞韶。 -- 出自清·袁枚·到石梁觀瀑布
- 暖手揉雙目,看圖引四肢。 -- 出自唐·王建·照鏡
- 誰謂有雙目,識(shí)貌不識(shí)腸。 -- 出自唐·王建·山中寄及第故人
- 不同魚比目,終恨水分流。 -- 出自唐·王建·橫吹曲辭·望行人
- 離婁徒肆目,罔象乃通玄。 -- 出自唐·張籍·罔象得玄珠
- 服藥察耳目,漸如醉者醒。 -- 出自唐·張籍·臥疾
- 何以靜雙目,掃山除妄花。 -- 出自唐·孟郊·送超上人歸天臺(tái)
- 松氣清耳目,竹氛碧衣襟。 -- 出自唐·孟郊·陪侍御叔游城南山墅
- 往來無盡目,離別要逢春。 -- 出自唐·劉長卿·送王員外歸朝
- 青山春滿目,白日夜隨舟。 -- 出自唐·劉長卿·送勤照和尚往睢陽赴太守請(qǐng)
- 長安想在目,前路遙仿佛。 -- 出自唐·劉長卿·洛陽主簿叔知和驛承恩赴選伏辭一首
- 青青遙滿目,萬里傷心歸。 -- 出自唐·劉長卿·明月灣尋賀九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