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在第10個字的詩句
湍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 出自唐·李白·金陵望漢江
- 我心本如此,月滿江不湍。 -- 出自宋·蘇軾·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
- 置之江淮交,清詩洗江湍。 -- 出自宋·蘇軾·昨見韓丞相言王定國今日玉堂獨坐有懷其人
- 晨瓶得雪乳,暮甕渟冰湍。 -- 出自宋·蘇軾·白鶴山新居鑿井四十尺遇盤石石盡乃得泉
- 蕭蕭見白日,洶洶開奔湍。 -- 出自唐·杜甫·營屋
- 或鋪為慢流,或激為奔湍。 -- 出自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 行披終南云,飛渡黃河湍,巋然過空城,人言古長安,霜露蒙荊榛,喟然增永嘆。 -- 出自宋·陸游·寓懷
- 苦熱厭城市,初夜臨江湍。 -- 出自宋·陸游·避暑江上
- 初才淅瀝灑窗戶,俄已湍瀉鳴溝溪。 -- 出自宋·陸游·後一日復雨
- 臺嶺踐嶝石,耶溪溯林湍。 -- 出自唐·孟浩然·游云門寺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①
- 臺嶺踐磴石,耶溪溯林湍。 -- 出自唐·孟浩然·題云門山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 抱板尋舊圃,弊廬臨迅湍。 -- 出自唐·岑參·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
- 擾擾賢與愚,流沙逐驚湍。 -- 出自宋·歐陽修·夜聞風聲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講
- 河堤決東郡,老弱隨驚湍。 -- 出自唐·韓愈·齪齪
- 巨細各乘運,--韓愈湍潿亦騰聲。 -- 出自唐·韓愈·城南聯句
- 薄煙橫絕巘,輕凍澀回湍。 -- 出自唐·駱賓王·早發諸暨
- 太虛元碧凈,倒影動清湍。 -- 出自宋·楊萬里·擬上舍寒江動碧虛詩
- 憶從嚴陵歸,水落不能湍。 -- 出自宋·楊萬里·柴步灘
- 上凌紫霄峰,下弄白石湍。 -- 出自宋·范成大·秋日雜興
- 何處春能早,疏籬限激湍。 -- 出自宋·范成大·合江亭隔江望瑤林莊梅盛開,過江訪之,馬上
- 鄉春連楚越,旅宿寄風湍。 -- 出自唐·劉長卿·瓜洲驛奉餞張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卻復憲臺充
- 山澤含馀雨,川澗注驚湍。 -- 出自唐·韋應物·還闕首途,寄精舍親友
- 上陟白云嶠,下冥玄壑湍。 -- 出自唐·韋應物·送閻寀赴東川辟
- 小顰風樹蹁躚鶴,淺約湍沙浩蕩鷗。 -- 出自宋·文天祥·山中呈聶心遠諸客
- 洞天福地深數里,石壁湍流清四時。 -- 出自宋·文天祥·辟山寄朱約山
- 忽以口語去,鼓船下驚湍。 -- 出自宋·黃庭堅·奉同子瞻韻寄定國
- 隴頭聞戍鼓,嶺外咽飛湍。 -- 出自唐·盧照鄰·早度分水嶺
- 梯山畦麥秀,囊石障溪湍。 -- 出自宋·戴復古·山中即目二首
- 幽人詩夢醒,清響得松湍。 -- 出自元·王冕·題曹云西南山水
- 河流未到海,平陸皆驚湍。 -- 出自明·劉基·在永嘉作
- 青燈晦壁角,檐溜如崩湍。 -- 出自明·劉基·雨中雜詩(四首)
- 層臺何其高,山石流洪湍。 -- 出自唐·常建·贈三侍御
- 上見懸崖崩,下見白水湍。 -- 出自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處
- 片云隔蒼翠,春雨半林湍。 -- 出自唐·錢起·中書王舍人輞川舊居
- 香云空靜影,定水無驚湍。 -- 出自唐·錢起·東城初陷,與薛員外、王補闕暝投南山佛寺
- 焉得從釣舟,逆上嚴子湍。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和永叔夜聞風聲有感
- 古祠鳴野鳥,亂石激春湍。 -- 出自宋·梅堯臣·送崔主簿赴睦州清溪
- 旭日媚春卉,微風生鳴湍。 -- 出自宋·王禹偁·揚州池亭即事
- 借問天津橋下水,當時湍急作何聲。 -- 出自宋·邵雍·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惡風橫江江卷浪,黃流湍猛風用壯。 -- 出自宋·陳師道·舟中二首
- 山培浮土為田肉,澗束湍流有石痕。 -- 出自宋·陳著·正月五日訪王韋軒知府東塢真詔道中
- 候鼓遙喧岸,行舟逆上湍。 -- 出自宋·宋祁·晚發
- 扁舟欲到瀧口湍,春水湍瀧上水難。 -- 出自唐·元結·宿丹崖翁宅
- 荒林藏積雪,亂石起驚湍。 -- 出自唐·皇甫冉·送令狐明府
- 向青穿峻嶺,當白認回湍。 -- 出自唐·李頻·府試觀蘭亭圖
- 灑木噴微沫,沖崖激怒湍。 -- 出自宋·徐照·石門瀑布
- 平擘蒼崖破,晴空雪溜湍。 -- 出自宋·方岳·題湯郎中玉峽
- 峽山無平岡,峽水多悍湍。 -- 出自宋·蘇洵·憶山送人
- 秋燈下木葉,夜艇隔風湍。 -- 出自明·高啟·送張羽后夜坐西齋
- 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 出自宋·劉克莊·宿千歲庵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