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第4個(gè)字的詩句
法在第四個(gè)字的詩句
- 江西句法空公得,一向逃禪挽不回。 -- 出自宋·曾幾·寄空憚師
- 吾評(píng)古法書,固自有高下。 -- 出自宋·曾幾·肇慶守鄭子禮以李北海石室碑見寄輒次山谷老
- 須防何法盛,直入此中來。 -- 出自宋·文同·題友人書齋新壁
- 仙韶喧法曲,齊勸萬年觴。 -- 出自宋·周必大·立春帖子·太上皇后閣
- 徑山說法口瀾翻,慧海精勤三十年。 -- 出自宋·周必大·慧海大師日智索詩
- 三年執(zhí)法念少休,萬里立功圖不朽。 -- 出自宋·周必大·徐元敏察院頃和子中兄長篇語頗相屬今承出使
- 銘架鎮(zhèn)法鼓,詩碑記煎茶。 -- 出自宋·洪咨夔·入山
- 僧伽傳法處,阿育放光時(shí)。 -- 出自宋·洪咨夔·又塔院
- 驅(qū)人以法,曾莫如恥。 -- 出自宋·蔡襄·親祀南郊詩
- 漢王坐法宮,一見光徘徊。 -- 出自清·吳偉業(yè)·清涼山贊佛詩 四首
- 修持百法過半百,日往月來心更堅(jiān)。 -- 出自唐·方干·題龜山穆上人院
- 云光好法師,安角在頭上。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齊翔慕法能輕冕,追非欲佩弦。 -- 出自唐·皎然·建安寺西院喜王郎中遘恩命初至聯(lián)句
- 雁門傳法至,龍藏立言時(shí)。 -- 出自唐·皎然·奉同顏使君真卿開元寺經(jīng)藏院會(huì)觀樹文殊碑
- 童年隨法侶,家世本儒流。 -- 出自唐·皎然·送沙彌大智游五臺(tái)
- 經(jīng)年求法后,及夏問安歸。 -- 出自唐·皎然·送道琚上人還金陵
- 無典無法,頑肩奡比。 -- 出自唐·來鵠·圣政紀(jì)頌
- 咽典噤法,蓋圣籠昌。 -- 出自唐·來鵠·圣政紀(jì)頌
- 錄有君法,書有君文。 -- 出自唐·來鵠·圣政紀(jì)頌
- 清梵罷法筵,天香滿衣襋。 -- 出自唐·李群玉·湘中別成威闍黎
- 林下聽法人,起坐枯葉聲。 -- 出自唐·于鵠·宿西山修下元齋詠
- 對(duì)揚(yáng)稱法吏,贊引出宮鈿。 -- 出自唐·鄭谷·入閣
- 當(dāng)時(shí)聽法眾,片石千人坐。 -- 出自宋·方惟深·千人石
- 問師心法都無語,笑指孤云在太虛。 -- 出自宋·楊億·威上人
- 南宗傅法了,漢殿賜衣新。 -- 出自宋·楊億·文慧大師歸蜀
- 雪峰傳法稱開士,麟殿談經(jīng)奉至尊。 -- 出自宋·楊億·首座昇大師赴西京知教門事
- 愿言師法不少懈,異日有立逃湮淪。 -- 出自宋·張舜民·書節(jié)孝先生事實(shí)於先生詩編之后
- 紫荷躋法從,碧落耀卿聯(lián)。 -- 出自宋·葛立方·朱丞相赴宣州四十韻
- 善薰妻法喜,敬遠(yuǎn)態(tài)摩登。 -- 出自宋·李呂·有感
- 韓生筆法妙此圖,龍眠榻出了不殊。 -- 出自宋·劉子翚·韓干畫馬闕四足龍眠榻而全之
- 不事八法奇,天成寫幽襟。 -- 出自宋·劉子翚·觀胡文定公手墨因求別本
- 栽花傳法總吾身,生滅無煩取次論。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秦壽之題五祖
- 馬頭約法十二章,燕都新建尚書府。 -- 出自元·楊維楨·李公子行
- 南端文法重檢詳,架閣名官資主辯。 -- 出自元·楊維楨·送王知事遷臺(tái)架閣
- 司綱改法開新河,鹽商添力莫誰何。 -- 出自元·楊維楨·鹽商行
- 留衣分法侶,寫偈別朋簪。 -- 出自明·林鴻·挽理上人
- 佛祖說法處,迥與諸天鄰。 -- 出自明·林鴻·宿黃梅五祖寺
- 王孫好法書,籠以易吾字。 -- 出自明·徐渭·白鷴(錢子易書,故曰王孫,蓋纮之后也)
- 二儀齊法駕,三會(huì)禮香筵。 -- 出自唐·李乂·奉和幸三會(huì)寺應(yīng)制
- 敢望護(hù)法將軍記,且喜焚香弟子知。 -- 出自唐·齊己·寄玉泉實(shí)仁上人
- 誰論傳法偈,自補(bǔ)坐禪衣。 -- 出自唐·齊己·荊門秋日寄友人
- 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 -- 出自唐·薛能·漢南春望
- 何傳能法慧,此岸要津橋。 -- 出自唐·薛能·贈(zèng)源寂禪師
- 天書到法堂,朽質(zhì)被榮光。 -- 出自唐·獨(dú)孤及·暮春于山谷寺上方遇恩命加官賜服酬皇甫侍御
- 溪口聞法鼓,停橈登翠屏。 -- 出自唐·獨(dú)孤及·題思禪寺上方
- 得誰釀法乃爾佳,連引數(shù)杯極口夸。 -- 出自唐·徐珩·醉歌
- 經(jīng)過容法侶,雕飾讓侯家。 -- 出自唐·李嘉祐·奉和杜相公長興新宅即事呈元相公
- 香花同法侶,旌旆入深山。 -- 出自唐·皇甫曾·奉陪韋中丞使君游鶴林寺
- 平時(shí)陪法從,長憶奉昭陵。 -- 出自宋·元絳·因覽狀元節(jié)推和詩再和一首
- 先撾大法鼓,續(xù)震海潮音。 -- 出自宋·強(qiáng)至·送李講主還維揚(y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