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第11個字的詩句
法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
-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 出自宋·王之望·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 祿山滔天等窮澆,春秋之法誅無將。 -- 出自宋·王之望·浯溪中興頌碑
- 爛醉蓬萊方丈,遍入華嚴法界,試問夜何如。 -- 出自宋·甄龍友·水調歌頭·西風新葉墮
- 文采於菟見一斑,舊知句法有淵源。 -- 出自宋·吳儆·還程彥舉詩卷
- 莫將俗駕污仙境,明日紅法在眼中。 -- 出自宋·姜特立·游三巖
- 觸念未通成擊橛,安心無法是還鄉。 -- 出自宋·李洪·和尚善韻
- 若要拈花微笑底事,不二法門也低一著。 -- 出自宋·樓鑰·跋正法眼藏
- 老令催科知自拙,推擠不法謂何哉。 -- 出自宋·虞儔·和主簿喜雨二首
- 百鳥爭巢高樹枝,似聞佛法心歡喜。 -- 出自宋·何澹·報慈山門
- 先世文章出遺逸,當家句法有淵源。 -- 出自宋·趙蕃·寄黃子耕
- 坐者行者立者,化身報身法身。 -- 出自宋·郭應祥·西江月·此老誰描拙狀
- 吾嘗聞之老瞿曇,無有少法為可得。 -- 出自宋·鄭清之·廣文出新意得梅之全花實根葉譜入秀句輒效反
- 吾言未終師絕叫,為茶傳法恨不早。 -- 出自宋·鄭清之·育王老禪屢惠佳茗比又攜日鑄為餉因言久則味
- 自倚神通能渡水,卻言佛法本無多。 -- 出自宋·薛師石·斷橋
- 韻書既作人趨便,未能書法窮根原。 -- 出自宋·魏了翁·撫州崇仁縣玉清觀道士黃石老工古篆以他公父
- 我欲往從之,問以安危樂法。 -- 出自宋·程公許·上后樂劉先生左史十首用襄陽詩兩句行藏堅晚
- 眾生與佛同受持,謂有定法便虛假。 -- 出自宋·程公許·上后溪劉閣學
- 要將名教植根本,參以佛法芟莠稂。 -- 出自宋·程公許·壽東師楊尚書
- 君不見嘉熙圣主躬神武,法祖整軍蕩強虜。 -- 出自宋·岳珂·餞紫微高侍郎朝天
- 昨日亭前柏樹子,分明說法聽聞不。 -- 出自宋·吳潛·再用出郊韻似延慶老三首
- 徑坂仙翁名蓋代,得君膠法喜臨池。 -- 出自宋·趙汝騰·送江墨莊
- 再戰文場推定霸,一經書法首尊王。 -- 出自宋·李昴英·子先宗友試蘭省送以小詩
- 禹世龍門巧鑿人,傳來心法妙通神。 -- 出自宋·姚勉·贈石工二首
- 幾日應酬官事了,南湖聽法雨華臺。 -- 出自宋·陳允平·贈新羅僧
- 貫休鐵畫天上奇,芳庭心法今似之。 -- 出自宋·胡仲弓·芳庭為作希圣二字以詩謝之
- 相逢一笑便忘懷,鼠量難法三百杯。 -- 出自宋·胡仲弓·次韻柬李希膺
- 君家鼻祖子荊子,千年家法應如此。 -- 出自宋·黎廷瑞·題孫方叔石泉亭
- 惟有大程窺此妙,不將算法問堯夫。 -- 出自宋·黎廷瑞·贈山翁
- 山鳥山花應自若,佛心佛法與誰論。 -- 出自宋·董嗣杲·靈隱天竺寺門
- 一老出泉猶撫掌,此僧演法欲傳心。 -- 出自宋·董嗣杲·玉泉
- 董公年老賈生少,至今秦法常襲沿。 -- 出自宋·熊禾·觀洛行
- 誰識寰中達者人,生平解法水中銀。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 出自唐·呂巖·大云寺茶詩
- 達者推心兼濟物,圣賢傳法不離真。 -- 出自唐·呂巖·與潭州智度寺慧覺詩
- 欲待禍來名欲滅,林泉養法預為謀。 -- 出自唐·呂巖·謁石守道
- 雙溪道人何所授,一見筆法堪齊肩。 -- 出自宋·華岳·贈陳道人
- 閱歷春風人眼恕,相傳此法度荒寒。 -- 出自宋·張埴·夏日鵠山
- 鏘金七言凌老杜,入木八法蟠高軒。 -- 出自唐·沈傳師·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員外游道林岳麓寺題示
- 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 -- 出自唐·裴休·贈黃蘗山僧希運
- 知到蓬萊難再訪,問何方法得長生。 -- 出自唐·唐求·贈王山人
- 麻衣右衽皆漢民,不省胡法暫蓬勃。 -- 出自唐·劉景復·夢為吳泰伯作勝兒歌
- 頭頭照破歸寂滅,妙用弘法,海變通無竟。 -- 出自元·王吉昌·老君吟 八百行
- 獨坐巖前尋思慮,如來妙法難量。 -- 出自元·山主·臨江仙·獨坐巖前尋思慮
- 一粒刀圭開四象,兩般槍法殺三尸。 -- 出自元·王哲·望蓬萊·猿馬住
- 空生初請問,真如善應,大法空王。 -- 出自元·王處一·滿庭芳 因福山縣王遠村北丹灶山道友聚話,
- 開闡古今清凈道,洪普濟,法輪橋。 -- 出自元·王處一·江神子 投真
- 只用他心燈常不昧,要萬法靈通總壓。 -- 出自元·長筌子·二郎神·訴衷情
- 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希有。 -- 出自明·唐順之·峨嵋道人拳歌
- 莫待歸全寂無語,始知諸法本來無。 -- 出自宋·釋智圓·挽歌詞三首
- 直諒無朋今魏汲,師承有法古韋康。 -- 出自宋·項安世·挽程尚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