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在第2個字的詩句
楚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周楚川原氣象存,峴山紫邏秀連云。 -- 出自宋·張耒·壬午正月望夜赴臨汝宿襄城古驛縣有古寺家人
- 激楚佇蘭林。 -- 出自魏晉·陸機·招隱詩
- 吳楚半秋色,渡江逢葦花。 -- 出自唐·馬戴·江行留別
- 轉楚聞啼狖,臨湘見疊濤。 -- 出自唐·曹松·送邵安石及第(一作選輦歸連州覲省)
- 三楚足深隱,五陵多少年。 -- 出自唐·張喬·將離江上作
- 覆楚讎韓勢有余,男兒遭遇更難如。 -- 出自唐·崔涂·讀留侯傳
- 西楚茱萸節(jié),南淮戲馬臺。 -- 出自唐·張說·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 荊楚歲時經(jīng)盡,今年不見梅花。 -- 出自宋·陳與義·不見梅花六言
- 登楚都,入楚關,楚地蕭瑟楚山寒。 -- 出自南北·謝莊·懷園引
- 東楚復西秦,浮云類此身。 -- 出自唐·崔峒·客舍書情寄趙中丞
- 吳楚相逢處,江湖共泛時。 -- 出自唐·崔峒·寄上禮部李侍郎
- 秦楚昧于斯,寶器徒收畜。 -- 出自宋·魏野·寓興七首
- 是楚對凡亡,為是凡亡楚。 -- 出自宋·劉辰翁·摸魚兒·漸無多
- 前楚辯。 -- 出自宋·劉辰翁·摸魚兒·懶能看
- 恨楚城春晚,岸花檣燕,還將客送,不與人留。 -- 出自宋·劉過·沁園春·萬里湖南
- 淮楚襟帶地,云夢澤南州。 -- 出自宋·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淮楚襟帶地
- 斟楚酒,扣湘弦。 -- 出自宋·張孝祥·鷓鴣天·人物風流冊府仙
- 楚楚吾家千里駒。 -- 出自宋·張孝祥·鷓鴣天·楚楚吾家千里駒
- 平楚南來,大江東去,處處風波惡。 -- 出自宋·張孝祥·念奴嬌·星沙初下
- 念楚館香車,吳溪蘭棹,多少愁云恨水。 -- 出自宋·張孝祥·轉調(diào)二郎神/二郎神
- 濟楚衣裳眉目秀。 -- 出自宋·張炎·蝶戀花·濟楚衣裳眉目秀
- 南楚佳名舊,西都妙制稀。 -- 出自宋·丁謂·詠簾
- 濟楚風流。 -- 出自宋·呂渭老·浪淘沙·倚枕數(shù)更籌
- 荊楚留連似失時,涪城歡飲類狐疑。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蜀先主
- 齊楚吳燕漢晉唐,周蜀吳越如蜂蝟。 -- 出自宋·陳普·歷代傳授歌
- 梁楚淮南殘一國,山河爭屬將狼羊。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漢高帝八首
- 樹楚擊秦宜奮發(fā),惡名何事苦爭先。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項羽
- 吳楚昔曾游,凄涼滿客舟。 -- 出自宋·釋斯植·長洲夜泊
- 三楚江山心未飽,七閩泉石眼初醒。 -- 出自宋·曾豐·閣皂山道士晏時中過我南浦久之告歸三首
- 漢楚英雄逝水東,蕭蕭荒壘幾秋風。 -- 出自明·張弼·胡陵城
- 有楚之備,如在之祭。 -- 出自隋·佚名·大中祥符五岳加帝號祭告八首
- 吳楚江淮接海濤,百龍有職驅(qū)黿鰲。 -- 出自宋·晁說之·謁岳廟
- 平楚堪愁思,長江去寂寥。 -- 出自唐·暢當·九日陪皇甫使君泛江宴赤岸亭
- 吳楚燈前侶,芭蕉海上身。 -- 出自宋·謝翱·芭蕉雨
- 吳楚新岐路,江湖舊散人。 -- 出自宋·高翥·無錫縣春日
- 覆楚亡吳數(shù)上書。 -- 出自清·吳偉業(yè)·伍員
- 過楚寒方盡,浮淮月正沈。 -- 出自唐·方干·送喻坦之下第還江東
- 入楚豈忘看淚竹,泊舟應自愛江楓。 -- 出自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書記
- 平楚看蓬轉,連山望鳥飛。 -- 出自唐·郎士元·別房士清
- 適楚豈吾愿,思歸秋向深。 -- 出自唐·郎士元·宿杜判官江樓
- 三楚渡頭長恨見,五侯門外卻難逢。 -- 出自唐·羅鄴·芳草
- 平楚干戈后,田園失耦耕。 -- 出自唐·鄭谷·送太學顏明經(jīng)及第東歸
- 故楚春田廢,窮巴瘴雨多。 -- 出自唐·鄭谷·渠江旅思
- 曉楚山云滿,春吳水樹低。 -- 出自唐·鄭谷·送進士盧棨東歸
- 秦楚年年有離別,揚鞭揮袖灞陵橋。 -- 出自唐·鄭谷·闕下春日
- 居楚求齊音,美惡不同土。 -- 出自宋·洪邁·次韻夢得見示之什
- 清楚渾如南郭,孤高勝似東籬。 -- 出自宋·黃公度·朝中措·幽香冷艷綴疏枝
- 是楚天秋曉,湘岸云收。 -- 出自宋·王沂孫·青房并蒂蓮
- 清楚衣裳,不受一塵侵。 -- 出自宋·周密·江城子·玉肌多病怯殘春
- 吳楚青天迥,瀟湘白日閑。 -- 出自元·傅若金·衡湘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