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在第1個字的詩句
柔在第一個字的詩句
- 柔蘿互鉤鎖,攬地走荒蔓。 -- 出自宋·文同·曉入東谷
- 柔條綴繁英,擁架若深洞。 -- 出自宋·文同·守居園池雜題·茶蘼洞
- 柔風(fēng)綠遍庭前草,細(xì)雨紅催陌上花。 -- 出自宋·洪咨夔·謹(jǐn)和老人春行
- 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 出自唐·敦煌曲子·浣溪沙·五兩竿頭風(fēng)欲平
- 柔和如卷霧,搖拽似行云。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柔風(fēng)吹楊柳,芳景流郊甸。 -- 出自唐·皎然·春日又送潘述之揚(yáng)州
- 柔顏感三花,凋發(fā)悲蔓草。 -- 出自唐·皎然·雜興六首
- 柔風(fēng)蔬甲怒,細(xì)雨蘭芽美。 -- 出自宋·沈與求·次韻劉殿院贈錢圃翁
- 柔嘉登薦,昭事惟寅。 -- 出自宋·楊億·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八迎俎奏豐之曲
- 柔荑共折香紅處,勸東風(fēng)、且與流連。 -- 出自宋·康與之·風(fēng)入松·畫橋流水欲平闌
- 柔櫓聲中知禹烈,愧無椽筆畫孱顏。 -- 出自宋·劉子翚·宮亭湖
- 柔指各自未翦,問此去、莫負(fù)王昌。 -- 出自宋·史達(dá)祖·玉簟涼·秋是愁鄉(xiāng)
- 柔絲容易縈損。 -- 出自宋·史達(dá)祖·隔浦蓮/隔浦蓮近拍
- 柔影參差,幽芳零亂,翠圍腰瘦一捻。 -- 出自宋·王沂孫·慶宮春/高陽臺
- 柔桑半葉。 -- 出自宋·趙彥端·瑞鶴仙·攬垂楊細(xì)折
- 柔情易逐彩霞空,半掩春衣嘶玉龍。 -- 出自元·楊維楨·素云引為玄霜公子賦(玄霜,璜溪呂氏月臺名
- 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fēng)。 -- 出自明·王世貞·憶江南·歌起處
- 柔膚凝脂暖欲滴,香髓人面春無痕。 -- 出自明·楊基·憶北山梨花(并序)
- 柔腸百結(jié)淚懸河,玉埋香可奈何。 -- 出自明·張紅橋·子羽哀詞
- 柔軌題貞順,閑規(guī)賦隸雍。 -- 出自唐·蘇颋·故高安大長公主挽詞
- 柔情托侍兒,為我遺所歡。 -- 出自唐·孟簡·詠歐陽行周事
- 柔娥幸有腰支穩(wěn),試踏吹聲作唱聲。 -- 出自唐·薛能·雜曲歌辭·楊柳枝
- 柔性定勝剛性立,一枝還引萬枝生。 -- 出自唐·薛能·新柳
- 柔枝濕艷亞朱欄,暫作庭芳便欲殘。 -- 出自唐·劉言史·看山木瓜花二首
- 柔遠(yuǎn)安夷俗,和親重漢年。 -- 出自唐·韋元旦·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yīng)制
- 柔條依水弱,遠(yuǎn)色帶煙輕。 -- 出自唐·崔績·小苑春望宮池柳色
- 柔根恐是離腸結(jié),未折長條先斷腸。 -- 出自宋·石延年·詠柳
- 柔梢繁白玉鈿封,忍盡嬌心恨幾重。 -- 出自宋·石延年·詠梅
- 柔桑及美果,種廣莫記株。 -- 出自宋·謝絳·答梅圣俞問隱
- 柔櫓悲聲頓發(fā)。 -- 出自宋·方千里·浪淘沙·素秋霽
- 柔情千點(diǎn),杜宇枝頭血。 -- 出自宋·方千里·滿路花/促拍滿路花
- 柔遠(yuǎn)戒慢令,荒政先緩征。 -- 出自宋·李廌·上姑丈閭丘通牧少卿
- 柔藍(lán)衫子鬧蜂兒。 -- 出自宋·謝逸·浣溪沙
- 柔桑平帶三川綠,蒼桂同鋪百里陰。 -- 出自宋·李新·送劉金部三首
- 柔腸結(jié)結(jié)丁香。 -- 出自宋·李彌遜·清平樂·斷橋缺月
- 柔荑攜泣。 -- 出自宋·董穎·薄媚
- 柔藍(lán)軟綠煙堤畔。 -- 出自宋·史浩·漁夫舞
- 柔弦無力玉琴寒,殘麝徹心金鴨冷。 -- 出自宋·李石·木蘭花/玉樓春
- 柔桑細(xì)麥寧馨長,落絮游絲可解飛。 -- 出自宋·王之望·和姚令威春陰四絕
- 柔美溫香,剪染勞天女。 -- 出自宋·王十朋·點(diǎn)絳唇·近侍盈盈
- 柔腸底事愁如織。 -- 出自宋·王千秋·憶秦娥·云破碧
- 柔儀高馬鄧,盛德邁娀嫄。 -- 出自宋·樓鑰·安恭皇后挽詞
- 柔桑彌望兩三里,修竹深藏四五家。 -- 出自宋·樓鑰·早行
- 柔桑穉麥寒猶在,流水落花春又休。 -- 出自宋·樓鑰·過西興
- 柔惠且直,小心翼翼。 -- 出自宋·楊冠卿·崧高詩為九江趙使君壽
- 柔條弄影。 -- 出自宋·趙善括·摸魚兒·被楊花
- 柔條不學(xué)丁香結(jié),矮樹仍參茉莉栽。 -- 出自宋·程垓·瑞鷓鴣
- 柔不茹,剛難折。 -- 出自宋·黃人杰·滿江紅·臘近嘉平
- 柔腸欲問愁多少,未比湘江煙水深。 -- 出自宋·韓玉·鷓鴣天·披拂芝蘭便斷金
- 柔風(fēng)喚起娉婷。 -- 出自宋·趙師俠·柳梢青·紅紫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