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在第11個字的詩句
杖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
- 延閣帶經為舊老,商山攜杖作歸人。 -- 出自宋·王珪·資善御筵送刑部侍郎致仕李受歸廬山山
- 爭如特寄邵高士,書帙幾杖同幽棲。 -- 出自宋·王益柔·萊石茶酒器寄邵先生作詩代書
- 月色無云喜共看,葛衣藜杖到君邊。 -- 出自宋·強至·月夜與陳行父楊公濟吳常甫出詣蔡子難
- 牧童,今有智,長繩牢把,短杖高提。 -- 出自宋·則禪師·滿庭芳·咄這牛兒
- 驀直從來大舟路,橫擔拄杖正憐渠。 -- 出自宋·吳則禮·赴大舟投老齋
- 想為梅花從定出,橫擔拄杖傍疏籬。 -- 出自宋·吳則禮·有懷介然偶作因寄之
- 涼葉翻翻不受塵,芒鞋藤杖及清晨。 -- 出自宋·張栻·題劉氏綠映亭二首
- 老子遽能忘此興,且容投杖喚胡床。 -- 出自宋·陳造·八月十二日夜偕客賞木犀八首
- 卻因毗陵畫手,憶我田間杖藜。 -- 出自宋·陳造·題草蟲扇二首
- 觸勢山行陡頓余,急攜拄杖息禪居。 -- 出自宋·吳泳·病中宿白水
- 陳跡相推今古同,池邊倚杖送歸鴻。 -- 出自宋·李廌·習池詩
- 土馬未騣愁敗草,仙人得杖厭靈苗。 -- 出自宋·李新·凌云
- 入手華標歸早晚,愿扶藜杖出山迎。 -- 出自宋·李新·送馮夢授試禮部
- 戴月筍輿成獨往,緣云藜杖與誰親。 -- 出自宋·李彌遜·次韻邦直通判少尹題普現(xiàn)堂見簡之什
- 鳳凰山頭想大顛,芒鞋竹杖弄清泉。 -- 出自宋·鄧肅·招成老
- 鉅璞希音未易知,芒鞋竹杖祗相宜。 -- 出自宋·馮時行·和蔡伯世韻二首
- 不寐耿懷留落月,有時扶杖看浮云。 -- 出自宋·胡寅·贈張德余
- 兀?;@輿足欲拳,聊扶藜杖步山邊。 -- 出自宋·吳芾·久欲乞歸未得一日蒙恩放歸不勝欣喜涂中得十
- 已喜筠筒先見寄,更聞藜杖欲相尋。 -- 出自宋·吳芾·和葉先生見寄
- 斷岸橫舟偏得月,小橋曳杖不逢人。 -- 出自宋·仲并·夜抵德清縣偶題
- 人說亂蛙勝鼓吹,欲將藜杖比高牙。 -- 出自宋·李流謙·王正卿何道夫和嘉字韻詩至數(shù)十道夫贈予數(shù)篇
- 二老相從寂寞濱,往來藜杖特情親。 -- 出自宋·李洪·送薦福恩老
- 要是歸來當一見,待攜藜杖訪支公。 -- 出自宋·樓鑰·次仲舅韻寄拙庵
- 待齊秦、湯沐疏封,賜靈壽杖。 -- 出自宋·趙善括·瑞鶴仙·月華凝露掌
- 士女攜壺方雜還,老癃扶杖亦歡欣。 -- 出自宋·虞儔·虎丘勸農
- 豆飯芋魁吾自有,芒鞋竹杖幾時過。 -- 出自宋·趙蕃·沖谷和詩惠書且有訪予之意
- 鼎裹金丹能虎變,床頭鐵杖帶龍腥。 -- 出自宋·汪莘·佛書載兜率天有內院道書有赤城朱窗乃帝一內
- 我醉欲眠郡罷休,誰能倚杖聽江流。 -- 出自宋·易祓·寄御史判陶岑
- 一水西來他日,會從公、曳杖其中。 -- 出自宋·程珌·六州歌頭·向來抵掌
- 隨雨隨晴看天氣,緩扶筇杖繞園行。 -- 出自宋·劉學箕·感事懷人送春病酒曉起五首
- 誰辦草堂棲子美,會扶藜杖過蘇端。 -- 出自宋·程公許·賀秀巖李工侍七首
- 內閣圖書真學士,西園幾杖老仙翁。 -- 出自宋·程公許·壽后溪劉侍郎
- 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杖白蓮膚。 -- 出自宋·岳珂·饅頭
- 正不妨、勃窣媻姍,舍車而杖。 -- 出自宋·馮取洽·賀新郎·二老交相訪
- 幸老來、筋力差強,未須扶杖。 -- 出自宋·馮取洽·賀新郎·往事休尋訪
- 老子誰知密度關,卻支筇杖訪荒園。 -- 出自宋·吳潛·和劉右司見寄六絕一律
- 白云兮生死同壑,黃壚兮杖屨昔游。 -- 出自宋·王柏·蔣叔行挽辭
- 疏影暗香沙路古,何妨曳杖間行。 -- 出自宋·趙希囿·臨江仙·天宇泬寥山氣肅
- 整疊衣篝雙赤腳,攜持拄杖一蒼頭。 -- 出自宋·李曾伯·送八窗叔歸
- 番番黃發(fā)齒且兒,倘可撰杖李蹊。 -- 出自宋·翁合·賀參政生日古風
- 往事南柯印綬,晚歲北山杖屨,寂寞笑今吾。 -- 出自宋·衛(wèi)宗武·水調歌頭·風雨卷春去
- 不為尋芳出錦城,偶隨吟杖繞山行。 -- 出自宋·胡仲弓·春游
- 聊復盤餐餉桑戶,可能藜杖過蘇端。 -- 出自宋·馬廷鸞·久雨遣餉王新班
- 小朵峰前玉鏡寒,幾回倚杖聽潺湲。 -- 出自宋·董嗣杲·冷泉亭
- 兩卷道經三尺劍,一條藜杖七弦琴。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笑向來人話古時,繩床竹杖自扶持。 -- 出自宋·歐陽詹·山中老僧
- 長憶映碑逢若士,未曾攜杖逐壺公。 -- 出自唐·唐彥謙·亂后經表兄瓊華觀舊居
- 三尺焦桐背殘月,一條藜杖卓寒煙。 -- 出自唐·李洞·斃驢
- 門掩松蘿一徑深,偶攜藜杖出前林。 -- 出自唐·李九齡·山舍偶題
- 門掩松蘿一逕深,偶攜藜杖出前林。 -- 出自唐·李九齡·山舍偶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