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在第5個(gè)字的詩句
暑在第五個(gè)字的詩句
- 荷葉翻風(fēng)暑氣微,看山露冷濕征衣。 -- 出自宋·俞桂·松江
- 中伏翻無暑,斜陽未即曛。 -- 出自宋·宋祁·即事
- 氣爽無馀暑,天高不住陰。 -- 出自宋·宋祁·秋霽二首
- 九土變寒暑,正爾事亦繁。 -- 出自宋·張耒·寓陳雜詩十首
- 江鳥占寒暑,樓笳報(bào)曉昏。 -- 出自宋·張耒·歲暮閑韻四首
- 扁舟已寒暑,冉冉真乘桴。 -- 出自宋·張耒·離楚夜泊高麗館寄楊克一甥四首
- 斜日歸錢暑,秋容淡太虛。 -- 出自宋·張耒·斜日二首
- 病悰拋酷暑,詩興得高秋。 -- 出自宋·張耒·斜日二首
- 過雨山亭暑氣微,老人猶未試生衣。 -- 出自宋·張耒·題宣州后堂壁四首
- 驅(qū)馬畏炎暑,杜門常鮮歡。 -- 出自宋·張耒·和應(yīng)之盛夏
- 多病倦煩暑,幸茲山水幽。 -- 出自宋·張耒·和應(yīng)之永日
- 南風(fēng)不知暑,古木常蕭蕭。 -- 出自宋·張耒·上方
- 山雨晴來暑,溪云暗復(fù)興。 -- 出自宋·張耒·夏日十二首
- 初過三伏暑初歸,風(fēng)景誰知遽慘凄。 -- 出自宋·張耒·八月六日西風(fēng)極涼如十月間晨起偶題
- 風(fēng)聲送殘暑,云色淡新秋。 -- 出自宋·張耒·早秋感懷
- 寒極則有暑,晦久則有明。 -- 出自宋·張耒·白樂天有渭上雨中獨(dú)樂十余首仿淵明予寓宛丘
- 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年。 -- 出自唐·雍裕之·早蟬
- 客去當(dāng)煩暑,蟬鳴復(fù)此心。 -- 出自唐·馬戴·酬田卿送西游
- 珍簟回?zé)?span id="l311dvz1" class="hong">暑,層軒引早涼。 -- 出自唐·楊巨源·上劉侍中
-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 -- 出自唐·王駕·夏雨
- 時(shí)節(jié)方大暑,試來登殊亭。 -- 出自唐·元結(jié)·登殊亭作
- 人間足煩暑,欲去戀松風(fēng)。 -- 出自唐·張喬·題終南山白鶴觀
-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 出自唐·李頻·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 小雨破宿暑,曉風(fēng)忽焉遒。 -- 出自宋·王令·旅次寄寶覺訥師
- 能堪幾寒暑,又作隔山河。 -- 出自宋·陳與義·送張迪功赴南京掾二首
- 清池不受暑,幽討起予病。 -- 出自宋·陳與義·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綠陰生晝靜賦詩得靜字
- 獨(dú)沖七月暑,行此無盡陂。 -- 出自宋·陳與義·北征
- 世間劇寒暑,了不受榮悴。 -- 出自宋·陳與義·同叔易于觀我齋分韻得自字
- 漸漬淹寒暑。 -- 出自南北·何遜·贈韋方室黯別詩
- 雨夜銷煩暑,林塘向夕幽。 -- 出自宋·寇準(zhǔn)·雨夜許氏第會宿各賦四韻
- 蟬聲帶殘暑。 -- 出自宋·韓元吉·瑞鶴仙·西風(fēng)吹暮雨
- 消盡人間暑,翻成一段秋。 -- 出自宋·韓元吉·南柯子/南歌子
- 不知人世暑,還有水軒秋。 -- 出自宋·韓元吉·端午日張園分題
- 茲辰尚殘暑,夙駕乘西風(fēng)。 -- 出自宋·韓元吉·七夕與孟婿約湯朝美率徐行中游鶴山
- 氣寒堪破暑,源凈自蠲邪。 -- 出自唐·耿湋·甘泉詩
- 水榭涼生暑氣銷,疏螢點(diǎn)點(diǎn)漏迢迢。 -- 出自宋·夏竦·和太師相公秋興十首
- 五月陰盛暑不效,飛云日夕起嵩少。 -- 出自宋·韓維·對雨思蘇子美
- 金行戰(zhàn)陽暑未北,炎郁填胸汗流液。 -- 出自宋·韓維·答貢甫酌騏驥池上見詒
- 白露收殘暑,清風(fēng)襯晚霞。 -- 出自宋·仲殊·南歌子 憶舊
- 動(dòng)時(shí)思靜暑思寒。 -- 出自宋·張掄·阮郎歸·動(dòng)時(shí)思靜暑思寒
- 秋清未脫暑衣裳,稍上城樓過苑堂。 -- 出自宋·蘇泂·飛蓋堂即事
- 衰老不耐暑,喜甚秋咫尺。 -- 出自宋·方岳·秋熱
- 未曾八月暑如此,何處中秋天最多。 -- 出自宋·方岳·枕石
- 五月梅晴暑正袢,楊家亦有果堪攀。 -- 出自宋·方岳·效茶山詠楊梅
- 秋入關(guān)山暑氣消。 -- 出自元·劉秉忠·南鄉(xiāng)子·夜戶喜涼飆
- 九夏天長暑熱,三秋山后清涼。 -- 出自元·尹志平·西江月 時(shí)在天長,正當(dāng)大暑,歸山后,恰值
- 雨后節(jié)遲暑尚慳,涼生秘殿遠(yuǎn)塵寰。 -- 出自清·乾隆·齋居即事
-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趨炎。 -- 出自宋·真山民·山亭避暑
- 三伏了無暑,四時(shí)長是春。 -- 出自宋·曾豐·至興安縣游乳洞
- 北巡初避暑,東祠已祈年。 -- 出自明·高啟·上之回
“暑”同音字
- 淑
- 琡
- 數(shù)
- 數(shù)
- 暏
- 襡
- 菽
- 鼡
- 鱪
- 鱰
- 熟
- 璹
- 書
- 侸
- 倏
- 倐
- 儵
- 叔
- 咰
- 塾
- 墅
- 姝
- 婌
- 孰
- 尌
- 尗
- 屬
- 屬
- 庶
- 庻
- 怷
- 恕
- 戍
- 抒
- 捒
- 掓
- 攄
- 攄
- 暑
- 曙
- 書
- 朮
- 術(shù)
- 束
- 杸
- 樞
- 樹
- 梳
- 樞
- 樹
- 橾
- 殊
- 殳
- 毹
- 毺
- 沭
- 漱
- 潄
- 潻
- 澍
- 濖
- 瀭
- 焂
- 疎
- 疏
- 癙
- 秫
- 豎
- 竪
- 糬
- 紓
- 絉
- 紓
- 署
- 腧
- 舒
- 荗
- 蒁
- 蔬
- 薥
- 薯
- 藷
- 虪
- 蜀
- 蠴
- 術(shù)
- 裋
- 襩
- 豎
- 贖
- 贖
- 跾
- 踈
- 軗
- 輸
- 輸
- 述
- 鄃
- 鉥
- 錰
- 鏣
- 陎
- 霔
- 鮛
- 鵨
- 鶐
- 黍
- 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𠁮
- 𠅩
- 𠘧
- 𠲿
- 𡚾
- 𡱆
- 𤕟
- 𤴙
- 𦏧
- 𦒶
- 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