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在第13個字的詩句
旌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介卿后至語閑暇,偃載戈早韜旌幢。 -- 出自宋·韓維·次韻和平甫同介甫當世過飲見招
- 城腳粼粼水一陂,水邊楊柳映旌旗。 -- 出自宋·蘇泂·金陵雜興二百首
- 兩表蜀天開日月,三軍漢地出旌旗。 -- 出自宋·諶祜·句
- 南極祝融炎劍戟,東方太皞卻旌旄。 -- 出自宋·晁說之·謁岳廟
- 此去天家增保障,向來帝子擁旌麾。 -- 出自宋·劉克莊·送林元質侍郎赴宣城二首
- 夜宿寒云臥冰雪,嚴風觸刃垂旌節(jié)。 -- 出自唐·李涉·六嘆
- 家去恩門四千里,只應從此夢旌旗。 -- 出自唐·趙嘏·送同年鄭祥先輩歸漢南 時恩門相公鎮(zhèn)山南。
- 仆射陂西想到時,滿川晴色見旌旗。 -- 出自唐·趙嘏·送李蘊赴鄭州因獻盧郎中(亻叔)
- 陵陽謬守卑且勞,馬前空愧持旌旄。 -- 出自宋·文同·子瞻戲子由依韻奉和
- 坐席未溫公入覲,卻教南蕩候旌麾。 -- 出自宋·周必大·送別邢懷正直閣赴江西提舉二首
- 賜也多言如屢中,合分龍餅示旌嘉。 -- 出自宋·周必大·去夏邦衡胡侍郎生日嘗因茶詩致善頌其語果驗
- 煙霧未應藏島嶼,鳧鹥亦解避旌幡。 -- 出自唐·方干·侯郎中新置西湖
- 吟處美人擎筆硯,行時飛鳥避旌旃。 -- 出自唐·方干·獻浙東王大夫二首
- 術氣芝香粘甕榼,云痕翠點滿旌旗。 -- 出自唐·貫休·上縉云段使君
- 故國幾年猶戰(zhàn)斗,異鄉(xiāng)終日見旌旗。 -- 出自唐·韓偓·傷亂
- 為報湘川神女道,莫教云雨濕旌旗。 -- 出自唐·李群玉·聞湘南從叔朝覲
- 分直蓬邱未再期,江東去去擁旌麾。 -- 出自宋·楊億·李四赴歙州
- 乾坤沖融忽異態(tài),千里和氣生旌旄。 -- 出自宋·黃公度·賀呂守用中
- 憶得梁園探花早,十年淚眼看旌旗。 -- 出自宋·劉子翚·雪
- 想見皇華咨度,望淮北、心曲搖旌。 -- 出自宋·王之道·六州歌頭·燧瑊勛業(yè)
- 倚盡一樓殘照,何妨更、月到簾旌。 -- 出自宋·周紫芝·瀟湘夜雨/滿庭芳
- 我歌為繼柏舟詩,門戶他年耀旌節(jié)。 -- 出自元·楊維楨·劉節(jié)婦
- 兒女床頭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 出自明·李夢陽·石將軍戰(zhàn)場歌
- 司馬臺前列柏高,風云猶自夾旌旄。 -- 出自明·李攀龍·挽王中丞 其一
- 應有舊枝無處覓,萬株風里卓旌旃。 -- 出自唐·薛能·雜曲歌辭·楊柳枝
- 追推契遇最深舊,加復雍孟交旌麾。 -- 出自宋·王拱辰·耆英會詩
- 日月輝明留闕角,龍蛇蟠結動旌旄。 -- 出自宋·鄭獬·早朝
- 巫峽風高送帆席,錦江春動照旌旗。 -- 出自宋·強至·送張如瑩
- 一臥家山今白首,重來猶擁舊旌旗。 -- 出自宋·范祖禹·送周思道再知漢州三首
- 暫馭青鸞紫鳳,來玩十洲三島,旌旆卷芙蓉。 -- 出自宋·王質·水調歌頭·河漢湛秋碧
- 我將仲子趨黃堂,孰看畢戰(zhàn)搴旌幢。 -- 出自宋·陳造·程帥以古人名作詩見寄擬作謝之
- 使君領客凌縹緲,天風颯颯搖旌旄。 -- 出自宋·陳造·從王守獵
- 飲江曾濡六轡濕,致遠又逐雙旌揚。 -- 出自宋·吳泳·天馬引
- 一笑行拋漢水湄,野梅殘雪照旌旗。 -- 出自宋·李新·送知府王大夫
- 岸石有紋欺錦繡,野蘆無數認旌幢。 -- 出自宋·李新·過江游靈泉寺
- 絳幡羽扇前驅列,寶蓋華旗助旌節(jié)。 -- 出自宋·李新·某夏夜酣寢飄然身若凌云其覺也作夢游仙以原
- 風伯清塵過浙西,隨春萬騎擁旌旗。 -- 出自宋·鄭剛中·宿長蘆寺下四絕
- 五馬蕭蕭不醉歸,祗人阡陌卷旌旗。 -- 出自宋·鄭剛中·傅推官勸農七絕句擬和其五·勸農回
- 永晝牙簽紛簡帙,深庭豹尾臥旌旗。 -- 出自宋·李彌遜·丞相張公筑室湘江之上若欲遠人間事盡心於山
- 儒雅風流總不如,蒸髦久合下旌車。 -- 出自宋·馮時行·送馮貫道赴行在二首
- 秋草黃云塞馬肥,漢家驃騎擁旌旗。 -- 出自宋·曹勛·塞下曲二首
- 兵滿天山雪滿衣,漢家都護擁旌旗。 -- 出自宋·曹勛·隴頭吟
- 氣隔龍荒朝隴蜀,令嚴虎旅肅旌麾。 -- 出自宋·曹勛·送謝景思從辟督府二首
- 向玉筍光中,瑤林宴里,來擁雙旌。 -- 出自宋·史浩·木蘭花慢·喜陽和應律
- 使節(jié)東來炯繡衣,蒙泉景色動旌旗。 -- 出自宋·王之望·贈元運使
- 領略光陰成賦詠,等檔酬唱休旌別。 -- 出自宋·呂勝己·滿江紅·物理分明
- 有猿鳥清謳,松篁森衛(wèi),檜柏雙旌。 -- 出自宋·呂勝己·木蘭花慢·朝天門外路
- 老我無因可重見,祝君來此擁旌麾。 -- 出自宋·樓鑰·送秦仲防通判
- 兩邦交聘玉節(jié)馳,廿年不見紅旌旗。 -- 出自宋·樓鑰·寄題臨江徐秘閣儒榮堂
- 我行東指來江上,杰木夾徑如旌旗。 -- 出自宋·廖行之·春日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