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在第7個字的詩句
方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 出自兩漢·虞姬·和項(xiàng)王歌
- 峻節(jié)貫云霄,通方堪遠(yuǎn)大。 -- 出自唐·李白·贈從孫義興宰銘
-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 出自唐·李白·江夏行
- 說法動海岳,游方化公卿。 -- 出自唐·李白·贈僧崖公
- 我愿執(zhí)爾手,爾方達(dá)我情。 -- 出自唐·李白·鄴中贈王大 (一作鄴中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
- 稚顏皓齒,綠發(fā)方瞳,圓極恬淡高妍。 -- 出自宋·蘇軾·戚氏·玉龜山
-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出自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馬跡車輪滿四方,若為閉暑小茅堂。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贈吳子野先生二絕句
- )忽憶尋蟆培,方冬脫鹿裘。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 勸將凈業(yè)種西方,莫待夢中呼起起。 -- 出自宋·蘇軾·次韻潛師放魚
- 人間幾處變西方,盡作波濤翻海勢。 -- 出自宋·蘇軾·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
- 我昔在東武,吏方謹(jǐn)新書。 -- 出自宋·蘇軾·到潁未幾公帑已竭齋廚索然戲作數(shù)句
- 粲粲五色羽,炎方鳳之徒。 -- 出自宋·蘇軾·五色雀?并引?
- 歸來閉戶坐,八方在軒庭。 -- 出自宋·蘇軾·張寺丞益齋
- 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黃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騰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莖心,或垂于葉端,稻乃秀實(shí),驗(yàn)之信然。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次月中梳頭韻
- 皆以王事,而従方外之樂,善哉未曾有也,作是詩以送之。 -- 出自宋·蘇軾·送楊杰(并敘)
- 今歲九月,殘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遲。 -- 出自宋·蘇軾·江月五首(并引)
- 古佛既手提,諸方皆席卷。 -- 出自宋·蘇軾·用數(shù)珠韻贈湜長老
-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鵲巢
- 嘉我未老,鮮我方將。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北山
-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出車
- 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大明
-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小明
-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小明
- 男女并駕,如日方東,以此制敵,何敵不傾。 -- 出自·毛澤東·四言詩·題中國婦女之出版
- 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 -- 出自唐·杜甫·北征
- 有弟有弟在遠(yuǎn)方,三人各瘦何人強(qiáng)。 -- 出自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出守吾家侄,殊方此日歡。 -- 出自唐·杜甫·宴忠州使君侄宅
- 北斗司喉舌,東方領(lǐng)搢紳。 -- 出自唐·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
-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 出自唐·杜甫·憶昔二首
- 三絕自御題,四方尤所仰。 -- 出自唐·杜甫·八哀詩·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 枯旱于其中,炎方慘如毀。 -- 出自唐·杜甫·種萵苣
- 真得歸來笑語,方是閑中風(fēng)月,剩費(fèi)酒邊詩。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十里深窈窕
- 是當(dāng)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 -- 出自宋·辛棄疾·滿江紅·直節(jié)堂堂
- 北闕停朝簿,四方入社名。 -- 出自唐·白居易·晚起
- 夙駕送舉人,東方猶未明。 -- 出自唐·白居易·早送舉人入試
- 佛法贊醍醐,仙方夸沆瀣。 -- 出自唐·白居易·卯時酒
- 南祖心應(yīng)學(xué),西方社可投。 -- 出自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畢題二十二韻以紀(jì)之
- 南山青沈沈,東方白漫漫。 -- 出自唐·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望曉
- 去國辭家謫異方,中心自怪少憂傷。 -- 出自唐·白居易·讀莊子
- 南山青沉沉,東方白漫漫。 -- 出自唐·白居易·和望曉
- 東寺臺閣好,上方風(fēng)景清。 -- 出自唐·白居易·留題開元寺上方
- 莫學(xué)長生去,仙方誤殺君。 -- 出自唐·白居易·不如來飲酒七首
- 潤葉濡枝浹四方,濃云來去勢何長。 -- 出自唐·白居易·陰雨
- 朝梵林未(一作方)曙。 -- 出自唐·王維·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 ?
- 如是睹陰界,何方置我人。 -- 出自唐·王維·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xué)人二首
- 太陽升兮照萬方,開閶闔兮臨玉堂,儼冕旒兮垂衣裳。 -- 出自唐·王維·奉和圣制天長節(jié)賜宰臣歌應(yīng)制
- 當(dāng)是(一作御)方知寡。 -- 出自唐·王維·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 有術(shù)乾盤汞,無方掃鬢霜。 -- 出自宋·陸游·枕上
- 有志師千載,無方起九原。 -- 出自宋·陸游·遣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