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第7個字的詩句
寒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笑語北潭晚,微寒入綺疏。 -- 出自宋·劉子翚·致中晚集
- 宵寒臥增裯,晝寒起增衣。 -- 出自宋·劉子翚·負暄
- 幾葉凋楓,半篙寒日,傍橋系船。 -- 出自宋·盧祖皋·沁園春·幾葉凋楓
- 夜雨燈深,春風寒淺。 -- 出自宋·盧祖皋·踏莎行·夜雨燈深
- 柳風特地更將寒。 -- 出自宋·盧祖皋·畫堂春·玉屏回夢月平讕
- 兩山風雨故留寒,九陌午泥苦未乾。 -- 出自宋·盧祖皋·玉堂有感
- 玉梅枝上卸余寒。 -- 出自宋·石孝友·臨江仙·買笑當歌何處好
- 清瘦花枝不奈寒。 -- 出自宋·石孝友·減字木蘭花·角聲催曉
- 春淺梅紅小,山寒嵐翠薄。 -- 出自宋·石孝友·南歌子·春淺梅紅小
- 雁翅霜輕,鳳羽寒深,誰護春色。 -- 出自宋·史達祖·醉公子·神仙無皋澤
- 風約簾波,錦機寒、難遮海棠煙雨。 -- 出自宋·史達祖·花心動·風約簾波
- 柳戶清明,燕簾寒食。 -- 出自宋·史達祖·釵頭鳳/擷芳詞
- 未燒燈,怕有殘寒,故園稀到。 -- 出自宋·史達祖·探芳信·謝池曉
- 絲雨綿云五月寒,淮堧遺老笑儒冠。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 第四排筵在廣寒,葡萄酒釀色如丹。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 海棠憔悴怯春寒,風雨怎禁得。 -- 出自宋·汪元量·好事近·獨倚浙江樓
- 雪子飛飛塞面寒,地爐石炭共團欒。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九十
- 青城山高風露寒,佩環(huán)掛著山花樹。 -- 出自宋·汪元量·麻姑仙壇歌
- 杜陵清瘦不禁寒,白發(fā)蕭蕭強笑歡。 -- 出自宋·汪元量·九日次周義山
- 朱甍突兀倚云寒,潮打孤城寂寞還。 -- 出自宋·汪元量·浙江亭和徐雪江
- 聽久余音欲絕,寒透鮫綃。 -- 出自宋·王沂孫·一萼紅·思飄飄
- 殘雪籠晴作沍寒。 -- 出自宋·王之道·浣溪沙
- 坐擁斯人怎得寒。 -- 出自宋·王之道·減字木蘭花·修眉山遠
- 照水窺檐巧耐寒。 -- 出自宋·王之道·減字木蘭花·江梅清遠
- 頓覺春溫卻夜寒。 -- 出自宋·王之道·減字木蘭花·笑中聲遠
- 正值東風料峭寒。 -- 出自宋·王之道·減字木蘭花·仙姿凝遠
- 滿城風雨麥秋寒。 -- 出自宋·王之道·浪淘沙·高髻墮香鬟
- 年年常是犯凝寒,換骨曾憑九轉(zhuǎn)丹。 -- 出自宋·王之道·梅花十絕追和張文潛韻
- 誰謂過殘臘,余寒遂有涯。 -- 出自宋·王之道·春雪和袁望回三首
- 晚來天意欲晴寒,幽鳥爭春到舌端。 -- 出自宋·王之道·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 一種幽素姿,凌寒為誰展。 -- 出自宋·王之道·追和魯直蠟梅二首
- 素頰黃心破曉寒,葉如諼草臭如蘭。 -- 出自宋·王之道·和張元禮水仙花二首
- 歲晚松篁茂,山寒虎豹哀。 -- 出自宋·王之道·沙窩道中
- 云開層觀切高寒,三面江湖一面山。 -- 出自宋·王之道·岳陽樓
- 倚竹有佳人,天寒玉肌溫。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王山甫春日出郊探梅
- 石潤占梅雨,山寒應麥秋。 -- 出自宋·王之道·題黃梅驛舍壁間
- 雨后春日遲,不寒亦不暴。 -- 出自宋·王之道·告春亭詩為江寧令荀晉仲作
- 水澀風還逆,天寒日自暾。 -- 出自宋·王之道·舟過三丫河
- 銀床露濕井華寒,自挈銅瓶汲水還。 -- 出自宋·游次公·早起
- 秋晚霜初肅,江寒霧未收。 -- 出自宋·袁去華·南柯子/南歌子
- 清和將近,□春寒更薄。 -- 出自宋·曾覿·踏莎行·翠幄成陰
- 四垂云幕一襟寒,片片飛花輕鏤玉。 -- 出自宋·曾覿·玉樓春
- 雪壓風欺恁地寒,剗地清香噴。 -- 出自宋·曾覿·卜算子·數(shù)盡萬般花
- 建章宮殿晚生寒。 -- 出自宋·曾覿·訴衷情·建章宮殿晚生寒
- 倦妝殘醉怯春寒。 -- 出自宋·曾覿·南柯子/南歌子
- 花近清明晚風寒。 -- 出自宋·曾覿·眼兒媚·花近清明晚風寒
- 萬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簾卷玉波流。 -- 出自宋·張元干·水調(diào)歌頭·今夕定何夕
- 細雨鳴窗一夜寒。 -- 出自宋·張元干·減字木蘭花·客亭小會
- 紫玉誰人三弄寒,細吹斷、江梅意。 -- 出自宋·張元干·卜算子·涼氣入熏籠
- 血灑三城渡,心寒粘罕兵。 -- 出自宋·張元干·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