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安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吹律政知寬,迎長物倍安。 -- 出自唐·徐鉉·冬至日奉和御制
- 去載分襟后,尋聞在建安。 -- 出自唐·徐鉉·寄撫州鐘郎中
- 去載分襟后,尋聞在建安。 -- 出自唐·徐鉉·寄撫州鐘郎中(時王師敗績于閩中,謨在建州
- 無由此棲息,魂夢在長安。 -- 出自唐·劉昭禹·靈溪觀
- 當時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長。 -- 出自唐·李宏皋·題桃源
- 天之產于此,意欲生民安。 -- 出自宋·王周·金盤草
- 天之產于此,意欲生民安。 -- 出自宋·王周·金盤草詩(生寧江巫山南陵林木中)
- 惜得裹蒸無用處,不如安霸取江山。 -- 出自唐·孫元晏·齊·明帝裹蒸
- 理人似愛長行心,天下安平多草草。 -- 出自唐·趙摶·廢長行(辨其惑于無益之戲而不務恤民也)
- 明朝梯石路,更仗筍輿安。 -- 出自唐·姚偓·南源山
- 無力不任為走役,有文安敢滯清平。 -- 出自唐·盧群玉·投盧尚書
- 喧靜各有路,偶隨心所安。 -- 出自唐·護國·歸山作
- 禪意歸心急,山深定易安。 -- 出自唐·清江·送贊律師歸嵩山(一作無可詩)
- 未得忘身法,此身終未安。 -- 出自唐·澹交·病后作
- 山齋西向蜀江濆,四載安居復有群。 -- 出自唐·尚顏·峽中酬荊南鄭準
- 力進憑詩業,心焦闕問安。 -- 出自唐·尚顏·送劉必先
- 檐雨滴更殘,思君安未安。 -- 出自唐·修睦·懷虛中上人
- 當時計拙笑將軍,何事安邦賴美人。 -- 出自唐·王軒·附:軒詩
- 罪流更溢三千里,白佛安能救爾生。 -- 出自宋·李兼·戒事魔十詩
- 攜賞喜康樂,示文驚建安。 -- 出自宋·李縝·奉和郎中游仙巖四瀑布寄包秘監李吏部趙婺州
- 比月中玉兔,別有長生,安心是藥。 -- 出自元·李俊明·瑞鶴仙 沁南守劉巨源誕節十月十五
- 有雙檜亭臺,萬荷池沼,安我邵平圃。 -- 出自元·許有孚·摸魚子·買陂塘旋栽楊柳
- 便玉*橫空,金猊跨海,安有野亭趣。 -- 出自元·馬熙·摸魚子·買陂塘旋栽楊柳
- 荒草寒煙,幾年不到新安路。 -- 出自元·邵亨貞·點絳唇·荒草寒煙
- 幾度秋風渭水,落葉長安。 -- 出自元·仆散汝弼·風流子 金石萃編卷一百五十八載溫泉風流子
- 前頭說甚惺惺,辰下重安手腳。 -- 出自元·王哲·晝夜樂 藏頭 重陽全真集卷之十三
- 風定云初斂,潮平浪亦安。 -- 出自元·王丹桂·金鼎一溪云
- 體若虛空凈,心如泰華安。 -- 出自元·劉志淵·南柯子·體若虛空凈
- 容齋平日,一身用舍系安危。 -- 出自元·張伯淳·望月婆羅門引 送徐容齊
- 好待青霄得路,穩上長安。 -- 出自元·劉敏中·婆羅門引 壽大智先生
- 到明年歸對西山,細說安邊檢花草粹編卷十有此首,但作者注應滕賓。 -- 出自元·滕賓·奪錦標 送李景山西使 此首見劉輯滕賓涵
- 約相逢、解佩換蒲萄,長安陌。 -- 出自元·吳存·滿江紅 謝番丞薦舉
- 應知西向笑,不是為長安。 -- 出自明·曹學佺·臘月朔日圣果寺訪戒山上人
- (疚齋如皋冒氏為前淮安關監督蔗叟淮安段氏為登八十詩人望社為明末遺老會文湖寺所題名) -- 出自近代·陳三立·寄題湖心寺示慧之上人
- 十年烽燧點禹甸,縮手安問散腰腳。 -- 出自近代·陳三立·為甘翰臣題非園圖
- 伏犀埋頭不敢出,懷寶安眠遮步障。 -- 出自清·嚴遂成·白水巖瀑布
- 可憐吹得頭如雪,更上安南萬里舟。 -- 出自明·張以寧·有感
- 萬方猶事武,一榻豈容安。 -- 出自明·汪廣洋·忠勤樓諸老夜直予時守省作詩二章寄之
- 賦詩已覺無曹劉,罵客安知有程李。 -- 出自明·貝瓊·正月廿九日楊鳴鶴席上分韻得幾字
- 樽俎從容成感舊,鼎茵安否莫知君。 -- 出自宋·趙希逢·和寄王士貴
- 林下也休驚曲木,一般安分賽當錢。 -- 出自宋·趙希逢·和套筒
- 勢參吳楚分,作鎮向同安。 -- 出自宋·孫僅·題潛山
- 春風頻動處,日日報平安。 -- 出自宋·汪洙·神童詩
- 學道三十年,此心猶未安。 -- 出自明·李流芳·南歸詩十八首
- 久客倦驚魂,田居乞暫安。 -- 出自宋·張詠·效居會傅逸人
- 一間歸白閣,更不入長安,絕頂無人上,西鳳徹夜寒。 -- 出自宋·釋保暹·寄白閣元貞
- 詩禪同所尚,邂逅在長安。 -- 出自宋·釋文兆·寄行肇上人
- 秋盡積雨歇,幽憂病漸安。 -- 出自宋·釋智圓·病起
- 對食須思稼穡勞,為僧安用事雄豪,剃頭本意求成佛,不為齊筵坐位高。 -- 出自宋·釋智圓·誡后學
- 百川奔注歸滄海,五服安居賴禹功。 -- 出自宋·釋智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