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第1個字的詩句
外在第一個字的詩句
- 外家近許遷新宅,不遣司農費一錢。 -- 出自宋·蘇轍·學士院端午貼子二十七首 太皇太后閣六首
- 外人傳一二,猶得載銘詩。 -- 出自宋·蘇轍·歐陽文忠公夫人挽詞二首
- 外纏毳韋,內輯貂鼬。 -- 出自宋·蘇轍·潁州擇勝亭詩
- 外孫讀書舊有功,吾言七字傳祖風。 -- 出自宋·蘇轍·外孫文九伏中入村曬麥
- 外遭饑寒侵,內苦憂患鑠。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監試舉人
- 外物不可必,惟此方寸心。 -- 出自宋·蘇轍·次韻答張耒
- 外家恩澤少,先后禮容虛。 -- 出自宋·蘇轍·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
- 外孫跨鞍馬,遇事亦閑習。 -- 出自宋·蘇轍·思歸二首
- 外物固難必,清名竟安賴。 -- 出自宋·蘇轍·思賢堂
- 外湖北嶺云多,小園暗碧鶯啼處。 -- 出自宋·吳文英·水龍吟·外湖北嶺云多
- 外臺天耳目,正士國根基。 -- 出自宋·戴復古·投江西曾憲二首
- 外發龍鱗之丹彩,內含麝芬之紫煙。 -- 出自南北·鮑照·擬行路難
- 外姻遠近至。 -- 出自南北·鮑照·松柏篇
- 外厲貞素談,戶內滅芬芳。 -- 出自魏晉·阮籍·詠懷
- 外隨夏蓮變。 -- 出自南北·沈約·長歌行
- 外物雖多品,天心在一純。 -- 出自宋·曾鞏·郊祀慶成并進狀
- 外之君臣內父子,仁義禮樂定筆端。 -- 出自宋·曾鞏·謝章伯益惠硯
- 外物有榮悴,中心無戚疏。 -- 出自宋·司馬光·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 外飾服章改,流光顏貌非。 -- 出自宋·司馬光·光皇祐二年謁告歸鄉晨至治平二上方得再來愴
- 外野饒真趣,令人襟抱夷。 -- 出自宋·司馬光·和明叔游白龍溪
- 外無涇謂分,內有淄澠別。 -- 出自宋·司馬光·和吳沖卿三哀詩
- 外事付丞掾,無妨風景嘉。 -- 出自宋·司馬光·清燕亭
- 外湖蓮子長參差,霽山青處鷗飛。 -- 出自宋·張先·畫堂春·外潮蓮子長參差
- 外院重扉聯寶獸。 -- 出自宋·張先·偷聲木蘭花·雪籠瓊苑梅花瘦
- 外家依廣下,中國向窮邊。 -- 出自明·湯顯祖·初發瑤湖次宿廣溪(別吳十一舅隆八弟)
- 外人初到故應迷。 -- 出自元·元好問·臨江仙 內鄉寄嵩前故人
- 外家姓龐氏夸談體遣孔兄*。 -- 出自元·元好問·臨江仙 贈仲經女子楚楚
- 外地見花終寂寞,異鄉聞樂更凄涼。 -- 出自唐·韋莊·思歸
- (外囗里力)火律令翻穹窿,鞭擊妖魅驅蛇蟲。 -- 出自宋·白玉蟾·木郎祈雨咒
- (外囗里力)火老將擅神武,一滴天上金瓶水,滿空飛線若機杼。 -- 出自宋·白玉蟾·祈雨歌
- 外間皇父中艷妻,馬角突兀連牝雞。 -- 出自明·劉基·梁甫吟(此詩云"艷妻"、"牝雞",亦為奇后而
- 外本而內末,民俗隨之遷。 -- 出自明·劉基·感時述事(十首)
- 外恧良朋。 -- 出自漢·嵇康·幽憤詩
- 外似貪污內貞。 -- 出自漢·嵇康·六言詩十首 其七
- 外卻浮華景,中含教化情。 -- 出自唐·杜荀鶴·讀友人詩
- 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 出自唐·權德輿·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
- 外館嬪儀貴,中參睿渥深。 -- 出自唐·權德輿·贈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二首
- 外館留圖史,陰堂閉德容。 -- 出自唐·權德輿·贈魏國憲穆公主挽歌詞二首
- 外孫爭乞巧,內子共題文。 -- 出自唐·權德輿·七夕見與諸孫題乞巧文
- 外布芳菲雖笑日,中含芒刺欲傷人。 -- 出自唐·陸龜蒙·薔薇
- 外堪欺玳瑁,中可酌昆侖。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尊
- 外形堅綠殼,中味敵璚英。 -- 出自唐·陸龜蒙·四明山詩·青欞子
- 外國讎虛結,中華憤莫伸。 -- 出自唐·張祜·詠史二首
- 外戚心殊迫,中途事可量。 -- 出自唐·張祜·華清宮和杜舍人
- 外道修羅驚縮項,神通。 -- 出自宋·無名氏·南鄉子·兩手擘鴻蒙
- 外夷效順,猶自選車徒。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外物多情,幻身無奈生憔悴。 -- 出自宋·無名氏·齊天樂·自清都別后
- 外詞陽磊磊,內畏實兢兢。 -- 出自宋·梅堯臣·歐陽郡太君挽歌二首
- 外臺持權綱,才具必美好。 -- 出自宋·梅堯臣·送京西轉運李刑部移京東轉運
- 外內官忷忷,陛下何未悉。 -- 出自宋·梅堯臣·書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