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埋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不見東籬千載士,自應埋沒老風霜。 -- 出自宋·趙蕃·十月見菊二首
- 潛德固宜祀,高文寧可埋。 -- 出自宋·趙蕃·謁孺子祠
- 惟思舊酒務,糟酵茺榛埋。 -- 出自宋·葉適·北齋
- 送公何物堪將去,留在埋銘石色新。 -- 出自宋·葉適·安扶待制侍郎徐公挽詞二首
- 山林卑陋無橋柏,霸氣埋沒惟蒿蓬。 -- 出自宋·葉適·剡豀舟中
- 挽君已老慶先盡,安得埋銘更后垂。 -- 出自宋·葉適·郭伯山挽詞
- 神回天上活,骨付月中埋。 -- 出自宋·汪莘·方壺自詠
- 殘僧自言昔遭變,藏經埋像猶可唁。 -- 出自宋·周文璞·重游棲霞
- 木任巖藤束,花從澗草埋。 -- 出自宋·陽枋·和前人韻賦昌溪洞口
- 黨籍碑成國步屯,忠臣埋沒瘴鄉塵。 -- 出自宋·周端臣·讀黨籍碑
- 風流何必葬,便擁菊花埋。 -- 出自宋·周弼·孫季蕃故居
- 光華濡轡今新遣,風采埋輪又一新。 -- 出自宋·趙汝騰·慶高恥堂柱史都運
- 已巳歸藏無欠事,獨憐埋玉重凄然。 -- 出自宋·衛宗武·挽都務弟
- 翻憶賞心亭下水,草洲埋沒貯愁酸。 -- 出自宋·陳景沂·草
- 兒女來前痛別離,遺言埋骨用深衣。 -- 出自宋·王義山·挽平軒王府判
- 拂床文字翻葉葉,古心埋沒從何求。 -- 出自宋·馬廷鸞·題王氏琴清堂
- 君宜借力寬詩課,我亦埋頭事藥椷。 -- 出自宋·何夢桂·和韻問魏石川疾
- 東籬瀟灑一枝秋,向來埋沒不如草。 -- 出自宋·趙文·陳清叔晚菊
- 此夕莫知是元夕,地爐埋伏身猶僵。 -- 出自宋·董嗣杲·辛酉富池元宵寫懷二首
- 翅翅展青無體勢,心心埋白有須眉。 -- 出自宋·董嗣杲·碧蟬兒花
- 吟卷紀游揮小草,醉篷埋恨載浮萍。 -- 出自宋·董嗣杲·初欲登小孤惠濟廟水盛風駛回首已遠矣
- 若錢若馬訛傳久,難覓埋銘證異同。 -- 出自宋·董嗣杲·將軍教場墓
- 別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沒在蓬蒿。 -- 出自宋·董嗣杲·真珠泉
- 佳城今已開,雖開不葬埋。 -- 出自·***·沈彬壙篆
- 蕭晨騎馬出皇都,聞說埋冤在路隅。 -- 出自唐·楊虞卿·過小妓英英墓
- 古壁青燈動,深庭濕葉埋。 -- 出自唐·喻鳧·監試夜雨滴空階
- 當時若是逢韓壽,未必埋蹤在賈家。 -- 出自唐·羅虬·比紅兒詩(并序)
- 可惜一靈物,無始被境埋。 -- 出自唐·豐干·壁上詩二首
- 帛上何所書,繁霜慘濛埋。 -- 出自元·胡天游·烈女李三行
- 青冢今成土一堆,嬌容埋玉恨難開。 -- 出自宋·趙希逢·和閱明妃傳
- 聞道倭夷初鑄成,幾歲埋藏擲深井。 -- 出自明·唐順之·日本刀歌
- 側階簪筆書王法,當路埋輪有祖風。 -- 出自宋·石介·送張殿院還臺
- 史解戮人惟戮古,地能埋死只埋愚。 -- 出自宋·黃庶·次韻和言懷
- 露中梳洗怕添妝,雪里埋藏畏稱好。 -- 出自宋·項安世·答陳江州和少游梅花韻見寄
- 使君如玉不雕鐫,可惜埋藏已十年。 -- 出自宋·趙師秀·題方興化塋舍
- 使伯遲而出獵兮,公已埋骨乎東海之東。 -- 出自宋·邵定·呂望非熊
- 人生有才不盡用,古來埋沒皆如此。 -- 出自明·張羽·王元章墨梅
- 訴得冤伸意始休,敝帷埋骨幾經秋。 -- 出自宋·艾性夫·義馬冢
- 地下紅旗應北指,西湖埋骨不埋心。 -- 出自宋·艾性夫·岳武穆葬西湖故宅為學宮
- 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猶虛。 -- 出自·陳寅恪·客南歸述所聞戲作一絕
- 人喜相知自昔然,況君埋玉未多年。 -- 出自宋·孔武仲·讀王逢原文奇其才擇甚精者錄為一編
- 波瀾沃日漾舟起,霰雪埋空出塞時。 -- 出自宋·孔武仲·余嘗謂北人不知江湖如南人不羽邊塞時張蕓老
- 官雖為言謫,名不共身埋。 -- 出自宋·常勉·賈司倉祠堂
- 愿與朱云斬邪佞,豈甘埋沒延平津。 -- 出自宋·陳長方·古劍行
- 誰能作文冢,反魂為瘞埋。 -- 出自宋·陳槐卿·句
- 我來筆其事,靈跡救沈埋。 -- 出自宋·陳允升·釣魚臺
- 觀梅詩興愧何郎,塵鞅埋頭歲月長。 -- 出自宋·杜范·康秋惠詩和其韻二首
- 患不甘且冽,榛莽能久埋。 -- 出自宋·方回·次韻賓旸龍泉
- 爭如湖上逋仙冢,詩骨埋云萬古香。 -- 出自宋·黃庚·西山韓太師墳
- 野人斸地得神兵,鏟采埋光三尺半。 -- 出自宋·黃彥平·立秋日湘舍熊生所居斸地得劍長三尺六寸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