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第13個字的詩句
和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生平見說勇為義,十指團欒一和氣。 -- 出自宋·姚勉·送孫龍谷
- 幸際干戈屯禍極,挽回禮樂泰和先。 -- 出自宋·王奕·和疊山到山陽郡學四詩
- 銜盡吳花成鹿苑,人間不恨雨和風。 -- 出自宋·彭元遜·滿江紅·翠袖馀寒
- 任北雪迷空,東風換綠,都付夢和醉。 -- 出自宋·梁棟·摸魚兒·枕寒流
- 綠扇搖秋吐秀黃,宿根清傲雪和霜。 -- 出自宋·董嗣杲·芭蕉花
- 蘇門水木無纖埃,聞君家近公和臺。 -- 出自宋·董嗣杲·贈蕭煉師公弼
- 松頂巢成亦甚危,元和禪此太和歸。 -- 出自宋·董嗣杲·鳥窠
- 羔水軒窗宜夏居,夜涼如水似和初。 -- 出自宋·陳深·夏日南軒
- 隨地平章花與柳,為天評品風和月。 -- 出自宋·邵桂子·滿江紅·離卻京華
- 恰喜亥成二首,還慶陽來七日,和氣漸舒徐。 -- 出自宋·梁大年·水調歌頭·南極壽星現
- 金闕內藏玄谷子,玉池中坐太和官。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若問我修何妙法,不離身內汞和鉛。 -- 出自唐·呂巖·七言
- 方向杏壇逃敗北,卻子蓮社得和南。 -- 出自宋·華岳·呈楚南僧
- 滿挹酒漿供里北,平量風月借和南。 -- 出自宋·華岳·斗齋
- 中興只作釣臺侶,胸啡中百萬和無兵。 -- 出自宋·華岳·歸釣吟
- 更愿年豐富金帛,飽裝駝駕為和戎。 -- 出自宋·華岳·紀時
- 文德自來能服遠,更煩劉向為和戎。 -- 出自宋·華岳·戲呈趙可父
- 紅杏無壇堪拱北,白蓮有社結和南。 -- 出自宋·華岳·與楞伽老瑛上人
- 一萬邊兵不立功,卻令婁敬自和戎。 -- 出自宋·華岳·閱明妃傳
- 千朵嫩桃迎曉日,萬株垂柳逐和風。 -- 出自唐·盧真·七老會詩
- 尉仙鯨海駕高浪,郡博鳳律鏘和風。 -- 出自宋·王炎·用元韻答徐尉
- 舉世豈無人具眼,未應終不貴和隨。 -- 出自宋·王炎·和吳夢授韻
- 九郡竟歌兼煮海,四方皆得共和羹。 -- 出自唐·許棠·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 登高始覺太虛寬,白雪須知唱和難。 -- 出自唐·李建勛·登升元閣
- 萬疊故山云總隔,兩行鄉淚血和流。 -- 出自宋·劉兼·重陽感懷
- 萬疊故山云總隔,兩行香淚血和流。 -- 出自宋·劉兼·重陽感懷二首
- 春雨濛濛不見天,家家門外柳和煙。 -- 出自唐·韋檢亡姬·和檢詩
- 玉雪梨渦,錦云桃扇,紫簫雙鳳和鳴。 -- 出自元·謝應芳·滿庭芳 四月錢夢弼出妓,為陸文迪壽,邀仆
- 羞看繡帳雙鴛帶,徒費薰衣百和香。 -- 出自元·梁寅·怨歌行(二首)
- 休言木龍金虎,更何須、黑赤坎和離。 -- 出自元·王哲·木蘭花慢·論修行鍛練
- 了了不生真不滅,自然結就坎和離。 -- 出自元·劉處玄·望蓬萊·近中壽
- 萬事不令心散亂,忘情緘口養和光。 -- 出自元·王處一·望蓬萊 贈小童
- 道六條盡備,諸人多樣,卒難應,和鸞節。 -- 出自元·王惲·水龍吟 送崔中丞赴上都
- 子弟聯芳并秀,戲彩稱觴先后,和氣藹春熙。 -- 出自元·劉敏中·水調歌頭 長蘆商子文伯父元鼐國寶,年九十
- 傳世四書端實學,待人一縣皆和氣。 -- 出自元·陳櫟·滿江紅 代送朱姓吏滿歸
- 待莼鱸江上,高歌小梅,扣舷相和。 -- 出自元·王沂·水龍吟 和鄭彥章韻
- 枕漱有泉兼有石,衣披和月也和風。 -- 出自宋·趙希逢·和幽居
- 敔鵝貼貼天際來,雄雌相隨氣和諧。 -- 出自明·袁凱·王若水為畫秋江眾禽圖
- 群蛇戢戢方斗爭,蝦蟆螻蛄相和鳴。 -- 出自明·袁凱·蚊
- 塤箎雅韻皆多感,偏覺陽春再和難。 -- 出自宋·宋庠·和中丞晏尚書和答十二兄夜歸遇雪之作
- 鳴瑟久拋雩舞地,稱觴更負永和春。 -- 出自宋·宋庠·春霽漢南登樓望懷仲氏子京
- 南國勿思終計最,蓬丘番直即和鉛。 -- 出自宋·余靖·送蘇祠部通判洪州
- 老幼歡呼相公雨,喜氣醞釀為和風。 -- 出自宋·黃庶·喜雨上文相公
- 五曲漁村壽樂多,隨大隨小聲和和。 -- 出自宋·項安世·荊江漁父竹枝詞九首和夔師□侍郎韻為荊師范
- 天上舉安吾始樂,時哉王道正和平。 -- 出自宋·項安世·和宋師出示所送李大著詩
- 向來清白不受來,正氣本自天和鐘。 -- 出自宋·項安世·次黃司戶紅糟韻四首
- 世上已無桃與李,個中方是白和紅。 -- 出自宋·項安世·酴醾牡丹同賦
- 此事不經身出處,諸公可念政和平。 -- 出自宋·項安世·送陳正己赴調
- 但了寢門安與否,更關城廓是和非。 -- 出自宋·項安世·次韻鄉人賀歸
- 恐被先生浮大白,尊前休說是和非。 -- 出自宋·項安世·再到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