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名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胸次崢嶸滿貯書,十年名字滿江湖。 -- 出自宋·范成大·林元復挽詩
- 荒山余閥閱,兒女擅嘉名。 -- 出自宋·范成大·夜泊歸舟
- 林泉草木盡含裹,是則名為普光明。 -- 出自宋·范成大·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巔,一名勝
- 郤恐方平知,浪得狡獪名。 -- 出自宋·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廡取涼
- 諸賢乃不凡,骨相有功名。 -- 出自宋·范成大·既離成都,故人送者遠至漢嘉分袂,其尤遠而
- 淹中學邃方成傳,谷口名高豈待卿。 -- 出自宋·范成大·致政承奉盧君挽詞
- 天教命薄,青樓占得聲名惡。 -- 出自宋·晏幾道·醉落魄·天教命薄
- 情景牽心眼,流連處、利名易薄。 -- 出自宋·周邦彥·一寸金·州夾蒼崖
- 十三初學擘箜篌,弟子名中被點留。 -- 出自唐·王建·宮詞
- 門前粉壁上,書著縣官名。 -- 出自唐·王建·原上新居十三首
- 我來至此中,守吏非本名。 -- 出自唐·王建·主人故亭
- 舉頭看玉牌,不識宮殿名。 -- 出自唐·王建·元日早朝
- 撫背恩雖同骨肉,擁旄名未敵功勛。 -- 出自唐·王建·送振武張尚書
- 野市依蠻姓,山村逐水名。 -- 出自唐·王建·南中
- 遲疑匪自崇,將顯求賢名。 -- 出自唐·王建·贈王侍御
- 更覽諸公作,知高題柱名。 -- 出自唐·顏真卿·登平望橋下作
- 烏孫國亂多降胡,詔使名王持漢節。 -- 出自唐·張籍·塞下曲
- 坐令其子拜,常呼幼時名。 -- 出自唐·張籍·祭退之
- 生男不能養,懼身有姓名。 -- 出自唐·張籍·西州
- 為政多孱懦,應無酷吏名。 -- 出自唐·張籍·寒食書事二首
- 夏木多好鳥,偏知反舌名。 -- 出自唐·張籍·徐州試反舌無聲
- 應笑風塵客,區區逐世名。 -- 出自唐·張籍·題李山人幽居
- 似鶴難知性,因山強號名。 -- 出自唐·張籍·贈箕山僧
- 宮錦不傳樣,御香空記名。 -- 出自唐·張籍·舊宮人
- 更向桑干北,擒生問磧名。 -- 出自唐·張籍·漁陽將
- 繞墓招魂魄,鐫巖記姓名。 -- 出自唐·張籍·哭山中友人
- 多生修律業,外學得詩名。 -- 出自唐·張籍·送閑師歸江南
- 知君卻回日,記得?;?span id="l311dvz1" class="hong">名。 -- 出自唐·張籍·送蠻客
- 明朝記歸處,石上自書名。 -- 出自唐·張籍·夜宿黑灶溪
- 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 出自唐·孟郊·游終南山
- 遠念塵末宗,未疏俗間名。 -- 出自唐·孟郊·題從叔述靈巖山壁
- 莫以手中瓊,言邀世上名。 -- 出自唐·孟郊·山中送從叔簡
- 玄庭自嘉會,金書拆華名。 -- 出自唐·孟郊·列仙文·方諸青童君
- 借水洗閑貌,寄蕉書逸名。 -- 出自唐·孟郊·同從叔簡酬盧殷少府
- 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 出自唐·孟郊·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
- 君子亦拾遺,拾遺非拾名。 -- 出自唐·孟郊·饑雪吟
- 塵埃徐庾詞,金玉曹劉名。 -- 出自唐·孟郊·贈蘇州韋郎中使君
- 食參將可待,誅錯輒為名。 -- 出自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
- 應憐釣臺石,閑卻為浮名。 -- 出自唐·劉長卿·送嚴維尉諸暨(嚴即越州人)
- 共許陳琳工奏記,知君名行未蹉跎。 -- 出自唐·劉長卿·送孔巢父赴河南軍(一作皇甫冉詩)
- 抗志青云表,俱踐高世名。 -- 出自唐·韋應物·朝請后還邑,寄諸友生
- 壯圖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 出自唐·韋應物·灃上寄幼遐
- 朝野同稱嘆,園綺郁齊名。 -- 出自唐·韋應物·送郗詹事
- 拜親歸海畔,似舅得詩名。 -- 出自唐·韋應物·送槐廣落第歸揚州
- 墻宇或崩剝,不見舊題名。 -- 出自唐·韋應物·答河南李士巽題香山寺
- 好讀神農書,多識藥草名。 -- 出自唐·韋應物·種藥
- 人生足自樂,帝力無能名。 -- 出自宋·文天祥·生日
- 指授別生死,錚然震能名。 -- 出自宋·文天祥·彭通伯衛和堂
- 一代文昌貴,千年諫議名。 -- 出自宋·文天祥·挽朱尚書貔孫
- 城中賢府主,千秋萬歲名。 -- 出自宋·文天祥·李安撫芾第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