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名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理司來執訊,譯者為通名。 -- 出自宋·孔武仲·獻西俘
- 田園何足道,力學是功名。 -- 出自宋·孔武仲·謝彥成子侄四人同時登科調官南歸
- 達士因忘世,非求高尚名。 -- 出自宋·孔武仲·白公草堂
- 夫妻未媾本何私,分在名存白日知。 -- 出自明·沈周·烈女生篇
- 不念王貢交,千載揚芳名。 -- 出自明·張時徹·北征雜詠三首
- 千載風流白太傅,長留名跡在山中。 -- 出自近代·張元濟·鉅庭道兄以廬山花徑景白亭冊屬題,勉成二絕
- 掃除下界風霾跡,長使名山放佛光。 -- 出自·唐生智·天池塔
- 逢人便說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聞。 -- 出自·謝覺哉·訪杏花村
- 圣朝仍得罪,郎署早知名。 -- 出自明·汪道昆·送張虞部謫常州別駕還婺覲省
- 為惡恐不盡,惑眾美其名。 -- 出自·陳獨秀·告少年
- 幸自琴書消日月,盡教名利走風波。 -- 出自元·張弘范·浣溪沙
- 入市非求利,居山豈為名。 -- 出自宋·蔡沈·偶題三首
- 曲度神莫測,調高妙難名。 -- 出自宋·蔡沈·贈琴士翁明遠
- 大書毋自欺,高齋扁新名。 -- 出自宋·蔡沈·玉堂真丈索毋自欺齋詩
- 公子方年少,絲桐長有名。 -- 出自宋·蔡沈·贈琴士劉伯華
- 五經為笥腹便便,千佛名高此作緣。 -- 出自宋·曹涇·次胡濟鼎同年三律
- 大費家聲星斗垂,乃翁名跡世人知。 -- 出自宋·晁公溯·費子范以予銘其父墓持錦物相餉盡歸之姑留洮
- 喜聞天下言,孝章有大名。 -- 出自宋·晁公溯·與鮮于茶干
- 辟疆好清靜,雖仕不近名。 -- 出自宋·晁公溯·題趙誠甫養恬軒
- 無意隨園綺,逃名更得名。 -- 出自宋·車瑾·馬家山
- 竟登皇石趣,勇去謝榮名。 -- 出自宋·陳淳·挽程推官二首
- 綠引滄溟循道入,青徘名第對門看。 -- 出自宋·陳淳·修學扁大成殿門依敖教韻上趙寺丞
- 大門復舊正當陽,直挹名第真仙峰。 -- 出自宋·陳淳·敘趙守備學釋菜會馂
- 書生稽古力,詞苑久虛名。 -- 出自宋·陳杰·訊給事徐尚書自除知制誥歸
- 年方登弱冠,詩已有高名。 -- 出自·陳麟·題釋英白云集
- 紹興宣諭一忠臣,為慕名門遂作嬪。 -- 出自宋·陳宓·挽方瓊州恭人
- 晉代風流多逸士,陶公名節號忠臣。 -- 出自宋·陳宓·次仙豀陳侍郎韻寄題劉尚書二首·真止
- 延平學術號淵源,端的名師四代傳。 -- 出自宋·陳宓·送延平二堂長
- 仙豀七十里,半世只聞名。 -- 出自宋·陳宓·題喻景山大飛書房
- 平津期究業,疏傅已傳名。 -- 出自宋·陳宓·挽楊尚書
- 蔡公筆妙曾分品,坡老名高合得嘗。 -- 出自宋·陳宓·詠荔子
- 交游二十載,恐負壁間名。 -- 出自宋·陳宓·喻景山索詩用石間韻
- 一秋好處黃葉節,自昔名言不浪傳。 -- 出自宋·陳宓·重九前一日劉學錄以詩招潘楊二丈登高二丈辭
- 今年丹荔逐南風,獨有名花發舊叢。 -- 出自宋·陳宓·山丹五本盛開
- 仙溪七十里,半世始聞名。 -- 出自宋·陳師服·和許伯詡訪景山
- 江南佛法多衰謝,主張名教一夔足。 -- 出自宋·陳天麟·贈水西寺舉老
- 他時南岳去,記得此巖名。 -- 出自宋·陳摶·俞公巖
- 相期忘歲月,飽飯讀書名。 -- 出自宋·陳文蔚·徐天錫歸自玉山昌甫以三詩送之后二篇有及予
- 寓形宇內皆生意,何但名園草木春。 -- 出自宋·陳文蔚·寄題吳伯豐同榮堂
- 連城價重雖非玉,千古名存壽此山。 -- 出自宋·陳文蔚·以山石條環趙昌甫交支廿八字
- 幾年營此草堂棲,施飾名園百卉齊。 -- 出自宋·陳襄·和程公辟游宿猿洞二首
- 曰予朔方士,飲子南方名。 -- 出自宋·陳襄·喜雪
- 五年膺大統,一旦享英名。 -- 出自宋·陳襄·英宗皇帝挽詞二首
- 山中曾出世,海上未知名。 -- 出自宋·陳襄·水口贈別大吉祖師長老
- 舊地幾番新地主,諫堂名字愈輝光。 -- 出自宋·陳巖·諫堂山
- 漢唐造草昧,數子留其名。 -- 出自宋·陳宗遠·有感
- 安用泥口耳,紛紛爭異名。 -- 出自宋·陳宗遠·有感
- 紛紛瀾倒徒,空贏身后名。 -- 出自宋·陳宗遠·有感
- 粲粲核中仁,尚可瀹奇名。 -- 出自宋·程敦厚·句
- 周大公圣猶遭謗,伊洛名賢亦被譏。 -- 出自宋·淳熙太學·誚陳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