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名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松偃石床平,何人識姓名。 -- 出自唐·許渾·題杜居士
- 病起慚書癖,貧家負酒名。 -- 出自唐·許渾·旅夜懷遠客
- 未作干時計,何人問姓名。 -- 出自唐·許渾·贈高處士
- 酒縱山中性,詩留海上名。 -- 出自唐·許渾·重傷楊攀處士二首
- 應憐茂陵客,未有子虛名。 -- 出自唐·許渾·贈柳璟、馮陶二校書
- 何必澄湖徹,移來有令名。 -- 出自唐·楊巨源·秋日韋少府廳池上詠石
- 好與高陽結吟社,況無名跡達珠旒。 -- 出自唐·高駢·途次內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
- 尤愛一溪水,而能存讓名。 -- 出自唐·元結·喻瀼溪鄉舊游
- 窊石堪為樽,狀類不可名。 -- 出自唐·元結·窊尊詩(在道州)
- 幸應邊書募,橫戈會取名。 -- 出自唐·李益·赴邠寧留別
- 漢章雖約法,秦律已除名。 -- 出自唐·李益·送人流貶
- 今日邊庭戰,緣賞不緣名。 -- 出自唐·李益·夜發軍中
- 今來為尉者,天下有仙名。 -- 出自唐·張喬·書梅福殿壁二首
- 仰山因久住,天下仰山名。 -- 出自唐·張喬·贈仰大師
- 豈易及歸榮,辛勤致此名。 -- 出自唐·張喬·送友人及第歸江南
- 高塔六街無不見,塔邊名出只吾師。 -- 出自唐·張喬·寄薦福寺棲白大師
- 種在法王城,前朝古寺名。 -- 出自唐·張喬·和薛監察題興善寺古松(薛一作崔)
- 不知青史上,誰可計功名。 -- 出自唐·崔涂·讀段太尉碑
- 不隨陵谷變,應只有高名。 -- 出自唐·崔涂·過陶征君隱居
- 異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 -- 出自唐·皇甫冉·送歸中丞使新羅
- 乍見還州里,全非隱姓名。 -- 出自唐·皇甫冉·贈鄭山人
- 學謝淹中術,詩無鄴下名。 -- 出自唐·皇甫冉·閑居作
- 家承孔圣后,身有魯儒名。 -- 出自唐·皇甫冉·送孔黨赴舉
- 共許陳琳工奏記,知君名宦未蹉跎。 -- 出自唐·皇甫冉·送孔巢父赴河南軍(一作劉長卿詩)
- 更作儒林傳,還應有姓名。 -- 出自唐·皇甫冉·送韋山人歸鐘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詩)
- 今日見君嘉遁處,悔將名利役疏慵。 -- 出自唐·薛逢·五峰隱者
- 尺組掛身何用處,古來名利盡丘墟。 -- 出自唐·薛逢·重送徐州李從事商隱
- 河上關門日日開,古今名利旋堪哀。 -- 出自唐·薛逢·潼關驛亭
- 田園休問主,詞賦已垂名。 -- 出自唐·李頻·和太學趙鴻博士歸蔡中
- 董氏嬌嬈性,多為窈窕名。 -- 出自唐·張說·傷妓人董氏四首
- 群臣原封岱,還駕勒鴻名。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途經華岳應制
- 文武皆王事,輪心不為名。 -- 出自唐·張說·宿直溫泉宮羽林獻詩
- 周狩聞岐禮,秦都辨雍名。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幸鳳湯泉應制
- 錫命承丕業,崇親享大名。 -- 出自唐·張說·東都酺宴
- 日授休門法,星教置陣名。 -- 出自唐·張說·送趙順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
- 處高心不有,臨節自為名。 -- 出自唐·張說·五君詠五首·蘇許公環
- 舊傳南海出靈禽,時樂名聞不可尋。 -- 出自唐·張說·時樂鳥篇
- 千秋題作字,長壽帶為名。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賜王公千秋鏡應制
- 應將無住法,修到不成名。 -- 出自唐·張說·雜詩四首
- 策有和戎利,威傳破虜名。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送王晙巡邊應制
- 為負剛腸譽,還追強項名。 -- 出自唐·張說·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 息心觀有欲,棄知返無名。 -- 出自唐·張說·岳州夜坐
- 鄙哉樂欺人,猶以圣自名。 -- 出自宋·王令·雜詩
- 子何布被不蓋肉,浪自名士實則奴。 -- 出自宋·王令·卜居
- 到家覓火烘衣濕,亟書名紙揮墨毫。 -- 出自宋·王令·寄王正叔
- 巧智不迨人,工賈難自名。 -- 出自宋·王令·謝束丈見贈
- 看君話幽隱,如我愿逃名。 -- 出自宋·翁卷·春日和劉明遠
- 山到極深處,石門為地名,嵐蒸空寺壞,雪壓小庵清。 -- 出自宋·翁卷·石門庵
- 勿言貧未安,安貧存令名。 -- 出自宋·翁卷·古道
- 歸來話風土,盡識荔枝名。 -- 出自宋·翁卷·送包釋可撫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