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第9個字的詩句
同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 -- 出自宋·朱翌·朝中措·玉臺金盞對炎光
- 開山屬老夫,愛山必同類。 -- 出自宋·朱翌·飯大涌泉入紫微洞洞乃余尋出
- 山精今及采,鷹爪得同拘。 -- 出自宋·朱翌·宣城書懷
- 聞名欣識面,異好有同功。 -- 出自宋·陳師道·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
- 白頭無故意,異代有同音。 -- 出自宋·陳師道·寄酬咸平朱宣德
- 賦詩真有助,吊古不同憂。 -- 出自宋·陳師道·寄潭州張蕓叟二首
- 東皋繁草木,蘭文不同科。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晁無斁夏雨
- 猶須記衰疾,書與雁同來。 -- 出自宋·陳師道·送智叔令咸平
- 叔季大儒後,偏醒亦同醺。 -- 出自宋·陳師道·再次韻蘇公示兩歐陽
- 梅山今何人,而我亦同數。 -- 出自宋·陳著·梅山弟家醉中
- 古道固如此,乃有此同氣。 -- 出自宋·陳著·梅山弟家醉中
- 酒多人自醉,花好月同看。 -- 出自宋·陳著·樊學士送菊次韻答之
- 泯默一夢昔,欲語將同誰。 -- 出自宋·陳著·題黃長孺松江圖古箋
- 蹴起睡奴催纖路,坐同吟伴說梅花。 -- 出自宋·陳著·次前韻與前人同舟自城歸
- 寄巢不蔽風,敗纊聊同挾。 -- 出自宋·陳著·次韻瀹留避地有憶欲歸因用前韻示之
- 出山未有期,草廬倘同結。 -- 出自宋·陳著·代范景山和弟觀韻
- 卓□獨何為,不與時同情。 -- 出自宋·陳著·題僧維楠詩卷
- 看牛毛、如許幾人知,同麟角。 -- 出自元·姬翼·滿江紅慢
- 一點迥無別,千里共同看。 -- 出自元·姬翼·水調歌頭 憶法眷伯瑜老
- 京洛名都夸后起,略同北相貴南人。 -- 出自當代·錢鐘書·秣陵雜詩
- 掃門彼何人,升降不同朝。 -- 出自唐·顧況·嚴公釣臺作
- 豈有車徒休汝上,暫同鄰里到方山。 -- 出自宋·宋祁·過安陸舊居鄰里相送
- 締交三十載,契闊不同處。 -- 出自宋·宋祁·感舊送虞曹楊員外
- 商原寧易嚮,崑玉怯同焚。 -- 出自宋·宋祁·觀燒
- 韁鎖虛名應只爾,早同私駕老邱樊。 -- 出自宋·宋祁·寄公序兄資政給事
- 孔書罕言命,莊意闇同人。 -- 出自宋·宋祁·南齋二首
- 肯共桑榆悲日晚,寧同枳橘過江移。 -- 出自宋·宋祁·樹柳
- 又聞與蘇公,復與子同行。 -- 出自宋·張耒·寄答參寥五首
- 嗟余何為者,愧與眾同樂。 -- 出自宋·張耒·秋興三首
- 每勞蛩作伴,不與燕同歸。 -- 出自宋·張耒·未試即事雜書率用秋日同文館為首句
- 彼寧惜開口,顧爾非同調。 -- 出自宋·張耒·雜詠三首
- 文章參末議,榮賤豈同倫。 -- 出自唐·祖詠·酬汴州李別駕贈
- 誰知石門路,待與子同尋。 -- 出自唐·馬戴·洛中寒夜姚侍御宅懷賈島
- 僧房來往久,露井每同觀。 -- 出自唐·李頎·長壽寺粲公院新甃井
- 清吟可愈疾,攜手暫同歡。 -- 出自唐·李頎·圣善閣送裴迪入京
- 嬉游向何處,采摘且同船。 -- 出自唐·李頎·采蓮(一作放歌行)
- 逢秋正多感,萬里別同袍。 -- 出自唐·許渾·曉發天井關寄李師晦
- 自稟道情齠齔異,不同蘧玉學知非。 -- 出自唐·楊巨源·和令狐郎中
- 自要乘風隨羽客,誰同種玉驗仙經。 -- 出自唐·高駢·和王昭符進士贈洞庭趙先生
- 托身天使然,同生復同死。 -- 出自唐·李益·雜曲
- 已比子真耕谷口,豈同陶令臥江邊。 -- 出自唐·張喬·七松亭
- 京關雖共語,海嶠不同回。 -- 出自唐·李頻·明州江亭夜別段秀才
- 往來皆此路,生死不同歸。 -- 出自唐·張說·還至端州驛前與高六別處
- 從今好文主,遺恨不同時。 -- 出自唐·張說·崔司業挽歌二首
- 皇心齊萬物,何處不同塵。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經河上公廟應制
- 徐陳嘗并作,枚馬亦同時。 -- 出自唐·張說·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
- 祿放跡異端,偏荒事同蹇。 -- 出自唐·張說·贈趙侍御
- 忘憂題此觀,為樂賞同心。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題石壁應制
- 幸得歡娛承湛露,心同草樹樂春天。 -- 出自唐·張說·奉和三日祓禊渭濱應制
- 予雖輕數子,自適偶同趣。 -- 出自宋·王令·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