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第3個字的詩句
同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賴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獨游。 -- 出自唐·張籍·書懷寄王秘書
- 昔為同恨客,今為獨笑人。 -- 出自唐·孟郊·贈李觀
- 十年同在平原客,更遣何人哭寢門。 -- 出自唐·孟郊·哭李丹員外,并寄杜中丞
- 漢節同歸闕,江帆共逐臣。 -- 出自唐·劉長卿·送裴郎中貶吉州
- 白社同游在,滄洲此會稀。 -- 出自唐·劉長卿·同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
- 暮雪同行少,寒潮欲上遲。 -- 出自唐·劉長卿·酬張夏別后道中見寄
- 華發同今日,流芳似舊時。 -- 出自唐·劉長卿·贈別盧司直之閩中
- 風景同前古,云山滿上游。 -- 出自唐·劉長卿·重陽日鄂城樓送屈突司直
- 何意同根本,開花每后時。 -- 出自唐·劉長卿·廨中見桃花南枝已開,北枝未發,因寄杜副端
- 一門同逝水,萬事共浮云。 -- 出自唐·劉長卿·哭魏兼遂
- 卻見同官喜復悲,此生何幸有歸期。 -- 出自唐·劉長卿·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贈袁贊府(時經劉展平
- 千家同霽色,一雁報寒聲。 -- 出自唐·劉長卿·同諸公登樓
- 旅逸同群鳥,悠悠往復還。 -- 出自唐·劉長卿·送友人南游
- 江湖同避地,分首自依依。 -- 出自唐·劉長卿·宿嚴維宅送包佶(一作皇甫冉詩)
- 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 出自唐·韋應物·九日灃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
- 生平同此居,一旦異存亡。 -- 出自唐·韋應物·送終
- 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綢繆。 -- 出自唐·韋應物·寄別李儋
- 心當同所尚,跡豈辭纏牽。 -- 出自唐·韋應物·春月觀省屬城,始憩東西林精舍
- 唯當同時友,緘寄空凄戚。 -- 出自唐·韋應物·東林精舍見故殿中鄭侍御題詩,追舊書情,涕
- 周覽同游處,逾恨阻音形。 -- 出自唐·韋應物·灃上寄幼遐
- 即事同巖隱,圣渥良難違。 -- 出自唐·韋應物·和吳舍人早春歸沐西亭言志
- 及嗣同覆顛,咽喉莫能塞。 -- 出自唐·韋應物·經函谷關
- 昔時同往路,獨往今詎知。 -- 出自唐·韋應物·往富平傷懷
- 朝野同稱嘆,園綺郁齊名。 -- 出自唐·韋應物·送郗詹事
- 未若同心言,一言和同解千結。 -- 出自唐·韋應物·易言
- 不見同心友,徘徊憂且煩。 -- 出自唐·韋應物·酬李儋
- 累宵同燕酌,十舍攜征騎。 -- 出自唐·韋應物·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中道先歸寄示
- 安居同僧夏,清夜諷道言。 -- 出自唐·韋應物·起度律師同居東齋院
- 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玉。 -- 出自唐·韋應物·詠琉璃
- 府縣同趨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 出自唐·韋應物·贈王侍御
- 可憐同宦者,應悟下流難。 -- 出自唐·韋應物·趨府候曉,呈兩縣僚友
-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 出自唐·韋應物·奉酬處士叔見示
- 暄涼同寡趣,朗晦俱無理。 -- 出自唐·韋應物·端居感懷
- 眾草同雨露,新苗獨翳如。 -- 出自唐·韋應物·種瓜
- 云嶺同昏黑,觀望悸心魂。 -- 出自唐·韋應物·觀灃水漲
- 眷言同心友,茲游安可忘。 -- 出自唐·韋應物·西郊燕集
- 草木同時植,生條有高卑。 -- 出自唐·韋應物·洛都游寓
- 百川同歸無異脈,有如天子朝諸侯。 -- 出自宋·文天祥·至溫州
- 天地同生成。 -- 出自宋·文天祥·生日
- 自言同脫虜,波波口流涎。 -- 出自宋·文天祥·高沙道中
- 椒柏同歡賀,萍蓬可嘆嗟。 -- 出自宋·文天祥·景定壬戌司戶弟生日有感賦詩
- 出嶺同誰出? -- 出自宋·文天祥·南安軍
- 出處同世網,高誼邁等倫。 -- 出自宋·文天祥·家樞密鉉翁第一百三十八
- 何當同皇風,六氣和且平。 -- 出自宋·文天祥·贈蜀醫鐘正甫
- 逆節同所歸,水花笑白首。 -- 出自宋·文天祥·淮西帥第二十五
- 且欲同鷦鷯,焉能志鴻鵠。 -- 出自唐·高適·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一作王昌齡詩
- 田園同季子,儲蓄異陶朱。 -- 出自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
- 了義同建瓴,梵法若吹籟。 -- 出自唐·高適·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
- 古來同一馬,今我亦忘筌。 -- 出自唐·高適·宋中十首
- 作賦同元淑,能詩匪仲宣。 -- 出自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