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5個字的詩句
口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每入秦淮口,風波更不憂。 -- 出自宋·梅堯臣·金陵三首
- 鳴桹進山口,清唱發(fā)渡頭。 -- 出自宋·梅堯臣·秋日同希深昆仲游龍門香山晚泛伊川觴詠久之
- 左耳可執(zhí)口可斟,其上兩柱何對植。 -- 出自宋·梅堯臣·吳沖卿出古飲鼎
- 金絡鳴津口,朱旗颭雁群。 -- 出自宋·梅堯臣·送李端明知河中府
- 成誦今在口,愿將醒病魂。 -- 出自宋·梅堯臣·新安錢學士以近詩一軸見貺輒成短言用敘單悃
- 回激入灣口,暗浪騰水涯。 -- 出自宋·梅堯臣·泊壽春龍?zhí)渡弦拱牒陲L破一舟
- 隨飚來溪口,石上起氤氳。 -- 出自宋·梅堯臣·寄隱靜山懷賢長老
- 嘉辭遍入口,幸足息巖隈。 -- 出自宋·梅堯臣·送梵才吉上人歸天臺
- 明明落溪口,納納喧灘齒。 -- 出自宋·梅堯臣·和曇穎師四明十題·石筍峰
- 乃竢長黃口,逐之寧曰紓。 -- 出自宋·梅堯臣·雀奪燕巢生四雛
- 月出斷岸口,影照別舸背。 -- 出自宋·梅堯臣·舟中夜與家人飲
- 今遂如爾口,是宜為爾快。 -- 出自宋·梅堯臣·宋中道快我生女
- 行愛青山口,人煙事網(wǎng)罛。 -- 出自宋·梅堯臣·送王景憲奉職
- 咀嚼在人口,甘美如食蔗。 -- 出自宋·梅堯臣·晚坐北軒望昭亭山
- 穿藤出溪口,流沫縈山足。 -- 出自宋·梅堯臣·游水簾巖
- 緣源至巖口,巖底魚可鉤。 -- 出自宋·梅堯臣·游隱靜山
- 春鳥各噤口,游子未還家。 -- 出自宋·梅堯臣·九月十八日山中見杜鵑花復開
- 尚書誦在口,何論落自筆。 -- 出自宋·王禹偁·五哀詩故國子博士部公
- 滿目時光口難道,堯夫非是愛吟詩。 -- 出自宋·邵雍·首尾吟
- 飲未微酡,口先吟哦。 -- 出自宋·邵雍·小車吟
- 用時須藉口,照處便安床。 -- 出自宋·邵雍·甕牖吟
- 清談才向口中出,和氣已從心上來。 -- 出自宋·邵雍·舉酒吟
- 善發(fā)難言口,能開不笑顏。 -- 出自宋·邵雍·泉布吟
- 圣人難處口能宣,何止千年與萬年。 -- 出自宋·邵雍·詩酒吟
- 帶衫行障口。 -- 出自南北·徐陵·中婦織流黃
- 官糧弗充口,萬里聊自庇。 -- 出自宋·晁補之·視田五首贈八弟無斁
- 得諸韓盧口,實以強曝劣。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閻秀才漢臣食兔
- 鑠金在眾口,折軸由群輕。 -- 出自宋·晁補之·感興五首次韻和李希孝三
- 聞道相家口,津人無敢憑。 -- 出自宋·晁補之·五丈渠
- 地勢傾崖口,風濤嚙石根。 -- 出自宋·陳師道·野望
- 甘酸俱可口,衰白不宜顏。 -- 出自宋·陳師道·答寇十一惠朱櫻
- 系舟直山口,天意遽如許。 -- 出自宋·陳師道·山口阻風
- 甘酸皆適口,霜黃未登俎。 -- 出自宋·陳師道·和黃預感秋
- 有邦人、萬口同聲,贊嘆我公愷悌。 -- 出自宋·趙長卿·瑞鶴仙·西風蘋末起
- 人眾由來口鑠金,漫從時好答人心。 -- 出自宋·陳著·弟觀為眾奉里神于丹山僧舍有五絕因趁韻
- 詩書非事口儒學,韋布不知身相門。 -- 出自宋·陳著·寄史景正教授
- 唱出諸方口噤。 -- 出自元·姬翼·西江月·浩浩彌天匝地
- 會本真、神口未能言,何方學。 -- 出自元·姬翼·滿江紅慢
- 薄田臨谷口,小職向人間。 -- 出自唐·顧況·憶山中
- 晚泊長江口,寒沙白似霜。 -- 出自唐·殷堯藩·江行二首
- 危言猶在口,飛語已磨牙。 -- 出自宋·宋祁·送范希文
- 靈龜千年口不食,以背負床飲其息。 -- 出自宋·張耒·九江千歲龜歌贈無咎
- 秦俗謳謠口,雍州形勢豪。 -- 出自宋·張耒·送蔡彥規(guī)之任風泉主簿
- 手攜婦子口吟詩,文字揮毫便千百。 -- 出自宋·張耒·寄陳器之
- 奔流略溪口,龍蜃屢窺瞰。 -- 出自宋·張耒·宿樊溪
- 藏頭敗被口吟呵,文似鏘金身似鐵。 -- 出自宋·張耒·雪后贈徐仲車
- 彼寧惜開口,顧爾非同調。 -- 出自宋·張耒·雜詠三首
- 頌歌民一口,形勢國千鈞。 -- 出自宋·張耒·故仆射司馬文正公挽詞四
- 西入秦關口,南瞻驛路連。 -- 出自唐·祖詠·觀華岳
- 目若濁鏡口垂涎。 -- 出自魏晉·陸機·百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