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3個字的詩句
口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唯有口腹憂,此病誰能救。 -- 出自宋·蘇轍·欲雪
- 使君口有言,羅敷耳無聞。 -- 出自宋·戴復古·羅敷詞
- 唇焦口燥聲啾啾,抱甕沿門求剩水。 -- 出自元·王冕·望雨
- 小婢口齒蠻復蠻,秋衫紅淚潸復潸。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93
- 青溪口邊一老翁,鬢眉皓白已衰朽。 -- 出自唐·崔顥·江畔老人愁
- 申心口上朱。 -- 出自南北·沈約·少年新婚為之詠詩
- 來洞口,望煙分,劉阮不歸春日曛。 -- 出自唐·韋莊·天仙子·金似衣裳玉似身
- 妄將口鼻為玄牝,謾說金精肘后盈。 -- 出自宋·白玉蟾·萬法歸一歌
- 鎩羽口吻裂,落日空悲歸。 -- 出自明·劉基·雜詩(三十三首)
- 紅橋口,香街后,一帶青青柳。 -- 出自清·陳維崧·感舊
- 非關口腹累,自是雪霜姿。 -- 出自唐·李端·贈岐山姜明府
- 釘赤口、防猜忌。 -- 出自宋·無名氏·失調名
- 口口口口口口口,一業浮動戲蘭芽。 -- 出自宋·無名氏·詠蝶
- 便笑口頻開,一歲知能幾。 -- 出自宋·無名氏·買坡塘/摸魚兒
- 還將口中血,滴向野花鮮。 -- 出自宋·梅堯臣·杜鵑
- 齒咀口且諱,聞語輒忿喘。 -- 出自宋·梅堯臣·貽妄怒
- 巧婦口流血,辛勤非一朝。 -- 出自宋·梅堯臣·巧婦
- 吳人口垂涎,捕取窮浩渺。 -- 出自宋·朱翌·淮人多食蛙者作詩示意
- 要知口訣通玄處,須共神仙子細論。 -- 出自宋·張伯端·絕句六十四首
- 自笑口頭閑伎倆,口頭畢竟非真。 -- 出自元·姬翼·臨江仙·自笑口頭閑伎倆
- 明徹口頭三昧,拂跡便、忘言守拙。 -- 出自元·姬翼·柳梢青·明徹口頭三昧
- 有開口。 -- 出自元·姬翼·望梅花 布袍
- 不有口似躉,則生尾如蜂。 -- 出自宋·王令·雜詩
- 久已口效噞,豈復頭今黔。 -- 出自宋·王令·過揚子江
- 俗兒口狹文字碎,欲狀介事語反卑。 -- 出自宋·王令·唐介
- 要令口獻近章句,若急獻迫不可逃,顏赫舌澀不可吐,滯若亂緒強抽搔。 -- 出自宋·王令·答李公安
- 讀久口益嚵,舌軟涎流垂。 -- 出自宋·王令·謝李常伯
- 世儒口軟聲如蠅,好於壯士為忌憎。 -- 出自宋·王令·贈慎東美伯筠
- 使其口有銜,安得無馴隨。 -- 出自宋·王令·答黃藪富道
- 豈有口更嘆,兼無心可灰。 -- 出自宋·魏野·次韻和酬知開封縣錢易學士見寄三首
- 誰令口鳴悲,正使心欲嘔。 -- 出自宋·韓元吉·毛文仲惠文編
- 記谷口園林,當時驛舍,夢里曾游。 -- 出自宋·張孝祥·木蘭花慢·紫簫吹散後
- 當年口腹成疏棄,卻保生全反哺恩。 -- 出自宋·蘇泂·寒鴉詩
- 只見口頭說著,方寸都無些子,只管看丹經。 -- 出自宋·葛長庚·水調歌頭·未遇明師者
- 懸河口訥。 -- 出自宋·葛長庚·瑞鶴仙·賦情多懶率
- 不工口囁嚅,正坐胸磊砢。 -- 出自宋·方岳·南窗偶書
- 瀾翻口角欲懸河,秋崖聽之歸洗耳。 -- 出自宋·方岳·題訥齋
- 五谷口不嘗,比僧更閑寂。 -- 出自唐·姚合·秋中寄崔道士
- 猛虎口中調玉齒,驪龍頷下奪神珠。 -- 出自元·馬鈺·玩丹砂 贈閻先生
- 方知口是是非門。 -- 出自元·馬鈺·憶王孫 次重陽韻
- 情存口詠。 -- 出自魏晉·曹攄·答趙景猷
- 人知口中甘,誰料腹中毒。 -- 出自宋·真山民·蜜蜂
- 唇焦口燥朱晦翁,至今無柰龍無耳。 -- 出自宋·陳普·太極詩上范天碧侍郎
- 閉卻口,時時說。 -- 出自宋·釋守凈·偈一首
- 才開口,平日說。 -- 出自宋·釋惟一·雪峰化士請贊
- 非人口似瀉汾河,此輩塵中有甚多。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奏事口含雞舌香,仙賓俄又作仙郎。 -- 出自宋·曾豐·賀廣東黃漕生辰六絕
- 虛受口三益,平反詩十愆。 -- 出自宋·曾豐·送曹伯高二首
- 心融口笑先儒泥,一萬余言解三字。 -- 出自宋·曾豐·題李師儒上舍稽古堂
- 莊周口舌過平生,擇雁何為貴不鳴。 -- 出自宋·晁說之·過雁和二十二弟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