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口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歷盡風波覺得獃,全無伎倆口慵開。 -- 出自宋·釋道璨·為鄧子煇賦拙齋
- 科得魚蠻生妄想,麴車那解口流涎。 -- 出自宋·張镃·園中雜書四首
- 頭中有物從何得,精衛含冤口拋石,此魚腹小不容舟,只把石吞那患迮。 -- 出自宋·張镃·石首春魚梅魚三物形狀如一而大小不同爾因賦
- 便是當年正考父,是間饘粥口堪糊。 -- 出自宋·曹涇·次胡馀學同年四首
- 不須列作生祠記,四海蒼生口是銘。 -- 出自宋·長沙郡人·題西山生祠壁
- 曲徑間行逃酒處,小樓閒坐口簫時。 -- 出自宋·陳杰·出郊
- 似聞令子心傳印,便有行人口似脾。 -- 出自宋·陳文蔚·和趙國宜轉寄傳巖叟詩韻詩歲歉人艱食聞國宜
- 名目云安已久傳,未嘗先覺口流涎。 -- 出自宋·鄧深·嘗云安麴米春
- 千古羲皇一片心,何人此地口微吟。 -- 出自宋·度正·臨川吳子達以揲蓍游成都訪余寺中見堂上晦翁
- 驛使寄梅心獨遠,禪師分芋口無殘。 -- 出自宋·方回·用夾谷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
- 攢眉抱膝一衰翁,豈為區區口腹窮。 -- 出自宋·方回·喜程道大至約諸友二首
- 老檜賣中原,神龍困蟻{左口右替}。 -- 出自宋·方回·讀孟君復贈岳仲遠詩勉賦呈二公子
- 義重不嫌身死萬,憂深寧忍口緘三。 -- 出自宋·郭忠恕·送田表圣出知陳州
- 五斗自慚腰不折,四方安得口能糊。 -- 出自宋·黃庚·寄峽山胡府判
- 歲晚匆匆日復夜,老禪相對口慵開。 -- 出自宋·李處權·梅二首
- 荒渠斷溜冰已合,度雁停號口應噤。 -- 出自宋·李處權·先仲微仲純仲三兄過普明寺賞雪分韻得飲字
- 笑殺茂陵緱氏跡,只憑方士口中傳。 -- 出自宋·李左史·仙跡巖
- 聞說河南詩有序,從今亦有口傳名。 -- 出自宋·彭龜年·和臨江庚子鹿鳴宴詩韻
- 得個冬瓜印子,至今自目瞠口呿。 -- 出自宋·釋崇岳·九祖贊
- 兒孫個個且如許,路上行人口似碑。 -- 出自宋·釋崇岳·亮典座歸中峰庵
- 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 出自宋·釋道寧·偈六十九首
- 目連鶖子,攢眉妙德,空生緘口。 -- 出自宋·釋道寧·偈六十三首
- 知他法眼謗先師,覺公心苦口如蜜。 -- 出自宋·釋道行·頌古十七首
- 洞山無佛人難措,慚愧巖頭口放光。 -- 出自宋·釋道顏·頌古二十首
- 七里涌頭子蛤子,太陽一出口俱開。 -- 出自宋·釋法全·頌古十九首
- 長沙見處雖親用處粗,仰山口裹相呼肚裹狡。 -- 出自宋·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 兩兩三三,隔靴抓療山僧有口未曾開,早已龜毛長數丈。 -- 出自宋·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 南山近日飯籬空,衲子難教口欱風。 -- 出自宋·釋法薰·上張及庵乞米
- 皆言當日靈云悟,笑破禪和口半邊。 -- 出自宋·釋慧開·偈頌八十七首
- 名高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是碑。 -- 出自宋·釋慧開·偈頌八十七首
- 杖林山下竹筋鞭,六月行人口吐煙。 -- 出自宋·釋慧空·頌古
- 我手何似佛手,拈起扇子擗口。 -- 出自宋·釋慧空·頌古
- 東海鯉魚吞卻海,西河師子口門大。 -- 出自宋·釋慧空·送深書記
- 西湖演士妙天機,舌轉風雷口角飛。 -- 出自宋·釋慧遠·贈演說人
- 會得個中意,唵悉唎蘇{左口右盧}。 -- 出自宋·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
- 鳴鼓集眾升堂,豈容亂開臭口,而今無計可為,謾把屎腸抖擻。 -- 出自宋·釋了演·偈頌十一首
- 金佛不度爐,道士念蘇{左口右盧}。 -- 出自宋·釋妙倫·偈頌八十五首
- 我手何似佛手,黃龍鼻下無口。 -- 出自宋·釋明辯·頌古十六首
- 一盲引眾盲,至今不唧{左口右留}。 -- 出自宋·釋普寧·偈頌二十一首
- 撞著焦尾大蟲,性命輸他一口。 -- 出自宋·釋玿·頌古三十一首
- 力盡神疲困壁根,笑破他人口。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零四首
- 末梢一段無分曉,猶待蝦蟆口放光。 -- 出自宋·釋紹曇·待月贊
- 縱懸河辯誑癡愚,理盡辭窮口囁嚅。 -- 出自宋·釋紹曇·訥翁
- 今日大唐回首去,鼻頭元在口皮邊。 -- 出自宋·釋紹曇·送日本爾侍者
- 唵噴噴{左口右發}{左口右發}勑攝。 -- 出自宋·釋師范·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 從來有口掛虛壁,誰信如今口亦無。 -- 出自宋·釋師范·寄云居掩室和尚
- 殃害叢林無說處,幾人錯認口頭肥。 -- 出自宋·釋師體·頌古十四首
- 院里有齋常記得,時時掛在口皮邊。 -- 出自宋·釋師遠·頌古三首
- 無端更把閑毛齒,惹得叢林口耳傳。 -- 出自宋·釋咸杰·和無著贊大慧齒發舍利
- 驀然直下翻身,便解人前開口。 -- 出自宋·釋原妙·偈頌六十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