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口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家貧境勝心無累,名重官閑口不論。 -- 出自唐·楊巨源·送李舍人歸蘭陵里
- 于時未嘗有夸詫,只說東野口不乾。 -- 出自宋·王令·還東野詩
- 蒼虬繞圭龍護璧,面為鐵石口瓊瑰。 -- 出自宋·韓元吉·次韻沈信臣游龍焙
- 十載長安五往來,立談無語口慵開。 -- 出自宋·劉過·謁易司諫
- 崔侯朝從西邑歸,面有矜色口且咨。 -- 出自宋·韓維·和崔象之潁橋觀贈陣清臣太丞兼簡陣
- 唐家不靖自牛李,黨籍何勞口舌爭。 -- 出自宋·蘇泂·存沒口號
- 塵埃熏人眼生翳,文字不立口掛壁。 -- 出自宋·蘇泂·書懷
- 吾衰甚矣將奈何,欲共君談口荊棘。 -- 出自宋·方岳·謝兄編言仁求詩
- 芋栗今番六次餐,美味常甘口。 -- 出自元·馬鈺·黃鶴洞中仙 繼重陽韻
- 客來坐上心慵問,飯到唇邊口倦張。 -- 出自元·丘處機·報師恩 疏慵
- 手中鸚鵡酒暈潮,連環(huán)帶解口痕消。 -- 出自明·宋濂·畫樓歌
- 平生鐵石舊肝腸,化作烏鳶口中血。 -- 出自明·李東陽·平陰武愍王挽詩
- 細柳不逢豪杰主,當時已驗口從文。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周亞夫
- 年來老且病,轉(zhuǎn)見不唧{左口右留}。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道門長嘯扣玄關(guān),咀嚼盈虛口不閑。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法意要修心一等,道情焉用口三緘。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道法窮來理甚玄,知之修煉口親傳。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重脫袈裟掛廣州,與人說法口如流。 -- 出自宋·曾豐·瑩老自浙歸住東廣光孝移住南華五首
- 終年盡日講楞嚴,舌自深藏口自緘。 -- 出自宋·曾豐·瑩老自浙歸住東廣光孝移住南華五首
- 主人未叱曲車回,客子涎流口欲開。 -- 出自宋·曾豐·壬戌二月十九日都巡李叔永躬按酒課于會田市
- 二子讀書選德殿,氣吐虹蜺口翻漿。 -- 出自宋·曾豐·應(yīng)童子科歐陽文成覓詩漫以塞責(zé)
- 新離有色入無色,果到吾前口自{吱支換去}。 -- 出自宋·曾豐·贈術(shù)士
- 豈有五年山上山,未嘗一日口中口。 -- 出自宋·曾豐·勉王堯章歸
- 少從父友學(xué)其難,一書百讀口角涎。 -- 出自宋·晁說之·次韻邵子文書夢
- 君今既展朝天旆,行人路上口成碑。 -- 出自宋·徐元杰·送上饒皇甫宰
- 安知太白心腸異,但見曹公口鼻同。 -- 出自宋·劉克莊·疊前韻謝元邃
- 細讀公詩屢絕編,心知妙處口難傳。 -- 出自宋·劉克莊·題唐察院詩卷二首
- 趁韻哦詩老未工,不如總角口吹蔥。 -- 出自宋·劉克莊·和徐總管雨山堂一首
- 萬言萬當眼睛毒,一裘一盂口體足。 -- 出自宋·劉克莊·贈菊庵李道人
- 老農(nóng)未知陶唐世,過予瞪視口譫語。 -- 出自宋·劉克莊·擊壤圖
- 只應(yīng)歸舉謠言日,三府諸君口盡枚。 -- 出自宋·文同·偶成
- 七十頭陀會語言,舌根流利口闌珊。 -- 出自宋·文同·戲呈鳳凰長老用師
-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 出自漢·漢無名氏·東門行
- 護身梭結(jié){巉山換革},防口竹編籠。 -- 出自宋·洪咨夔·劍外驢
- 只記得田叔孟溫舒,帝王滿口呼長者。 -- 出自唐·貫休·懷二三朝友
- 具體好時心似谷,厲辭傳處口如雷。 -- 出自宋·劉子翚·無諸策題問顏亡絕好軻沒無傳
- 弦索懶拈縮纖手,龍涎猶嚼口脂香。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 可憐杏老空壇上,惟有寒鴉口夕陽。 -- 出自宋·汪元量·孔子舊宅
- 餞別宜有酒,我無一杯潄君口。 -- 出自宋·王之道·送管養(yǎng)正長歌
- 嘆落日孤鴻往還,笑桃源洞口誰關(guān)? -- 出自元·阿魯威·雙調(diào) 山鬼
- 大婦當壚冠似瓠,小姑吃酒口如櫻。 -- 出自元·楊維楨·漫興七首
- 十年不踏瑪瑙石,今日重登口子峰。 -- 出自元·楊維楨·八月五日,偕錢唐王現(xiàn)、海昌李勛、大梁滑人
- 漁彭蠡,獵黃池,鯨亦穿腮京口來。 -- 出自元·楊維楨·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
- 夜半卷土昌瀘渝,黃茅縛髻口銜璧。 -- 出自元·楊維楨·三閣圖
- 大婦當壚冠似瓢,小姑吃酒口如櫻。 -- 出自元·楊維楨·漫興(七首)
- 忘筌話道心甘死,候體論詩口懶開。 -- 出自唐·齊己·秋夕言懷寄所知
- 王謝家兒負販子,氣味不待口舌爭。 -- 出自宋·陳造·次韻楊宰食蟹
- 即今搦管重犯嚴,強顏回顧口如箝。 -- 出自宋·陳造·暗用古人名詩寄程帥
- 荊楚人皆喜群飲,見時應(yīng)有口流涎。 -- 出自宋·阮閱·郴江百詠并序·窊樽
- 曉踏高坡日始懸,清泉未見口生煙。 -- 出自宋·李新·清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