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在第7個字的詩句
去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璧入邯鄲宮,劍去襄城水。 -- 出自南北·顏之推·古意
- 十年離亂后,此去若為情。 -- 出自唐·崔峒·送韋員外還京
- 鴻雁南飛人獨去,云山一別歲將闌。 -- 出自唐·崔峒·送韋八少府判官歸東京
- 遠水浮云隨馬去,空山弱筱向云低。 -- 出自唐·崔峒·越中送王使君赴江華
- 愁來占吉夢,老去惜良辰。 -- 出自唐·崔峒·客舍有懷因呈諸在事
- 總上穿針樓上去,競看銀漢灑瓊漿。 -- 出自唐·和凝·宮詞百首
- 駕頭直指西郊去,曉日寒生講武天。 -- 出自唐·和凝·宮詞百首
- 旅泊多年歲,老去不知回。 -- 出自唐·王績·在京思故園見鄉(xiāng)人問
- 長憂一日歸天去,未授靈方遣問誰。 -- 出自唐·雍陶·贈玉芝觀王尊師
- 飛蠅一一皆先去,度鳥雙雙亦遠鳴。 -- 出自唐·雍陶·蜀路倦行因有所感
- 更憐云外路,空去又空還。 -- 出自唐·雍陶·盧岳閑居十韻
- 百戰(zhàn)無功身老去,羨他年少渡黃河。 -- 出自唐·雍陶·罷還邊將
- 今日已從愁里去,明年更莫共愁來。 -- 出自唐·雍陶·送春
- 惆悵賦成身不去,一名閑事逐秋回。 -- 出自唐·雍陶·人問應舉
- 浮榮安足戀,歸去亂山青。 -- 出自宋·寇準·秋懷
- 明朝奉詔遐方去,何處煙江寄客船。 -- 出自宋·寇準·鄴中和崔邁著作
- 白鳥靜投沙浦去,落花閑逐野泉來。 -- 出自宋·寇準·春望書事
- 數(shù)杯酒盡又南去,正是落花春暮時。 -- 出自宋·寇準·送李生二絕句
- 頻頻退禮闈,此去欲忘機。 -- 出自宋·寇準·送友生下第南歸
- 欲驅(qū)征旆歸朝去,更倚高樓看暮山。 -- 出自宋·寇準·留題郡樓
- 春潮曾送離魂去。 -- 出自宋·毛滂·菩薩蠻·春潮曾送離魂去
- 驚鴻吹下江湖去。 -- 出自宋·毛滂·菩薩蠻·當時學舞鈞天部
- 倚闌目送繁云去。 -- 出自宋·毛滂·漁家傲·鬢底青春留不住
- 百花趕定東君去。 -- 出自宋·毛滂·虞美人·百花趕定東君去
- 一枝誰寄長安去。 -- 出自宋·毛滂·玉樓春
- 問陶令、幾時歸去。 -- 出自宋·毛滂·雨中花/夜行船
- 莫把鴛鴦驚飛去,要歌時、少低檀板。 -- 出自宋·毛滂·夜行船·弄水馀英溪畔
- 喚人醒、不教夢去。 -- 出自宋·毛滂·燭影搖紅 松窗午夢初覺
- 吸盡百川天上去,看長虹。 -- 出自宋·毛滂·攤聲浣溪沙/浣溪沙
- 采得菖蒲未歸去,滿身煙雨立多時。 -- 出自宋·毛滂·雨中采石菖蒲
- 一時冠蓋擁,欲去更遲留。 -- 出自宋·毛滂·訪無畏庵琳和尚
- 陶令醉時煩客去,夢魂瀟灑與誰云。 -- 出自宋·毛滂·次韻成允寒秀亭
- 會應飛墮江湖去,定向離騷寄客魂。 -- 出自宋·毛滂·寄蔡學士
- 第放煙梢出檐去,此君初不畏風霜。 -- 出自宋·毛滂·靈芝觀上人房植紫竹一本覆屋其上以庇朝日顧
- 有恨豈因燕鳳去,無言寧為息侯亡。 -- 出自宋·錢惟演·無題三首
- 夢欲成魚通夕去,書曾憑犬隔秋回。 -- 出自宋·錢惟演·與客啟明
- 好景阻陪游賞去,空縈老病動悲歌。 -- 出自宋·魏野·送王國博赴江南提刑
- 落日堪傷四散去,再來難得一齊來。 -- 出自宋·魏野·和薛察院同龍門知縣劉大著洎數(shù)公禹廟留題
- 各有溪居懶歸去,經(jīng)旬不是兩相留。 -- 出自宋·魏野·同閏師宿三門開化院二首
- 朱草階前容不去,白蓮常上喜頻來。 -- 出自宋·魏野·書閏師白蓮堂
- 仙術(shù)無能騎謝去,青云未免阻閑過。 -- 出自宋·魏野·謝劉小諫寄惠雙鶴
- 攜筇未遂攀陪去,溪士時時動嘆嗟。 -- 出自宋·魏野·寄淮南制置使薛戶部
- 何時各攜杖,竟去會嵩丘。 -- 出自宋·魏野·寄唐異山人
- 幾多懷抱事,欲去復遲留。 -- 出自宋·魏野·上解梁潘學士十韻
- 東樓仍更好,欲去又同登。 -- 出自宋·魏野·三門與臧奎推官聯(lián)句題東樓
- 相尋如有事,獨去似無依。 -- 出自宋·魏野·送端上人南歸
- 耳目緊官終拜去,股肱雄鎮(zhèn)暫迎來。 -- 出自宋·魏野·送李殿院移鎮(zhèn)淮陽
- 千里冬殘傷獨去,一家春盡待榮歸。 -- 出自宋·魏野·送外甥李渭進士赴舉
- 爭似伯玄青石去,教民先只種桑麻。 -- 出自宋·魏野·送王甲宰青石縣
- 何時再相見,去去海邊城。 -- 出自宋·魏野·送王遷歸青社
“去”同音字
- 趍
- 耝
- 詘
- 趣
- 趨
- 趨
- 軥
- 鴝
- 瞿
- 抾
- 渠
- 竘
- 籧
- 絇
- 蛆
- 蝺
- 鶌
- ?
- 欔
- 蠼
- 焌
- 區(qū)
- 區(qū)
- 伹
- 佉
- 佢
- 刞
- 劬
- 匤
- 厺
- 去
- 取
- 呿
- 坥
- 娶
- 屈
- 嶇
- 岴
- 嶇
- 忂
- 憈
- 戵
- 敺
- 斪
- 曲
- 朐
- 欋
- 氍
- 浀
- 淭
- 灈
- 煀
- 爠
- 璖
- 璩
- 癯
- 磲
- 祛
- 竬
- 筁
- 粬
- 紶
- 翑
- 胊
- 胠
- 臞
- 菃
- 葋
- 蕖
- 蘧
- 蛐
- 螶
- 蟝
- 蠷
- 衐
- 衢
- 袪
- 覰
- 覷
- 覻
- 覷
- 詓
- 誳
- 詘
- 躣
- 軀
- 軀
- 鑺
- 閴
- 闃
- 闃
- 阹
- 駆
- 駈
- 驅(qū)
- 驅(qū)
- 髷
- 魼
- 鰸
- 鱋
- 鸜
- 鴝
- 麮
- 麯
- 麴
- 麹
- 黢
- 鼁
- 鼩
- 齲
- 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𠙴
- 𤘐
- 𥶶
- 𦐛
- 𦼫
- 𧾱
- 𩽩
- 𪆫
- 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