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3個(gè)字的詩句
十在第三個(gè)字的詩句
- 秦王十八已龍飛,嗜好晚將蛇蚓比。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
- 樂哉十日飲,衎衎和不流。 -- 出自宋·蘇軾·送李公擇
- 縱為十日飲,未遽主人費(fèi)。 -- 出自宋·蘇軾·與頓起孫勉泛舟探韻得未字
- 揚(yáng)州十里最嬌饒。 -- 出自宋·蘇軾·鷓鴣天 陳公密出侍兒素娘,歌紫玉簫曲
- 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馀日矣,澹然無一事。 -- 出自宋·蘇軾·夜夢(mèng)?并引?
- 是歲十月,聞其遇禍,作詩吊之。 -- 出自宋·蘇軾·吊徐德占?并引?
- 三風(fēng)十愆古所戒,不必驪山可亡國(guó)。 -- 出自宋·蘇軾·驪山?此詩為李廌作?
- 芳意十分強(qiáng)半在,為君先踏水邊春。 -- 出自宋·蘇軾·有以官法酒見餉者因用前韻求述古為移廚飲湖
- 黃香十年舊,禪學(xué)參眾妙。 -- 出自宋·蘇軾·和寄天選長(zhǎng)官?此詩為釋道潛作?
- 市橋十步即塵土,晚雨瀟瀟殊未回。 -- 出自宋·蘇軾·陳伯比和回字復(fù)次韻?此詩為晁補(bǔ)之作?
- 淋漓十幅草兼真,玉立如山老健身。 -- 出自宋·蘇軾·附米黻所作挽詩五首
- 歸途十里盡風(fēng)荷,清唱一聲聞露薤。 -- 出自宋·蘇軾·與胡祠部游法華山
- 永謝十年舊,老死三家村。 -- 出自宋·蘇軾·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
- (俗有十八娘荔支。 -- 出自宋·蘇軾·次韻曾仲錫承議食蜜清生荔支
- 別來十年學(xué)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 -- 出自宋·蘇軾·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 相隨十日還歸去,萬劫清游結(jié)此因。 -- 出自宋·蘇軾·送邵道士彥肅還都嶠
- 今三十年,而見君曲江,同游南華,行山水間數(shù)日,道舊感嘆,且勸我卜居于舒,故詩中皆及之。 -- 出自宋·蘇軾·次韻韶倅李通直二首
- 如何十日敲榜外,已復(fù)千篇笑語中。 -- 出自宋·蘇軾·次韻錢穆父還張?zhí)煊X行縣詩卷
- 樓臺(tái)十二紅玻璃,木公金母相東西。 -- 出自宋·蘇軾·贈(zèng)陳守道
- 凄涼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 出自宋·蘇軾·閱世亭詩贈(zèng)任仲微
- 渡海十年歸,方鏡照兩童。 -- 出自宋·蘇軾·次前韻寄子由
- 回看十年舊,誰似數(shù)子真。 -- 出自宋·蘇軾·和猶子遲贈(zèng)孫志舉
-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畝園。 -- 出自宋·蘇軾·寄題梅宣義園亭
- 誰云十三弦,音節(jié)如佩玉。 -- 出自宋·蘇軾·破琴
- 公廚十日不生煙,更望紅裙踏筵舞。 -- 出自宋·蘇軾·寄劉孝叔
- 蒼鷹十斤重,猛犬如黃驢。 -- 出自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一題: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
- 熙寧十年秋,河決澶淵,注鉅野,入淮泗。 -- 出自宋·蘇軾·河復(fù)(并敘)
-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風(fēng)終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復(fù)故道,聞之喜甚,庶幾可塞乎。 -- 出自宋·蘇軾·河復(fù)(并敘)
- 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 -- 出自宋·蘇軾·萬松亭(并敘)
- 家有十畝竹,無時(shí)客叩門。 -- 出自宋·蘇軾·東坡八首(并敘)
- 其后十有五年,哭中父于密州,作詩吊之,則子飛、長(zhǎng)文、令舉歿矣。 -- 出自宋·蘇軾·王中父哀詞(并敘)
- ”曰:“奈十三弦何? -- 出自宋·蘇軾·破琴詩(并引)
- 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歸,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樂天親書詩云: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従一寺分。 -- 出自宋·蘇軾·天竺寺(并引)
- ”今四十七年矣。 -- 出自宋·蘇軾·天竺寺(并引)
- 龍旂十乘,大糦是承。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玄鳥
- 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六月
- 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 出自·毛澤東·四言詩·祭母文
-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yíng)田。 -- 出自唐·杜甫·兵車行
-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 出自唐·杜甫·悲陳陶
- 從軍十年余,能無分寸功。 --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 出自唐·杜甫·水檻遣心
- 相對(duì)十丈蛟,欻翻盤渦坼。 -- 出自唐·杜甫·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
- 取供十方僧,香美勝牛乳。 -- 出自唐·杜甫·太平寺泉眼
-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chǎng)。 -- 出自唐·杜甫·壯游
- 漢源十月交,天氣涼如秋。 -- 出自唐·杜甫·發(fā)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jì)行)
- 神堯十八子,十七王其門。 -- 出自唐·杜甫·別李義
- 八荒十年防盜賊,征戍誅求寡妻哭,遠(yuǎn)客中宵淚沾臆。 -- 出自唐·杜甫·虎牙行(虎牙在荊門之北,江水峻急)
- 舜舉十六相,身尊道何高。 -- 出自唐·杜甫·述古三首
- 應(yīng)論十年事,愁絕始星星。 -- 出自唐·杜甫·喜觀即到,復(fù)題短篇二首
-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復(fù)臨咸京。 -- 出自唐·杜甫·釋悶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shì)
- 勢(shì)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shí)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shí)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shí)
- 旹
- 是
- 昰
- 時(shí)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shí)
- 識(shí)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鰤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